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上午,汕尾市区四马路(汕尾大道至建设路西段),挖掘机长臂挥舞。红线内的房屋一栋栋被拆除,标志着四马路项目征拆“瓶颈”的顺利突破。
近几个月,汕尾市城区在打通“断头路”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征拆工作模式,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加快征地拆迁进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按时完成,助力城区高质量发展。
四马路征拆现场。
优化城市路网,老街跟上发展步伐
汕尾市区的四马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周边村落老人们回忆,在征迁之前,四马路的老庙和老树环绕着一整条街,生活气息浓厚,客流尤其旺,每逢上下班放学都会大塞车。
“不知是因为之前城市规划有缺陷,还是后续的建筑变化,带来的出行不便是实打实的。”家住五马路的钟先生说,眼前几百米的距离,却因为“断头路”要绕行几公里。特别是不熟悉路况的外地游客,遇到“断头路”更是像“撞了墙”一样。
“汕尾很多现代化高楼大厦,但四马路以私人商铺和小型作坊居多,路边卖五金、补轮胎什么都有,反差太大了。”一位市民表示,看到旧楼上纷纷挂起了大大的“拆”字,他很希望这里能改造成功。
金鹏西路征拆现场。
“一边是对自家房子的感情,一边是规划图背后美好的发展前景。”在凤山街道办事处,准备签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书的老黄坦言,刚听到要拆迁的消息时,家人都有些抵触。“听说要搬迁,心里确实很不舍,但是为了支持城区发展,值了。”
城区凤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小燕介绍:四马路总共有1.5公里,因为这条路里面有很多所学校,所以每到上下学高峰期交通非常堵塞,因此这也是周边居民迫切希望打通的一条路。
坚持一线作战,极大提高征迁效率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打通“断头路”并非修路那么简单。断头路的难处,往往是建筑物的阻拦。“要修路,先拆物”,特别是老城区产权结构复杂,居民房屋长期出租、经营,更是让拆迁工作难上加难。
金鹏西路征拆现场。
打通“断头路”最为核心的就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城区10条“断头路”征拆工作启动后,区、街道、村干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多次进村入户与群众谈心交心,认真细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消除群众的忧虑,争取群众支持,被征拆的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先拆,并协助政府做好亲属的思想工作,大家非常配合征拆方案,全力支持政府的拆迁工作,只用了十天时间,全部征拆完毕。
城区凤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海寅介绍:在征迁过程中,凤山街道征拆干部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完成签约任务,而是把道路建设、“断头路”征拆作为民生头等大事、民心工程。为了更好地劝导涉及征拆的村民,在征拆工作还未正式开始前,就制定好详细的征拆方案和任务清单,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部署,靠前指挥,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征地小组,深入拆迁户家中讲解征收政策,让大家从“要我拆”变成了“我要拆”。
金鹏西路处,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
香洲街道辖区的金鹏西路是连接香江大道、城北路的主干道路,全长约1204米,需征拆185户,面积9768平方米,征迁主要涉及盐仕村地上建筑物7000多平方米,很多老宅是建市前就建好的,宅居地也是1980年到1985年之间盐仕村安排给村民居住生活的,因土地性质较为复杂,征地拆迁难题一度搁置。
“必须让群众看到诚意。每一处建筑我们都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充分考虑到了业主未来的生活需求。”香洲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思达介绍,香洲街道还在金鹏路西段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将指挥部和盐仕村党支部设在金鹏路西段征拆现场。
四马路征拆现场。
不仅如此,香洲街道还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8个征地小组,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拆迁户家中讲解征收政策,及时消除群众疑虑,“谈妥一户、拆迁一户”“以拆促签,边签边拆”。在征地组的不懈努力下,仅仅十天,全部完成185(户)征拆任务,现在已经是全线打通。
据悉,目前前期的10条断头路已全部征拆完毕,并将陆续铺开建设。接下来,城区的华丽蝶变将敞开新的想象空间。
【南方日报记者】彭骏 南小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