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模式开启,省疾控送上长假健康小提示

南方都市报
+ 订阅

从1日开始,国庆黄金周正式开启,悠长的7天假期里,外出就餐、聚餐机会增多,广东省疾控中心提醒:在外就餐,要注意食品安全、营养均衡,并保持良的好饮食习惯。此外,假期回程后要主动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诊。

长假期间,这些东西应不买、不吃

国庆长假期间,正值肠道疾病相对高发的秋季,因此饮食清洁问题尤须关注。省疾控提示,在假期内建议大家不吃路边摊、避免食用生冷食品、注意餐具卫生、不购买和食用野生动植物以及不生吃海鲜。海鲜要煮熟煮透,并注意海鲜不要和啤酒、浓茶搭配食用,容易引起痛风和消化不良。

路边摊上的烤肉串、烤肠、切好分装的水果和点心等,食材来源、清洁卫生状况无法得到保证,食用后轻则腹痛,重则发生“旅行者腹泻”,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甚至食物中毒,得不偿失。尤其是小朋友们抵抗力较差,更应注重旅途中的饮食安全。可到正规商店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大品牌,仔细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就餐时,不点凉菜,食物煮熟煮透后方可食用。避免饮用冰冻饮品,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外出就餐时,选择有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的餐馆,留意饭店里面餐具的消毒情况和就餐环境的清洁。

同时,野生动植物来源不明,难以保证安全性,食用后容易发生食物中毒。购买当地特产时,选择持有卫生许可证的超市和商店。食物包装完整,注意查看配料表、营养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购买散装食品时注意看容器是否清洁。妥善保存小票、发票等购物凭证。

注意营养均衡 切忌暴饮暴食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平衡膳食,是健康的基石。广东省疾控提醒广大市民,假期日常饮食要参照居民膳食指南,外出就餐要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对当地特色风味小吃应以品尝为主,“大杂烩”式进食方式对胃的负担太重,不利于肠胃消化。

首先要保证饮水量,每天保证1500-1700ml的液体摄入,避免过多饮用果汁饮料;要保证主食摄入,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谷薯类250-400克,旅行途中精力消耗大,谷类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可快速补充体力,为身体供能;要注意荤素搭配、多吃蔬果,肉类可选择脂肪含量少的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鹅肉,同时多吃含抗氧化营养素的蔬菜水果,可消除疲劳、提高免疫、防止便秘;少吃零食、饮料,瓜子、花生等含有香精、香料,吃多了不仅难消化,还会口干舌燥。且过多摄入油炸、膨化食品或果汁饮料不利于胃肠道正常消化,容易发生胃肠道不适。最后要控烟限酒,空腹喝酒对血液循环和肝脏伤害都很大,如果实在不可避免的话,喝酒前吃些食物,且尽可能选择低度数的酒,不要边喝酒边吸烟,喝酒时吸烟会加速酒精的吸收,加重对身体的损害。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粤疾控

编辑:王道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