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是不是又要开幕了?
过去这两年没有举办线下展会,
真的有些怀念了。”
回忆起过去广交会期间琶洲的车水马龙,
常年在广州跑出租车的廖师傅笑着说。
第130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19日举行
10月9日,第130届广交会正式发布
蜜蜂“好宝 Bee”和“好妮 Honey”
作为吉祥物
这是广交会自1957年创办以来
首次发布吉祥物
两个吉祥物奔跑跳跃、伸展手臂
热情欢迎全世界朋友

这对名为“好宝”和“好妮”的吉祥物以蜜蜂为原型,身上布满亮眼的黄黑条纹。吉祥物头上的天线代表着广交会的互联互通与互利共赢,好妮头上缀着广州市的市花红木棉,好宝六边形的科技网格翅膀代表着广交会通过技术进步创新的能力。
与此同时
因疫情暂停的
广交会志愿服务终于回归
大型赛会志愿者
再度相约广交会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是中国目前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片区,早在2006年第100届广交会时广州市海珠区就组织了上千名青年志愿者为广交会提供志愿服务。
广东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热土,广交会则是广东青年志愿者最早参与高规格展会服务的“练兵场”。

从一开始的按部就班,到建立专业培训体系、邀请境外客商参与亚运会、设置微笑卡片增加服务温度,再到制定展会志愿服务标准、发布3D志愿服务地图……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共青团海珠区委员会、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号召下,持续开展广交会志愿服务,15年来共组织青年志愿者超10万人次,志愿服务时数达55万小时。
广交会志愿者曾笑谈这是属于青春的“江湖”,各路“英雄好汉”饱含热血和激情用志愿服务绽放青春之花,主动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锻炼,广交会依然如火如荼,一代代广交会志愿者的青春也永不落幕。
回首过往
老故事温情依旧
01
帅气奶爸化身“老顽童”
传授广交会志愿服务秘诀

许淼(左二),33岁,2007年参与第102届广交会志愿服务,同年加入海珠志愿者担任实践拓展部部长,在广交会期间组建培训讲师团奔赴高校开展上千人次的岗前培训。
2007年,就读大一的许淼借着参与第102届广交会志愿服务的契机,加入了海珠志愿者大家庭担任实践拓展部部长。
许淼说成为海珠志愿者的部门骨干非常不容易,每次招新能吸引全市高校200多名学生一起竞争,他所在的项目部更是人才济济,不乏高校学生会会长、部长等优秀同学共事。这个阶段全区志愿服务工作者只有4人,大部分志愿服务项目依靠志愿者骨干推进,广交会志愿服务也不例外。
在第102至第110届广交会志愿服务期间,许淼作为项目统筹,带领志愿者为项目制定了“馆外指引”的服务定位,建立了“高校青协自主招募、组织方按需排班”的上岗模式,组建了培训讲师团奔赴高校完成三千多人次的岗前培训。
许淼说广交会志愿者团体有一股很强的向心力,每个人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为配合广交会布展,许淼带着志愿者在凌晨搭建多个志愿驿站;每天服务结束已经晚上七八点,志愿者们拉着许淼在户外一边“喂蚊子”一边复盘当天工作情况;场馆外没有物资存放点,许淼组织志愿者每天早晚各一次步行到南园居运送物资。
许淼还花心思提升服务质量,在担任培训讲师时坚持通过语言艺术吸引志愿者掌握服务要点,有一次许淼讲到志愿者着装要求——女生在服务期间不能穿裙子,他认为单靠PPT演示比较乏味,女生也不一定接受这样的安排,于是在培训现场与志愿者们卖起了关子:“大家猜猜看为什么志愿者在服务期间不能穿裙子?”,有的同学说因为工作不方便,有的同学说因为裙子与志愿者马甲不搭配,答案各不一致,最后许淼停下来笑笑说“因为琶洲风大”,瞬间培训室内哄堂大笑,每个人都记住了志愿者在服务时不能穿裙子的要点。
转眼10年过去了,许淼已经从稚嫩的少年蜕变为成熟的“帅奶爸”,拥有漂亮的太太和可爱的女儿,但广交会志愿服务的话题在家庭中永不落幕,这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他说等女儿长大后一定会把广交会志愿服务的故事告诉她,希望她能像爸爸一样怀揣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让志愿精神传承下去。
02
打好广交会志愿服务的
“降龙十八掌”

黄栩哲(左三),25岁,华南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现在从事货币基金工作。大二加入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并担任骨干,由此参与了第117至第120届广交会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老广”,广交会是黄栩哲从小就听说的“大事”,加上本科专业学习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她便铆足了劲儿加入广交会志愿服务统筹团队,负责第117至第120届广交会志愿服务。
对于栩哲来说,2016年的第120届广交会印象最深刻,这一年是广交会志愿服务连续开展的第10年,身边的每一个人恨不能展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将最棒的创新融入了这次广交会志愿服务:
把志愿者地图从最初简单黑白线条图升级成彩色3D模拟图;把纸质版志愿者指引全部放到“手机桌面”(UE交互系统),志愿者用手机就能签到、服务、反馈,还能查询广交会的办证信息、场馆信息、交通信息等中外客商需要的实用性信息;海珠区团委在这一年还发布了《广州展会志愿服务指南——以广交会志愿服务为例》,为展会志愿服务提供经验智慧。
经过这一套“降龙十八掌”,广交会志愿服务在专业度上、服务品质上得到了巨大的创新和提升,拿好了承上启下的接力棒。
栩哲也在这次广交会尝试了很多珍贵的第一次: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第一次站在发布会台上演讲;第一次接待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培训中心经理刘定忠先生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
她祝愿参与广交会志愿服务的每一位志愿者能始终抱着最初的期待和好奇心完成每一项任务,要相信流下汗水的同时一定也代表着拥有了收获。
03
在广交会志愿服务中
学做“职场郭襄”

吕咏诗,23岁,目前从事互联网企业社交平台运营工作。2017年就读大一时,担任海珠志愿者骨干,加入了第124和125届广交会志愿服务的统筹团队。
刚担任广交会志愿服务统筹角色的咏诗还很害羞,既害怕自己不能完成任务又怕拖累整个团队,十分没有自信。后来在其他志愿者师兄师姐的鼓励下,咏诗轮流负责了运营组、讲师组、现场组的工作。“任务在手,责任在肩,一定要做好!”
最让她获得成就感的是担纲培训讲师。咏诗还总结了一套培训方法:在培训前一定要到广交会场馆踩点,将志愿者必须掌握的要点和容易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利用案例的方式增加互动减少志愿者疲惫感。同时还根据各个高校的排班来调整培训重点,例如学校服务班次在上午的,培训时着重讲场馆指引及办证,学校服务班次在下午则着重讲交通疏散指引。
咏诗认为,每一届广交会志愿服务的小设计很走心,一直站在被服务者的角度打造服务特色:第124届主打“志愿+”,在服务中加入书法元素,邀请擅长书法的志愿者在志愿驿站书写毛笔字赠送给中外客商;第125届主打广府文化,将印有早茶、骑楼、海上丝绸之路等内容的展架放置在志愿驿站,感兴趣的客商会主动停下来询问了解,这样一来,广交会志愿服务不仅单向为客商解决问题,更是文化输出、互动的平台。
“通过广交会志愿服务,我变得很快乐,我更愿意与人交流,更愿意每天富有正能量的生活。在志愿服务工作执行中,还锻炼了一身本领,毕业后勇敢选择了跨专业就业,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打拼,我对未来很有信心。”

即将迎来的第130届广交会
也刚好是海珠区青年志愿者
参与广交会志愿服务的第30届
海珠共青团
以6个“新时代驿站”为据点
辐射广交会馆内馆外区域
计划组织500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为中外客商提供观展指引、外国语翻译、
疫情防控、便民咨询等服务
为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本届广交会主张“轻接触”的服务形式
志愿者运用手套上的微笑贴纸展示“微笑”
在服务客商时保持50厘米距离
准备了应急防疫物资
同时海珠共青团与区卫生健康局建立联动机制
在开幕前组织志愿者开展疫情应急演练
为广交会安全有序开展保驾护航

你报名过广交会志愿者吗?
这一次
广交会志愿者招募一经发布
短短5天就接收到1200余人报名
与往届主要由高校组队的形式不同
本届“逐一面试”筛选优秀青年志愿者
大力提升广交会志愿服务专业性
9月25日全天在琶洲G+咖啡馆开展面试选拔,分别对馆外志愿者、摄影志愿者、外国语翻译志愿者三个板块报名人员进行面试筛选。为筛选出最合适的志愿者,工作人员还培训了30名骨干面试官一起甄选出200名报名选手成为志愿者。据介绍,主办方还计划邀请港澳青年加入“大湾区志愿服务队”,满足不同客商群体需求,展示大湾区青年风采。
一起直击面试现场

入场签到处,志愿者正在指导面试者登记签到信息。

二楼轮候区,大家正在等待面试。



面试者与面试官交流中。
广交会
好久不见
志愿者们准备好啦!
来源: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
编辑:安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