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骨科医生在进行手术
“现在县人民医院技术水平真的很好!不用再跑去外地看病了。”出院前,在“家门口”完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66岁患者郑女士,为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饶平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点赞。
自今年1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饶平县人民医院以来,随着常驻专家团队的陆续到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越来越多患者选择到县医院看病。其中,该院骨科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填补了多项饶平县的技术空白。
饶平县老年人口基数大,以往遇到脆性骨折的患者,当地医生主要建议患者卧床制动,进行保守治疗。但是,这个方法时间长、见效慢、并发症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副院长罗斯敏带头,在当地开展了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传统的治疗方法,以上需要在患者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动力髋(DHS),手术创伤大、患者出血多、手术时间长。使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医生仅需在患者身上做三个小切口,就可以使用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简称“PFNA”),为患者起到固定作用,治疗髋部骨折,手术时间短,患者耐受度高。
今年8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潮汕医院吴文锐博士为饶平带来了新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这个手术仅需在患者背部做一个大约2毫米的切口,用特殊的穿刺针在X线监护下经皮肤穿刺进入椎体,建立工作通道,再将骨水泥或人工骨注入椎体内稳定骨折椎体,就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目前,已有6名因脆性骨折引起腰背部剧烈疼痛的老年患者从这个手术中获益,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据介绍,该院骨科还开展了“四肢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技术”“关节周围骨折有限切开LISS钢板内固定技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缝合术”“跟骨骨折跗骨窦入路”等手术,还创新改良了高强线缝合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减少患者的痛苦。
针对难愈性糖尿病足溃疡及慢性骨髓炎,罗斯敏为饶平患者带来了国内前沿的“骨水泥膜诱导膜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改良研制了可控内嵌式双管冲洗引流系统,目前已让数十名糖尿病足溃疡、骨髓炎患者受益,该技术正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省级医疗服务,县级的报销比例。”如今在饶平,当地患者这样评价县人民医院。截至目前,该院骨科在原基础上已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18项,大大提高了县域骨科疾病的手术技术水平,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张灿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