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要有理想,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黄金塘村革命烈士陈初明的话语仍激励一代代青年人为国奉献。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当天,黄金塘革命历史纪念馆与韩山师范学院共建揭牌仪式在黄金塘村举行,村红色点与高校共建将为村红色资源点提供人才支持和专家指导。
“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韩师革命传统,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当天上午,在黄金塘革命历史纪念馆,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文菊带领参加人员重温党史,追寻革命人物,讲述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在陈初明的革命影响下,黄金塘村的进步青年队伍逐渐扩大,革命力量日渐壮大。”刘文菊用朴实的话语讲述了韩师的进步学子陈初明、陈超凡等革命烈士的故事。
“韩山师范学院和黄金塘村有着深厚的革命渊源,共同培育不少革命先烈、革命青年。”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说,将黄金塘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韩山师范学院课程思政实践基地,旨在鼓励更多的学子赓续红色血脉,接下来韩山师范学院将依托该基地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百万师生大实践”社会实践活动,而且韩山师范学院将协助黄金塘革命历史纪念馆做好革命历史、革命人物故居等的资料收集,将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并开展讲解人员培训、文化宣传、艺术表演、志愿服务、读书会等活动等。
以党建引领,校地合作共建,活化红色资源,共谋乡村振兴,当天活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初明”读书会。韩山师范学院学生王彦欣作为读书会主讲人讲述并分享了革命青年陈初明、陈贤学的故事。
事实上,早在二十世纪30年代,陈初明便已创建了韩师学生进步读书会,当时他还只是韩山师范学院学生会的干部,已经常与郑淳、陈贤学、陈超凡等一起参加学校的爱国运动。黄金塘革命历史纪念馆与韩山师范学院共建思政基地后,深挖红色资源、特开办“初明”读书会,以读书会为载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二十多岁的年龄,花样年华,他们用生命和鲜血祭奠国家民族,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韩山师范学院学生陈汶爽表示,学党史感党恩,读书会让其深感革命党人的不易与高尚的灵魂。当天读书会,高朋满座,来自韩山师范学院的领导、教授、学生、志愿者以及潮州市政协、湘桥区委党史研究室、桥东街道等单位的领导嘉宾均参与互动交流,引导青年人贯彻“志气、骨气、底气”六字期望。
据悉,近年来,湘桥区坚持“深度挖掘、保育活化”的原则,对全区红色革命资源进行挖掘、保护和建设,并将红色革命资源作为开展党性教育的有效载体,突出抓好党员党性教育阵地建设。“今年主要编撰了《湘桥区革命遗址》一书,对第一批革命遗址进行挂牌,下半年我们会对第二批革命遗址进行挂牌,并编撰‘乡村革命遗址小图册’。”湘桥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谢丽丽说。
桥东街道党工委挂职副书记、桥东街道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队长李桂佳表示,接下来工作队将以用好红色资源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据悉,黄金塘革命历史纪念馆于2018年12月开馆,内设“峥嵘岁月”“伟大胜利”“不朽丰碑”“复兴路上”四个展区,通过详实的图片与文字,全面展示了黄金塘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史。今年9月,湘桥区桥东街道黄金塘革命历史纪念馆正式列入“潮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党史故事:
(一)百年韩师的红色基因
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年代里,黄金塘村陈初明、陈超凡、卓成宜、王大福、陈宽隆、陈延国6位烈士为革命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其中革命烈士陈初明、陈超凡与同样出身于黄金塘村的陈贤学、广东揭阳县人郑淳等革命青年一同求学于韩山师范学院。他们在求学期间接受进步思潮的影响及革命思想教育,共同创办了《罡风世界》刊物,他们用自身的所作所为发挥革命先锋的作用,抛头颅洒热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革命青年。
1.集科学家和教育家于一身的红色校长——李芳柏
李芳柏(1890-1959)
李芳柏,字渭农,生于饶平凤凰镇福南村田中。潮汕著名的教育家、一代名师、现代文化的先驱者之一。191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成城中学,后就读东京物理学校(东京理科大学)。1917年回国,任武昌高师教授、理化系主任(武汉大学),是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第一人,早期的物理学家。1925年任饶平县教育局局长,期间因参加民主爱国运动,辞去职务,进步的政治倾向使他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对学生的爱国运动予以大力的支持和保护。1927年秋,受聘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韩师)教务主任,1932年1月升任校长,1934年秋离任。在二师的《罡风世界》事件中,不仅资助学生编印宣传抗日爱国思想的进步刊物,而且为保护学生免遭迫害,还假借开除的方式,筹措路费,把他们送到上海寻求革命的道路。1934年,在二师的“春耕事件”中,因支持学生抗日宣传,与5名学生同时被捕入狱,国民党当局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释放他们。1934年秋,任广东省厅督学。1937年起,先后任惠来梅林中学校长、上饶初级中学校长、三饶简易师范学校校长。1950年任饶平县立第二中学校长,1950秋,任省立金山中学校长。1955年至1958年,先后任潮州市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1959年病逝。
2.被“开除”的爱国学生,献身教育的革命校长——郑淳
郑淳(1912-1997)
郑淳,又名郑之进,广东揭阳县人,出生于黄金塘村。1929-1932年间,就读于省二师(韩师)高中师范科,在读期间任学生自治会主席。1932年,郑淳和陈贤学、詹竟烈(后叛变)受到进步思潮影响,一起创办刊物《罡风世界》,请国文老师詹安泰题写刊名,校长李芳柏捐资30元,并发表对淞沪抗战失败评论和拥护苏维埃政府等进步文章,言论比较激进,立即遭到当局通缉。李校长劝他们出走上海,满腔热血的他们不想走,于是就有了校长与学生之间的一段对话:“要关你们的!”/“关就关”/“要杀头的”/“杀就杀,怕什么!”/“你们如果真要革命,就不该轻易去死。”为保护学生免遭迫害而以“思想不纯、违反校规、错误严重”为由开除了学生,郑淳和陈贤学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郑淳在抗日战争初期至1941年,在普宁梅峰公学任教并担任中共党支部书记。1949年10月,奉命接管揭阳第一中学,12月27日,任军管会军事代表接管韩师,1950年5月任韩师校长。1953年3月调任省立金山中学校长。1957年后,历任广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务长、广州市文教办副主任、广州教育学院院长等。1997年病逝。
3.执笔为戈的红色报人——陈贤学
陈贤学(1910-1969)
陈贤学,又名陈洁,黄金塘村人。1926-1929年就读于省二师(韩师)三年制前期师范科和第二届高中师范科。在校期间与吴显模、彭绍流、林大观等一批爱国学生组织进步读书会。1932年,因《罡风世界》事件,在校长李芳柏的劝说和安排下与郑淳等同学前往上海走上革命道路,同年在上海加入共青团,因上街张贴标语,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刑也闭口不透露一丝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消息,并以绝食换取看报纸、增加放风时间、改善生活条件,绝食前狱友都会预留干粮,陈贤学却从来不这么做,所以狱友们称赞他是纯洁的人,给他起了个新名字“陈洁”。1938年,经陈初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在普宁县创办《广东青年抗日先锋报》并担任总编辑。1946年,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协助副书记董必武工作,同年被派往泰国曼谷,担任《全民报》主笔。1948年回国后,担任《大众报》代理社长兼总编辑。1950年,先后担任汕头《团结报》《粤东农民报》和《潮汕日报》总编辑。1955年,担任《南方日报》编委和编辑部主任。1957年,参与创办《羊城晚报》并担任副总编辑。1961年,担任《南方日报》报社党委副书记和编委。1969年,在广东英德五七干校病逝。
4.在闽粤大地播撒革命火种——陈初明
陈初明(1915-1941)
陈初明,乳名阿古,原名陈贤馥,黄金塘村人。陈初明从小勤奋好学,热情活泼,他的家人思想开明,追求进步,大哥陈桂兴曾经参加农民运动,二哥陈桂盛也走上了革命之路,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红色的革命之家。1930-1933年就读于省二师(韩师)乡村师范班,在读书期间,经常与郑淳、陈贤学、陈超凡等一起参加学校的爱国运动。1932年,与同学吴显模、林大观等参加党训班学习。他曾说:“一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要有理想,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1933年,以教员身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同年革命流亡到北平,参与北平中国大学组织的“读书会”。1934年,到上海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回到汕头加入“新文字研究学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担任中共潮普惠南分委书记,次年担任中共潮普惠揭中心县委书记。在陈初明的革命影响下,黄金塘村的进步青年队伍逐渐扩大,革命力量日渐壮大。他介绍二哥陈桂盛、陈贤学、陈超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黄金塘党小组,组长是陈超凡,又带动陈炳洲回村发展了陈振平、卓成宜、陈炳城等5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黄金塘党支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在龙岩被捕,12月惨遭活埋,牺牲时年仅26岁。
5.为潮汕大地甘洒热血——陈超凡
陈超凡(1907-1948)
陈超凡,又名陈森瀚,黄金塘村人。1927-1929年间就读于省二师(韩师)乡村师范班,与郑淳、陈初明等进步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地下党组织的爱国革命活动。1937年,经陈初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与陈初明等回到家乡成立中共黄金塘党小组,在村中组建“青抗会”,使抗日救亡运动在全村蓬勃发展。1939年,潮汕沦陷后,与陈初明等奉调潮普惠揭,以教书为掩护,参加中共领导的地下抗日斗争,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在黄金塘以村小学校长的身份为掩护,担任中共黄金塘支部书记。1948年5月,黄金塘爆发“十八人”事件,国民党反动派拘捕了村里的18名进步青年,其中,15人被设法赎出,3名共产党员陈超凡、陈延国、陈宽隆因拒不叛变,约半个月后被押送到饶平钱东埔美村附近惨遭活埋。临刑前,他们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二)桥东街道黄金塘村的“革命岁月”
桥东街道黄金塘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黄金塘村民积极投身革命洪流,办农会、打土豪、成立党支部、支援八一南昌起义军、组建秘密联络站、护送领导干部,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早在1925年12月,潮安第一次农代会在扶轮堂召开,黄金塘村也相应成立了农会,会员共200多人。他们积极支援城里工人的斗争,给国民党反动派有力的打击。党组织为了巩固农会的发展,派了游少斋同志到黄金塘村指导农会开展工作。当时在厚法堂里面办夜校,上半场就是由村小学教师讲授文化,下半场就由游少斋讲述革命故事,传播革命道理,培训农会骨干。
1927年9月23日,南昌起义军抵达潮州, 9月30日,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军的一支队伍途经黄金塘村时在后山顶的榕树下休息,村农会立即组织群众端茶送饭热情接待,并且组织人力、船只,撑渡送队伍前往北坑村。
峥嵘岁月中,黄金塘村涌现了多名进步青年,这当中,在韩师读书的陈初明表现尤为突出。在校期间,他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经常参加爱国革命活动。
1932年,陈初明投身革命后,就经常回到村里与陈超凡、陈若山等进步青年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后因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不得已离乡外出。
1936年8月,陈初明从上海回到家乡,又着手开展革命活动,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1939年10月潮汕沦陷后,在陈初明的指导下,发展了陈振平、卓成宜、陈炳城等5人入党,成立黄金塘党支部。此后,黄金塘村的抗日救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先后来到联络站(卓成宜家里)联系工作,多次召开秘密会议。由于组织严密,联络站自始至终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
1944年秋,潮汕恢复党组织活动后,黄金塘组织了近20人的抗日游击小组,积极配合前方作战。黄金塘抗日游击小组分头执行任务,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的行动,全力支援前方部队的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以黄金塘村作为转移点,由于来往人员多,活动频繁,很快就被国民党反动派觉察到。1948年5月20日,国民党组织了100多人的队伍围攻黄金塘村,18名进步青年不幸落入敌手,其中有3名共产党员。
陈延国等人在酷刑的威胁下,始终没有透露组织的秘密。之后在党组织的努力营救下,解救出15名进步青年,陈超凡、陈延国跟陈宽隆3名共产党员之后被押往饶平,惨遭活埋。3位同志在牺牲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最后壮烈牺牲。
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黄金塘村陈初明、卓成宜、王大福、陈宽隆、陈超凡、陈延国6位革命志士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论岁月流转,他们那份坚定不移的信仰,百折不挠的意志,永远激励着黄金塘村民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文/图】陈树洁 吴嘉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