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碣文旅体验周:探秘百年文脉,“打卡”东莞第二大宗祠!

精彩石碣
+ 订阅

东江文化艺术节·文旅体验周

国庆带你“云游”石碣

石碣东江文化艺术节之文旅体验周启动,这个国庆,我们将通过精彩石碣、文化石碣、南方+、抖音等网络平台集中推介石碣美丽乡村。

本期将带大家“云游”石碣,探秘拥有500年历史的单氏小宗祠。

宗祠是生长在大地上的“植物”,它记载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史”、“迁徙史”和“发展史”。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以建筑的存在展示家国历史。

东江底蕴的缩影

东莞石碣单氏小宗祠

位于石碣镇单屋村的单氏小宗祠,古色古香,沉稳厚重,距今有500多年历史。

它是一块“活化石”,见证了石碣的风雨辉煌,让人肃然起敬;

它是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了一个家族的“血脉史”,让人把根留住。

单氏小宗祠不仅是石碣文化发展的标志,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石碣单氏小宗祠

沧桑石碣500年

东江文明永流传

作为单屋的“根本”所在,任凭500年的各种“风吹雨打”,祠内的石柱砖瓦仍完整坚固,屋顶绘刻的图案仍然栩栩如生,推开古色古香的厚实大红门,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石碣单氏小宗祠建于明正德甲戌年(1514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东莞目前现存的第二大宗祠,1993年被列入“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占地1368㎡,为三开三进式结构,有前门、仪门、寝堂、正堂及东西步廊,深74.98米,宽24.38米,祠堂正前方乃一亩方塘,视野开阔,正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单氏小宗祠整体建筑以中路为主线,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院廊穿插,廊庑秀美,庭院幽雅。祠内建筑装饰无处不在,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绘等岭南风格的装饰工艺造型生动,巧夺天工,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是典型的岭南民间宗祠式艺术建筑。

宗祠内存有万历元年所立碑石,名为“单氏小宗祠碑”,碑高164公分,宽80公分,文字清晰可鉴,具有历史价值和古建筑研究价值。

石碣单氏小宗祠

源远流长,始于周

共觅单氏之根

“增江分派远,周邑受封长”。

这是镌于单氏小宗祠正门的一副对联,横批“单氏十世祖祠”。上联典指东莞单氏发源于增城县石滩第十代的衍派;下联典指单氏起源于河南,祖宗乃东周姬氏。

据说约1312 - 1313年之间,单罗峰第十代单子铨带着侄子单鹤松、单鹤林和单西湖四人从增城石滩迁居于土冈(即现单屋,一直到了民国初期才更名)。经过700年发展,已传至廿四代,共发展了1200名“单氏传人”。

单氏小宗祠为何“小”

与其他姓氏直接称呼为某氏宗祠不一样,单氏的宗祠称之为“小宗祠”,为何称“小”?村中老人所言,这是因为“不敢”,立村以来一直尊称单罗峰为始祖,单子铨只是十祖,增城建有单氏大宗祠,所以石碣建祠只敢称为“小宗祠”,意为只是岭南单氏的一支分派。

石碣单氏小宗祠

“虽小却大”人才辈出

熠熠生辉

单氏小宗祠在历史的巨轮中历经了许多风雨,它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东莞这支单氏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世代官宦,自宋代五世祖始,有官参知政事的,有集贤院学士,有廉访使,有御史,有太守,有州牧,有邑宰,分枝增江各郡县。

单屋名人:单逨、单卷、单公、姬臻、单靖公、鄡单、单于

单氏小宗祠古时一直作为私塾,教书育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单氏小宗祠改成单屋小学,是石碣最早的完全小学,直到2000年新学校建好后,单屋小学才从祠堂中搬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千多单屋子弟在祠堂学习成才。

石碣单氏小宗祠

岁月更迭 文脉不息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发扬

近年来,石碣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用“文化小康”引领“全面小康”,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释放出绚烂的文化魅力。

现如今单氏宗祠已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石碣文化部门和单屋村通力合作,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了具有品牌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复兴中国节——单氏小宗祠中秋游会”,于每年中秋前举办,让宗祠传统文化活动与节日牵手,不仅广泛宣传五百年单氏宗祠的“孝文化”,还宣传地方饮食文化经典“单屋大头菜”,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让群众在健康的文体活动中受到熏陶。

单屋村近年来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文旅融合,以改善水塘生态、发展观光农业、展示头菜传统工艺等途径,提升旅游文化魅力,挖掘特色,逐步形成了一条以“游玩单氏宗祠,体验水乡文化,参观采摘鲜果,品尝头菜盛宴”为特色的旅游线路,吸引市内外游客,从而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欢迎大家到石碣单屋探秘,来一场与古宗祠的邂逅。

单氏小宗祠2020年迎中秋庆国庆游园活动

来源:文化石碣

编辑:曹木静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