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丨“一针古医”钟国新: 经典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 订阅

“读书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的钟国新老师这样说道。

在每个天气尚可的清晨,钟国新老师总会早起一两个小时,在中心湖边散步边读书。有时候,绕着中心湖走一圈,一本书也就基本读完了。这本书,也许是《黄帝内经》,也许是《神农百草经》,也许是《伤寒杂病论》,也许是《难经》,总归不离中医几大经典。他们更像钟老师相识已久的老朋友,几乎每天都要见一见、读一读。而正因为他们,钟老师的工作和生活总不缺新的惊喜、新的发现。

钟国新,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任教师,广东省针灸学会会员。喜爱钻研中医古籍,致力于回归经典,将古典的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摸索出具有辨证准确、用针少(一般不超过三针)、用药精、见效快、疗效高、范围广等特点的针药结合方法。

重回经典,重新出发

从大学时候开始,钟国新老师一直坚持早晚背读经典原文。实习时候早上七点半需出门,他便四点钟起床诵读;平常事多杂乱,他便随身带上一本书,空余时拿出来看看。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医就是他最热爱的并可以一辈子为之努力的事情,他愿上下求索。因钟老师对古典针灸尤其感兴趣,故而多年来的学习和工作一直围绕着针灸打转。

2004年,钟国新老师入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时便就读于中医学七年制针灸方向(国际交流型)专业。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困惑也随之而来。历史上出现的针灸流派众多,各家流派都有不同的理论支撑,那么,源自同一内核的东西——针灸为何会有这么多花样?现实针灸治疗中用针多而繁琐,少则十几针多则几十针,有时还要用上其他各种疗法,这和古人的针灸真的一样吗?这些问题在他脑海中盘旋,没有人教他,他便回到书中寻找答案。

回到老校区,钟国新总要去仰望一下医圣张仲景

在研读多年的《黄帝内经》《难经》《脉经》等中医典籍中,钟老师发现,古人实施针灸治疗重病患者也往往一两针就能起效,形式简单,疗效显著,这种简医便民的医疗状态让他心生神往。他潜心研究古人留下的这些瑰宝,挖掘、整理古典的中医理论,终于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选穴少、施针少、起效快而持久的针灸方法和针灸理论。在他的临床治疗中,针灸一般只扎1~3针,甚至80%的情况只扎一针。依照同样的理论指导处方用药,针药结合,疗效往往出人意料。

正因自己的亲身获益,钟国新老师多次强调阅读经典原文,认认真真体悟古人原意的重要性,他说,“读经典是学中医的一个根本办法。”中医崇尚拜师,在钟国新老师看来,花十几二十块钱买一本如《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就相当于把最伟大的老师请到了家里。

反复读书,反复验证

读书既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快乐的是有收获、能应用、效果好,痛苦的是读书过程中总有一些东西我们理解不了,不知道古人在讲什么,不能真切理解古人的意思。钟老师也是如此。曾几何时,钟老师拿起《道德经》一书,一开篇便被难倒,从来读不懂。可是,当学起中医,临床许久以后无意中翻回《道德经》,这一次,居然从第一页读到了最后一页,中间没有任何的障碍,甚至连注释也无需再看。回想起这一段经历,钟老师动情地说:“一下子,我就明白他在描述什么东西,突然间我有种泪流满面的冲动。其实我并没有读多少遍,重要的是生活上的相互契合和情感共鸣。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就好像你从来没认真读过,而突然间全都明白了,你不由自主地把它念出来,看多一两遍甚至能够背出来。因为里面对‘道’的描述非常清晰,那就是我内心一直在追求的东西!”

因此,“读书读不懂时不要气馁,不必强求解释。”钟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时候读不懂是因为我们经历太少,或者修行不够,没有办法达到古人的这个层次。当我们生活、工作经历逐渐积累,再回去重读可能瞬间就想通了。我在慢慢理解这个道理以后突然更深刻地意识到,读书和临床这两者不能够盲目地割裂开来,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临床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书。”

钟国新与学生讲读《黄帝内经》

比如,在以前,钟国新老师以为,两个关脉都很胀大的情况一般属湿证,是湿气困于体内而木气不得升发,因而可能会用“泻”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有一天,他在重读《伤寒论》的某些条文时突然想到,其实这种病证是因为正气太虚导致有形的病理产物不能够代谢出来。当他想到这一点时再辨证施治,用之于临床,类似的一些病症竟很容易就得以解决。

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钟老师分享自己多年的心得:“学中医、用中医就像升级打怪,我们可能因为各方面的短板,比如知识积累、人生经历、对经典的理解能力等等,在每个时间段存在着不同的局限或者偏差。在临床上遇到困难时再反复地读经典、悟经典,那么对临床病证的认识和对经典的理解就会提高一点,临床疗效也跟着提高一点。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我们可以反复地读书,反复地验证,由此慢慢地深入中医的本质。”在采访过程中,钟国新老师多次提及“反复读书,反复验证”,他以自身为例说道:“当每隔一段时间重读这些经典书籍的时候,我的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上个月和这个月都是读同样的书同样的篇章同样的一句话,理解可能都不太一样。理论的提升可以带来临床疗效的突飞猛进。”

至于具体的读书方法,钟国新老师为大家提出建议:先读原文,放下所有脑袋里的已有知见,纯粹、认真地读一读;读过几遍之后把前后文联系起来,找到里面的线索,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之后便可以用它指导临床实践。钟老师还为初学者特别推介了《难经》一书,书中以“九九八十一难”提纲挈领式地回答了脉法、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问题,完整地呈现了一套十分经典的古典针灸理法。“这是一本被中医人严重低估了的书。”钟老师这样说道。

《黄帝八十一难经》

秦越人撰

高丹枫、王琳校注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书籍简介:

《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并分析了一些病证。其中一至二十一难讲脉学,二十二至二十九难讲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讲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讲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讲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讲针法。该书内容简要,辨析精微,尤其对脉学有详细而精当的阐释。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阐扬和发展。总而言之,《难经》一书在中医理论和诊断学上颇有贡献。为帮助读者对《难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将从九个方面对《难经》一书进行概述。具体的校勘注释,正文中各难均分为提要、原文、校勘、注释、语译、按语六部分,并加以详细论述。

索书号:

R221.9/200704

馆藏位置:

大学城分馆(3楼)中医学书库16排6架

三元里分馆(2楼)中医书库10排5架

知识以外的追求

平常除了接触中医书目以外,钟国新老师还会看一些国学的相关书籍。对于他来说,读书更像一个“求道”的过程。他对古典书籍所描述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心生神往,当读到诸如神农尝百草、列子御风飞翔之类的故事时,心里总是十分畅快。“道可道非常道,古人更追求一种心境。读古书,更重要的是通过古人的话理解他背后所表达的‘无字之书’,从而无限接近古人想要表达的原意。”而这古人的“无字之书”,正是钟老师在知识之外一直追寻的境界。

事实上,钟国新老师最为欣赏古代悬壶济世、医者仁心,行医者自己挂葫芦便可以开业接诊的行医之路。在他心里,中医的本质就是仁心仁术。当遇到有人不舒服时,他一定会出“针”相助。

有一回,钟国新老师在飞机上遇到一名总忍不住咳嗽的空乘,即判断为严重感冒后引起的症状,于是主动提出把脉。空乘虽然惊讶,却并不拒绝。随后,钟老师为她把了脉、扎了针,不久她的症状就得到明显缓解,空乘大感惊奇。令人想不到的是,没过一会儿,飞机上的空乘接二连三地来到钟老师的座位旁“求扎针”。原来,她们大部分都有职业病,如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痛等问题。短短两个多小时的飞机行程,钟老师几乎为飞机上的每一位空乘都作了诊疗。下了飞机之后,微信里骤然躺着二十几个空乘小姐姐的好友请求。这可是从未发生的事情,据当时的情况猜测,大概是飞机上的空乘把钟老师的微信名片大方地分享给了身边同事好友了吧。对此,钟老师认为,“这就是中医的成功!”

面对社会上的“中医黑”,年轻时候的钟老师会大为气愤,现在更多的则是用行动说话。他热爱中医,热爱针灸,故而需要每天进步,每日读书,从中发现古典中医疗法并用之于临床。

钟老师热爱中医临床,更热爱中医的教学。他曾说,三尺讲台才是他最大的“舞台”,是他能够“为中医做点什么”的“根据地”,“毕竟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刻不停地看病,诊疗的病人也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将我们的中医学子个个都培养成中医高手,假以时日,必然可以将中医传承发扬并且造福广大老百姓。”钟老师如是说。

为此,钟老师尝试在教学上向“古代先贤”看齐。一来梳理古代针灸理论,收集典籍里记载的针灸验案,融入教学内容。二来临床带教尝试“手把手师带徒”模式,对诚心学习古典针灸的学子来者不拒,毫无保留传授给学生,经常给跟诊的学生开小课。三是定期义诊,给有基础的学生以丰富的临床实践。义诊是钟老师从学生时代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临床习惯”,起初是便于自己临床实践,后来则因为义诊患者越来越多,便开始试着让一起研习中医的学子参与进来,共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这些年不知不觉已经义诊了上万人次。

凭着这份对针灸教学、临床的热爱和执着,2018年,钟老师荣获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

- THE END -

我们有一所馆子,山环水绕,春华秋实

从太阳升起,关心读书和生活

咖啡,书香,神游世界

从太阳升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文案编辑 | 邱玉萍

执行编辑 | 黄小凤 梅扬

责任编辑 | 邱玉萍

审核 | 曾召 肖建喜

审定 | 张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