近期,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正在北京卫视品质剧场热播。今天19:30开播的《孙家栋的天路》单元以无数次的卫星试验为切入点,聚焦“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讲述了以其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工作者从一张白纸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开拓中国航天事业、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的故事。本单元由曾获第1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导演奖的杨文军执导,徐速编剧,佟大为饰演航天专家孙家栋,孙俪、刘奕君、王自健等主演。
航天开拓者书写星斗传奇 这一“爱”就是半个多世纪
一段颁奖词不足以写尽这位中国航天事业开拓者的功绩。在中国已经发射的一百多颗人造卫星里,有三分之一皆由孙家栋院士主导设计。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一个个庞大工程的背后总是少不了孙家栋的身影。“它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从研究导弹到研制卫星,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而立到耄耋,他的一生都与“航天”紧紧缠绕 。
孙家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
采访孙家栋院士时,他的一言一行都让导演杨文军印象深刻,“孙老先生从不将自己吃过的苦,也不讲自己的功劳。他的口中,永远都是团队和同事。”这更让他感到责任深重,“我们影视工作者,有责任把这样的故事讲出来。”
主创化身完美主义者 重现“骑着自行车上月球”的艰苦岁月
《孙家栋的天路》以他儿时的故事为开篇。小家栋站在谷仓最中间的位置,望着房梁上吊着的一包糖。他搬来一张桌子,又摞上一把太师椅,举起一根长长的竹竿向上捅,跳起来,一下、两下、最后奋力一跃。竹竿的枝杈戳破纸包,白色糖粒像漫天雪花一样散落下来。
一包糖,代表了孙家栋的渴望。长大后的孙家栋,就像渴望小时候的那包糖一样,向往着那片浩瀚无垠的蓝天。“就算骑着自行车,我们也要上月球!”孙家栋的豪言壮语感染着所有的科研人员,更感染着屏幕外的每一个观众。
让人热泪盈眶的场面背后是整个剧组精益求精的筹备过程。他们化身“完美主义者”,从海量的历史资料中“淘金”,无论是服装的帽徽、扣子设计,还是图纸上每根管线和螺丝的位置,剧组都追根溯源、力求分毫不差。而一比一还原的“东方红卫星”更是让演员们万分感慨,在剧中饰演孙家栋同事黄志明的王自健表示:“看着这上面一颗颗铆钉,你会突然生出一种感慨,我们父辈怎么就能把它发到天上去!”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导弹和卫星的发射场景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拍摄完成的。导演杨文军认为:“实景带来的创作冲击力不可想象。”来到酒泉的第一天,整个剧组就遭遇了一场沙尘暴,在漫天黄沙中迎着大漠落日的熊熊余晖,品味大自然的雄壮,主创们更能体会当年的科学家们,征服天空的壮志足以凌云。
佟大为力求完美不“背”台词 与老搭档孙俪再续前缘
1970年4月24日,一颗卫星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东方红》旋律奏响苍穹,中国开启太空时代。这一年,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先生41岁。对于41岁的佟大为来说,出演孙家栋这个角色恰逢其时。
陌生的行业、拗口的航天专业术语还是给佟大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要完美呈现台词是难度很大的一件事。”但为了更加贴合角色,他拒绝“生记硬背”,主动寻求编剧的指导,理顺、理解每一句台词。
再向前追溯,一部《玉观音》让年轻的佟大为进入观众视野,也让他与女主角孙俪结下了深厚友谊。十八年后,两人迎来再度合作,由孙俪饰演孙家栋的妻子魏素萍。佟大为开心地回忆着往事,“我觉得很亲切,似乎一切都没变,就像重逢一个童年伙伴”。
从青涩初识到携手共进,剧中的魏素萍似乎是个“有点强势”的妻子,但杨文军导演评价这个角色“真实、感人”。在工作中,孙家栋冲锋在前;在生活中,魏素萍才是那道坚实的后盾。因为工作,他缺席了妻子的生产,待结束工作返家时,家中的孩子已经三个月大。魏素萍一边嗔怪着丈夫,一边向邻居借张肉票外出买菜,因为“我们家栋爱吃肉”。在塑造这对夫妻时,杨导并未过多着墨小家庭的不易,仅通过简单的几场对手戏,便勾勒出了一个内心强大的妻子和永远张开双臂迎接孙家栋的温暖家庭。
【记者】张思毅
【图片】新华社、主办方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