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 留灯十年,去温暖身边的陌生人

+音
+ 订阅

+音 | 留灯十年,去温暖身边的陌生人

00:00/00:00

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每当夜幕降临,走过昏暗的老街巷,总会让人感到些许不安。

一盏灯,往往能带给人们更多的安全感。

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央视在不同的频道曾经播放过一则公益广告,说的是每次一个年轻女孩在深夜骑车路过夜宵摊,走进前面黑暗的小胡同时,夜宵摊的老人总会把摊位上的挂灯抬起,照亮女孩回家的路。

近日,公益广告中的内容,正在现实中上演。

陌生人的温暖,凝聚治愈的力量

陌生人的善意能有多温暖?有人举手投足间都能给你答案。

在湖南长沙,一位超市女老板十年来日复一日的举动,感动了无数网友。

十年前,在湖南长沙天心区的孙美华大姐在巷子内开了一个小超市。超市所在的这条巷子是一个老街巷,夜晚没有路灯。

曾经,有不少在夜里走过这条小巷的女生很没有安全感。

2012年的一个夜晚,一位路过这里的年轻女孩询问孙女士能不能陪她回家,并提出了一个请求——想让小超市的灯关得晚一些。

孙美华答应了她。

不仅如此,从那以后,不论小店有没有生意,都会延迟到凌晨2点闭店。

在小超市对面点亮的那盏灯,则是到天明才熄灭。

灯亮着,路人就能感到更安全一些。

这些陌生的善意,其实还有很多——

一个女孩一边排队买家乡有名的酱鸡,一边给家里的长辈打电话,说着今天要买酱鸡,回去一起吃的事。前面的大哥听到了,回头看了看她,二人相视一笑。

当队伍排到他时,他要两只酱鸡,店员表示,只剩下一只了,然后他说“那算了,我不要了,给后面的人吧”,说完就走了。当时,女孩觉得全世界都亮了。

正印证了那句“世上终究好人多”的期望,一盏灯点亮了回家的路,一句话、一个眼神也能让平淡无奇的琐碎日常再次发光。

好像时不时就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现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感变弱了,大家都忙着在自己的生活里奔走,人也渐渐变得冷漠和自私。

可真是如此吗?

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多少情绪、感动是来自陌生人,这种情感有时甚至比亲情友情更让人动容,因为陌生人没有血缘关系和情感黏性的前提,而只是纯粹地释放人性的善和美。

陌生人的温暖,刺破城市的孤单

有人在改写他人的人生轨迹,尽管人们当时可能并不知道。

来自青海的六旬老人和他的32吨土豆被“滞留”在深圳许久,老人无处可去,见此情况,一个路人将此消息发布到他的朋友圈,没过多久,这个消息便传遍了这座城,32吨土豆几乎在一夜之间卖空。网友说:“我们帮着买一点,帮老人早点回家。”

在世间行走,难过有时,失意有时,窘迫有时,跌倒有时,这些时刻来临时,若有一双陌生却善意的手拉一把,想必难能减一分,苦也能淡一点。

特大暴雨袭击郑州时,旋即整座城市陷入危机中,亟待救援。线上,一份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文档在24小时内被编辑了270万次,有着超过250多万次的访问量。

无数孤立无援的个体连接凝聚,爱与希望在陌生人间不断传递。

著名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有一句名言:“我总在依靠陌生人的善意。”点点善意凝聚成的些微温暖可以成为荆棘路上的护盾,也是人们在重压下跌倒又爬起的动力。

陌生人的温暖,让光照耀彼此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善意以不同的形式传递着,彼此的心也凭借着信任不断靠近。

一名司机看到独自骑车的小学生,担心夜太黑,孩子会看不清路,默默在他身后跟了20分钟,直到看到灯光。

这时前方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却突然停下来,向后方的司机笔直地鞠了一个90°的躬。

做温暖的传递者,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曾经以为,生活就应该是无坚不摧的样子,我们就应该像战士,像打不倒的小强,可是后来才发现,人生需要感动,才能守住那些始终干净的东西。”

这段话的另一个意思是:无论经历过怎样的风雨,都请尽量保持感受的能力,尤其是感受他人痛苦的能力;都请尽量保持被打动的能力,尤其是被陌生人打动的能力。希望你受过的苦让你变得坚强,却没有让你变得坚硬;希望你走过的路让你变得沉稳,却没有让你变得沉默。

人生就像攀越一座山峰,如果你有幸攀上了峰顶,也要去想一想,在这途中,你拉过多少个陌生人的手,你借过多少陌生人的力。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 | 央视新闻、新华社、三联生活周刊、广东最生活、北京时间、澎湃新闻

主播 | 张轶凡

录制 | 黄泽伟

编辑 | 赵晓健

校对 | 谢日强

编辑 赵晓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