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寒露,遍地冷露。预防“凉燥”,这款养阴生津粥您试过没?

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订阅

  北京天文时间显示,2021年10月8日09:38:53迎来寒露。寒露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意味着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

网络图

  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主治中医师王月明介绍,在南方,虽然难以见到“露水凝结甚而结霜”现象,但许多人也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如皮肤干燥、口唇干裂、干咳少痰、鼻痒、打喷嚏、大便秘结等。所以,在寒露时节,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可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衣:注重足部保暖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谚语提醒大家,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王月明介绍,预防足部寒邪侵袭的方法很多,例如用温水浸泡两足至汗出,或用花椒或艾叶煮水泡脚更有良效,既可预防感冒又可健身鼓舞正气。也可以睡前双手互搓两足心,各五百下,使足底发热,既能引火下行又可通畅足部气血,一举两得。还还可以温灸涌泉穴,涌泉为肾经井穴,肾主水,温灸涌泉可以温升肾阳,使肾水上达于肺,这样可以金水互生。

图为市中西医儿科护理人员为儿童进行中药泡脚

  另外,秋季是腹泻的多发季,做好腹部的保暖能有效预防腹泻疾病的发生。

  食:滋阴润肺,少辛增酸

  王月明介绍,寒露时节,饮食上应遵守“滋阴润肺,少辛增酸”原则,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引起肺燥,而秋季正是肺部最敏感脆弱的时候,所以,秋天是最不适合吃辣的时节。

  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网络图

  养阴生津粥:双冬鸭肉粥

  材料:天冬10g,麦冬10g,水鸭肉100g,粳米100克、姜少许。

  功效:天冬味甘、苦、寒,归肺、肾经,养阴润燥,清火生津;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水鸭味甘性平,能滋阴养胃,补气利水。配而用之有养阴生津的功效。

  寒露前后,虾蟹繁多。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所以,寒露节后,不妨进食几只肥蟹来满足自己的舌尖味蕾。需要注意的是,过敏体质、胃寒者及孕妇、高血脂者不宜吃蟹黄。

  住:早睡早起,保证睡眠

  王月明介绍,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是人们保养阳气最佳之时。因此,秋季宜早睡早起,以保证睡眠充足。同时,要注意调节生活节奏,防止过度疲劳和熬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说法,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网络图

  行:舒缓运动,舒畅情绪

  我国素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于此时秋高气爽,可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舒畅情绪,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网络图

  王月明介绍,在江南,寒露前后有“秋钓边”的习俗。气温下降,鱼儿游往水温高的浅水处,有太阳的正午,浅处垂钓,合坐野餐,也是非常适合一家老小的周末活动哦。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