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惠城区横沥镇的墨园村,通过开展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休闲农业及青少年教育服务,促进村民就业,村民的增收增加了,村庄也更美丽了。 走进墨园村,沿着青灰石板铺成的小道行走,一座座清代古建筑、古民居映入眼帘,历史在眼前鲜活起来。墨园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古村落,古建筑有10多栋约350间。墨园村古村落是惠城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2年底,墨园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墨园古村落开始引起外界关注,许多人纷纷慕名前来探访,墨园村古村乡村游逐渐兴起。看到家乡因特色乡村游走红,2019年在外打工数年的朱春阳放弃行政工作,回乡搞起了种植农场。
朱春阳返乡一手打造了“书香农场”,起初只是为了给到墨园的游客提供乡村旅游的配套活动,赚钱养家糊口,没想到从最初的一亩多地,发展到一百多亩的规模,当地不少村民因为农场加快了全面小康的步伐。游客可以过来采摘番石榴,一年四季都有,西瓜在六月份秋天的时候都有。下半年冬天的时候,有草莓小番茄一些应季的水果。书香农场的每一片土地都洒满了朱春阳勤劳的汗水,作为年轻一辈,他为什么愿意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放弃城里的工作?朱春阳说,因为乡愁像是一盏清茶,甘醇而芳香。回想起在外颠沛流离的打工岁月,心神干涸,只有家乡的美好才能治愈打工人内心的伤痕。正是有这一份乡愁的执念一直支撑着他,如今,书香农场还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扶持。
现在政府有个益农信息示范项目在书香农场,还有四项服务,有电商,便民的,还有公益的几个项目,可以帮助周边农户做推广宣传、培训。惠城区横沥镇墨园村党支部书记刘红兰介绍,在攻坚脱贫还有共同致富上面,对墨园村来说,书香农场两夫妻都是年轻的典型,朱春阳夫妇本身都是村里的志愿者,返乡以来平时帮扶村里的困难家庭,也会优先考虑一些在家的妇女,在农场进行创收跟就业。
对于年青一代来说,乡愁如果是一盏清茶,那对老一辈来说,乡愁就更像一杯烈酒,此生不忘。陈招琪年轻时在外做建筑包工头,收入可观。今年初,陈招琪的叔叔返乡养老,为墨园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投资三千万,打造古树林、特色民宿等七大板块的特色乡村游项目,陈招琪被委任项目负责人。
如今墨园村不仅有古村落古城墙的文旅风向标,古树庄园项目启动后,增添了新的游玩设施配套,目的是为了满足游客吃喝玩乐一条龙。墨园村的两个文旅项目的发展,层层推动着本地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书香农场一年四季提供十多个护园临时工的就业岗位,而古树庄园更是提供了40多个固定岗位帮助本土留乡的村民就业。
刘红兰介绍,在古村变美的同时,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今,墨园村民对乡村振兴的信心更足了,对乡村发展的底气更足了。目前,横沥镇以墨园村为中心点,正着力建设美丽蓝村、蔗埔等村,串珠成链,打造东江画廊,以文旅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建设,努力让横沥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未来横沥将进一步依托墨园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辐射周边乡村,打造体验式传统文化乡村旅游胜地。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正在这里展开。
来源:惠州电视台
编辑:卢晓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