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剧本杀”的乱象该整治了

南都周刊
+ 订阅

沉迷玩剧本杀“走火入魔”了,是谁的错?

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浙江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接待了一名21岁的患者,家人称他是沉迷玩剧本杀“走火入魔”了。这位21岁的小刘,正在读大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开始接触起了剧本杀,因为对“沉浸式剧本杀”入戏太深导致神志出现问题。

据“浙江教科”频道报道,浙江省人民医院医生指出,最近半年时间,该医院接诊了四五例类似的病例,最小的15岁,最大的30岁,起因都与玩剧本杀有关。

“约个本”眼下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重要娱乐方式,各地门店数量快速增长,而剧本杀目前却站上了风口浪尖。

9月21日,哈尔滨市巴彦县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流调结果显示,这名感染者曾连续3天到一家剧本杀店游玩,其后该感染者每次剧本杀超4小时的消息迅速冲上热搜。

9月22日,新华社发文《宣扬暴力、灵异 变味的“剧本杀”引担忧》称,少数商家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宣扬暴力、灵异,以此为商业噱头吸引年轻人,引发公众担忧。

与此同时,在记者的查访中发现,多家剧本杀门店也没有张贴有关未成年人的提示性警告,管理规范仍存在漏洞:一些“实景”剧本杀门店建在缺乏安全防护措施的地下室或者偏僻处所,打着恐怖等噱头招揽新客,但多数布景粗糙、缺乏沉浸感,剧情设置又难以自圆其说。而其他低俗化倾向的内容,在一些剧本杀内容中也有存在。

在业内人士看来,剧本杀仍然是一项受到年轻人欢迎的社交娱乐项目,但现在,它也到了应该结束“野蛮生长期”的时刻;纳入监管范围、规范化发展将成为行业必经之路。而实际上,剧本杀行业“内卷”的生存战,也已经开始。

“剧本杀”的诱惑

有人说,如果你还没玩过剧本杀,那你离这届年轻人太遥远了。

剧本杀是一类特殊类型的真人角色扮演游戏,游戏全程以剧本为核心。多名玩家通过多轮搜证、推理、讨论,选出最终的结局。其烧脑的推理和悬疑的剧情,沉浸式的社交体验,是剧本杀“俘虏”年轻人的魅力所在。

来自市场调研机构智研咨询在2020年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消费模式中,剧本杀占比仅次于电影和运动健身。

剧本杀的灵魂在于“剧本”,其中备受推崇的是“推理”和“社交”因素,也并非必须借助暴力和恐怖等“擦边球”内容才能吸引客人。

年轻人青睐什么题材的剧本?艾媒咨询数据数据显示,超过五成网民偏好现实逻辑类剧本题材,比如《病娇男孩的精分日记》是一个硬核推理类型的剧本杀,今年销量较高。

科幻脑洞类、都市情感类以及民国谍战类也有不少“拥趸”,网民偏好比例分别为41.5%、35.4%、32.0%。据剧本杀行业交易量最大的平台黑探有品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交易量冠军为剧本《你好》,这是情感类题材。相对而言,奇幻魔幻类的题材热度不高,偏好占比为29.2%。

眼下,剧本杀行业发展亦面临诸多问题。根据识微科技舆情监测系统显示,网民认为剧本杀存在场地不安全(位置、内部消防设施不过关等)、剧情设置不合理、游戏说明难理解等问题。

不仅如此,2018年6月,世卫组织发布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明确将“游戏障碍”加入成瘾性疾患的章节,其中对确诊“游戏障碍”疾病有着明确规定,其中绝大部分患者都合并有情绪障碍,他们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但很多人会忽略游戏成瘾带来的精神问题。

为何会有重口味与“擦边球”?

据了解,“剧本杀”主力消费人群为26-40岁的年轻人群,占比高达7成多。来自美团的数据显示,作为都市年轻人的日常聚会玩乐方式之一,63.5%的用户会在两周内消费剧本杀1次及以上,超四成用户的消费频次在一周1次以上。

根据中原证券的调研显示,在2021年上半年,最受到玩家欢迎的剧本杀类型当属“烧脑推理”类,占比超过46%。但多数推理类型的剧本内容,基本是围绕着凶案展开,也因此,对于“暴力”“凶杀”内容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其中,为了让案件更为“烧脑”、情节设计更加复杂,剧本对角色进行猎奇向设定、角色作出“出格”的行为也就变得常见。

情节低俗化是普遍现象,少数剧本杀也喜欢将人物设置得边缘和极端。在《财经天下》的采访中,有受访者表示:有一次玩情感本时,桌上六个角色中,有几个角色是网络黑客、吸毒的编剧、入殓师和色情主播。而玩家最后得出的体验却是“推理过程和故事都没记住,只记住了这些奇葩的设定。”

据了解,除了上述的涉嫌扮演“黄毒”角色,目前市面上的实景剧本杀以古风、恐怖和年代题材为主,通常会融入情感、本格推理、变格推理等多个元素。

除了盒装本外,一些线下剧本杀门店还会开设实景本,即为剧本搭建场景和道具,人物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换装,来加强沉浸式氛围。这类实景本的门票通常高于盒装本,以北京为例,据了解,实景本的价格基本在300元以上,一般是盒装本的两倍左右。

在一些电商平台,不少卖家会推出一个或多个恐怖实景剧本杀作为卖点。盒装本里的恐怖、悬疑要素,在实景中得到了具象化和放大。例如,有的剧本会将场景设置为废弃的医院或精神病院,地上摆满骷髅头和断臂残肢,辅以阴森的灯光和音效,骇人的尖叫和笑声,突然蹦出来的女鬼,共同营造诡异、惊悚的气氛。

这些恐怖情节在设置时是为了增添趣味感,但由于运营的非标准化,很难把握合理的度,比如不少恐怖题材的实景剧本杀都是全年龄向的,没有对未成年人做出警告和提示。

在陕西省西安市一处“剧本杀”门店内,剧本“主持人”在阅读剧情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消费者对剧本杀相关门店担心的首要问题就是安全防护措施不齐全;其次为剧情设置不合理,难以自圆其说;此外,还有不少消费者对剧本杀开在地下室或其他较偏僻不安全的地方、多数主题较为恐怖表示了担心和不安。

新华社报道中也提出,剧本杀其中的恐怖、血腥、暴力元素或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心理影响。追求刺激是娱乐放松的方式之一,也是人的天性。但也有部分玩家认为,很多恐怖剧本杀的场景设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对玩家也缺乏审核机制,很容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因此,恐怖向的实景剧本杀也常常引发争议。

庞大市场的危与机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截至2020年底,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超过117亿元,相关实体店突破三万家,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增至约170亿元。

各地“剧本杀”企业和门店也在快速增长。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1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剧本杀、桌游”。

从地域分布上看,江苏剧本杀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1,100家,辽宁和陕西均有超800家相关企业,分别位居第二、第三。截止9月22日,我国今年已新增超5,000家相关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近一半的剧本杀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内。

除了行业竞争的激烈,出于成本上的考虑,并非所有的店家都愿意在购买剧本上投入大量资金。同时,行业中也还没有任何相关的保护剧本版权的规定,盗版剧本在电商平台上也随处可见。因此,“恐怖本”的出现也难以避免。

商家数量飙升,成本居高不下,竞争日益加强,在这个行业走向真正产业化之前,线下剧本杀门店已迎来了一波倒闭潮。

今年4月,不少商家在闲鱼上转卖剧本、道具和门店桌椅。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5月13日,国内已注销近200家剧本杀相关企业。其中,4月共注销近百家相关企业,环比增长102%。同时,行业中,剧本盗版问题、店铺同质化竞争、DM专业度欠缺、店铺装修简陋等问题也不断出现。

据行业人士透露,未来剧本杀行业或将会上线剧本自审机制,所有面向C端消费者的剧本,都将经过一轮审核,不健康的内容将被提前筛除。目前作品工作室、发行端、以及具备自研能力的商家都将在提高自觉自律意识。此外,剧本杀行业规范也在起草过程中,年龄分级制度、消防安全细则就包含在内。

来源:新华社 南方都市报  每日经济新闻 财经天下周刊

说说,

你玩过“剧本杀”了吗?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