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综合自 宋中兴、夏火炎、何航、罗纳得、雷晓俊 来稿。
操纵员的军校梦
接起训练科王参谋的电话, 郭成心头久久悬挂的石头终于落地。电话里,他被告知已处于军校招生拟录取名册中。这个来自偏远雷达站的操纵员,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军校梦。
漫步在营区操场上,看着刻在石头上的“忠诚善战”4个大字,郭成的思绪渐渐飘远……2019年夏天,他满怀期待来到军营,被分到雷达操纵员岗位。尽管与想象中“披甲执剑”的生活不太一样,但郭成还是爱上了指尖在键盘上跳动的感觉。义务兵第一年,他就被评为了“四有”优秀士兵。
随着对“军人”二字的理解不断提升,郭成心中燃起了报考军校的想法。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没那么简单。数学公式、化学方程、英语单词……很多早就“还”给了老师。再加上战备任务繁重,如何平衡战备、训练、学习之间的矛盾成了难题。
就在郭成迷茫之际,教导员了解到他的困难,安排同样是大学生士兵考学的宋排长为他解疑答惑。排长根据自身的考学经验,为他挑选官方教材,详细讲述了备考心得体会,帮助郭成重燃梦想的灯火。
后来,单位召集各站考学人员到教导队进行集中培训,并指定教员进行专门辅导。郭成也不负期望,天还没亮,就跑去教室背书,午觉也不敢多睡。他说:“我基础差,要多学点、再多学一点,考上的几率就大一点。”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和郭成一起奋战的10位战友最终有5人通过了考试,而他也以全旅第一的成绩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军校。
1个连队,4封录取通知书!
金秋时节,南部战区空军某营陆续迎来振奋人心的消息——该营某通信连4名上等兵,1人考取了军官学校、1人考学提干、2人考取了士官学校。4封录取通知书,带来了一个丰收的秋天。
王皇鑫,入伍不久就定下了考军校的目标。两年来,他白天积极执勤训练钻研业务,晚上加班加点准备军考。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肯付出的人。最终,他以全旅总分第一的成绩被空军工程大学录取。
李绅,本科毕业入伍,行事稳重成熟。作为连队文书,把自己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对于考学提干,他很“佛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埋头努力的他,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罗时林和帅波是连队的两个“调皮鬼”,爱玩的他们,却在考学的事情上表现得异常坚决。组织对他们给予了大力支持, “考友”也对他们照顾有加。最终,凭借着2个月的课程“恶补”,他们如愿以偿,成功“上岸”。
军考有秘诀!一起来看看
无独有偶,不久前,南部战区空军某部通信营也陆续收到了4封录取通知书:1名大学生士兵提干,2名义务兵考取军官院校,1名义务兵考取士官院校。对于培养考学战士,该营也有着一套“秘诀”。
每年年初,该营都会把人才培养列入年度重要工作。在对士兵情况摸底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特点和岗位需求,引导战士制定个人学习成才目标,并帮助开展针对性、多方位锻炼培养。今年,在政治机关的支持下,该营持续开展新闻写作培训活动。被空军工程大学录取的万佳,就是该营写作培训班第一期的学员。通过学习培训,她对写作越来越了解,文笔越来越成熟,成为了营里的新闻骨干,多次在各大媒体刊文。
在考学人员选拔上,该营极为严格。不同于过去“文化成绩唯一论”,意向考学人员的业务素质、日常表现、群众基础,同样是该营考学选拔的重要依据。
学苗选出后,营部会对他们的训练基础、专业水平等基本情况进行再摸底,量身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因材施教。为了提升学习效率,他们着力开展结对帮带活动,选择文化程度高、体能素质好的“小教员”进行一对一帮带;单位每周定期组织基础体能和文化测试,帮助他们查漏补缺,适时调整短期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复习;学苗们还自发结成对子,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欢迎关注
“南部空军”视频号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