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寻找第二人生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校稿:朝乾 / 编辑:养乐多
最近的科幻电影已经懒得像上世纪那样,狂热且乐观,用宏大的泛科技视角描绘遥远未来人类的伟大征程了。从《头号玩家》到《失控玩家》都构造了一个生活并不那么理想的近未来,辛苦生活的普通人不得不到网络世界里寻找更理想的第二人生。
相比于其他的流行主题,这些电影票房的场场火爆,既得归于电影本身质量,也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现实生活的很多影子。作为技术进步的副产品,贫富差距拉大,工作时间延长与技术性失业无不令打工人焦虑头秃,网络带来最直接的减压方式,似乎只有在匿名而平等的网络中才能实现最理想的自己。
其实网络实现第二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逃避现实,利用网络打破地域分隔的便利性和氛围友好的社区性,不少中国年轻人在这里开发出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以至于成为带来收入的副业,甚至慢慢做成了主业。这似乎预示了一种更加光明的赛博朋克未来。
航空发动机工程师会梦到机械昆虫吗?
生活在信息时代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一方面如今物质相对丰裕,解决温饱早已不是一个需要担忧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年轻人对于职业也有更多期待和更多维的评价方式。常规职业中无限细分的工作内容,很多人找不到成就感,自嘲为ppt纺织工。平衡职业与兴趣是很多青年正在考虑的问题。
标本师辛长堃找到了二者平衡。标本师是他的爱好和副业,他的另一重身份则是航空发动机工程师。从他主业与副业的巨大跨度,我们会感受到一种熟悉感,因为这恰恰是无数人爱好与谋生手段之间鸿沟的距离。
辛长堃从小就对大自然有兴趣,学习绘画数十载,不过最终他选择了一般意义上的一份好工作,成为了一名航空发动机工程师。当他读到宇田川誉仁的《机械昆虫》,大受震撼,觉得绘画的癖好已经难以满足自己,想做出自己的机械昆虫。
大把时间被投在这里,从制作昆虫标本,熟悉昆虫开始,一边学一边做,并把自己主业中的种种思考与灵感加入其中。机械昆虫的原料只有零件、粘土和纸,做成什么样全凭创作者的灵感、手艺与工时,为此他付出了大量业余时间,甚至一度引起家人的不满。
一些灵感需要用到千奇百怪的零件。辛长堃在闲鱼购买零件时,发现闲鱼的页面有一种艺术画廊的感觉,开始把这个平台当做记录作品的角落。没想到这个角落逐渐生长成了一个兴趣部落,他在这里积攒了粉丝,产生了观点交流,也让作品流通到爱好者手中。
起初辛长堃没指望通过作品赚钱,他认为那样作品会变成商品,也会导致失去初心,按他的说法“馒头馅儿变味儿了!”因为就是玩,不需要卖作品养家糊口,反而能够不计时间成本的细细打磨。高质量的作品折服了原本持反对态度的家人。他们开始协助辛长堃拍照、宣传、参展。
作品也折服了同好们,粉丝们愿意用对得起作者付出的价格购买这些作品。虽然辛长堃不依靠爱好赚钱,但是出售作品对他来讲是经济与心理上的双重鼓励。这类爱好也需要花钱,出售作品的钱正好可以补贴爱好的花销,形成“以玩养玩”的正向循环。
音乐人就要沉迷捡垃圾?
据《新360行2021年青年新职业指南》,12%的年轻人正兼职尝试新职业,5.5%已经全职投入,58.5%希望尝试。超过78%的年轻人青睐新职业是因为“符合兴趣爱好”。可见,很多青年并不希望止步与做副业,而是希望将爱好作为奉献终生的事业。这样的想法必然伴随着巨大风险,从副业做起毫无疑问是一种更稳妥的做法。
挲师兄在北京做了十年乐队鼓手,空闲时也会利用娃娃与工业废物制作一些艺术品。因为小时候在选煤厂长大,嘈杂的噪音,渗入土壤的油污和磨损的机器为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作品甚至比摇滚乐更硬核、更朋克,如同废旧机械一般的旧、油、脏、破,但是复杂得很有味道。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废土风格。
为了效果,挲师兄甚至故意使用废旧材料,利用从螺丝刀到车床的专业工具,通过木工、皮匠、铁匠的手段,把木头、皮革、金属材料处理成想要样子。这些作品的制作过程不但复杂,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在为一个娃娃制作防毒面具时,手工车床在他手上开了三个伤口。
处理好的材料拼接成型后,还要针对不同材质,使用不同手段反复的做旧。最终做出的作品与手办常见的白、瘦、美的风格完全不同。所以开始时,挲师兄就没指望这些在外行看来脏兮兮的作品能够卖出去。
随着作品堆满工作室,他本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其中的一些也挂上了闲鱼。没想到因为作品工艺精良,他得到了平台兴趣职业人的认证,店铺也获得更多的拓展功能,得到了平台的流量扶持,能够更精准的推荐给志同道合的玩家。
一个在北京开酒吧的买家,希望用废土风格的装饰品装饰自己的酒吧。因为需求点过于小众,找遍全网都没有找到中意的作品,直到看到挲师兄。她买下了挲师兄整个系列的机械狗作品,导致当时正要参加玩物丧志集市的挲师兄不得不突然地把所有展品都贴上了已售。两个素未谋面的人,通过视频验货完成了单价不低而总量也不少的艺术品交易。
闲鱼带来的现金流鼓励了挲师兄,让他开始认真起来,追求音乐之外的另一个梦想——旧物改造。他搬离了北京日益厌烦的嘈杂环境,找了一个清静地方,把副业变成了主业,平时改造旧物,有演出时便做鼓手。一场华丽转身后,完成了无数人天天幻想但永远无法实践的逃离北上广梦想。
旧物流通产业膨胀
引爆中国后浪小宇宙
具备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的硬核玩家毕竟只是少数,但是用副业发展兴趣的可能性不止属于素质过硬的工程师或自在逍遥的艺术家。互联网包罗万象的广度与社区化的趋势决定了,它不会拒绝任何人。
打开闲鱼翻一翻,不难发现,从手办涂装师、幻想生物制偶师,到数码测评师、潮流鉴定师、手帐制作师,再到古着买手等等,你想不到的“小众”“很亚”“非主流”在这里都有自己的共振。
手帐制作人蓝鲸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她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的手帐得到了爱好者圈的认可,目前每天在闲鱼有1-2万的曝光量。龙瑞爱在2009年第一次去日本时接触到了vintage 晚宴包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先后收集了至少500个晚宴包,并在闲鱼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装机员小陈是一位装机员,每天把自己diy电脑的心得以帖子的形式发在闲鱼,就有装机爱好者自然而来来这里学习交流。肠毛鸡仔是一位职业艺术家,会出二手手办或自己的作品……
如今越来越多的Z世代们聚集在闲鱼会玩社区上,尤其是在某一垂直兴趣领域有专业技能的人,在闲鱼发挥专长,做自己有兴趣且擅长的事。原因是闲鱼希望成为兴趣职业的孵化地,这些Z时代们在审核后获得官方身份认证,以及更多曝光的流量扶持。参与其中的兴趣职业人完成兴趣领域的“钱的闭环”,让兴趣不再是一件只能消耗血汗钱的事,形成“以玩养玩”的良性循环。
当然,副业嘛,开心最重要。社群带来的最大价值还是打破孤芳自赏的状态。在会玩社区中,创作者们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无论再小众的爱好,只要作品足够优秀,也能收获来自各地的拥趸。涂装师,玩胶的,做古灵精怪的手工作品的,各个领域的创作者来此交流学习。当事业拓展,灵感自然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集中爆发。
在一个爱好日益社区化,部落化的时代,借助平台的力量,种种有趣的副业正在被创造出来。这意味着年轻人对于职业拥有了更多选择权,既可以选择用主业养家糊口,用副业发展兴趣。也可以实验着把爱好商业化,寻找用手艺养活自己的可能性。而探索这些可能性的年轻人,便是这个时代的赛博朋克。
- 推广 -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