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航展+世界级湾区,这个广东“引擎”为什么这么火?

南方+ 记者

航展南方眼②

编者按:9月28日-10月3日,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在珠海举办,吸引来自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家企业参加。从籍籍无名到跻身世界前五,中国航展已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名片。盛会举办期间,南方+推出“航展南方眼”系列观察,解读航展背后的中国实力、广东力量,敬请垂注。

珠海国际航展中心,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带上展会的门票,我们一起去见世面,见识一下航展上的星辰大海。

这是一场世界级航展的精彩亮相。航天航空的黑科技、前沿制造如星河璀璨。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新成果在这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这也是一个世界级湾区的再次绽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重磅发布,“湾区升明月”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刚刷爆社交网络,又迎来举世瞩目的中国航展,近段时间,关于广东、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新闻特别多。

世界级湾区+世界级航展,为什么能“出圈”,为什么这么火?

世界级航展不延期

广东“引擎”依然轰鸣

面临全球疫情肆虐的挑战,粤港澳大湾区为何能够这边风景独好,举办起一场频频“出圈”的世界级航展?

展前14天及展期进行健康申报,进场出示有效核酸检测证明、观众全程佩戴口罩、机器人不间断巡逻……此次中国航展,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和安全防线。

“去年因为疫情航展延期,今年很高兴还能有机会来,这是疫情以来全球第一个线下大型航展,我非常期待。”罗尔斯-罗伊斯大中华区总裁李安(Julian MacCormac)说。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球的发展步调,多国暂停或取消大型国际展会,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也宣布延期举办,由原定的2020年11月推迟至2021年9月。

但就在航展官宣开幕日期后不久,今年5月21日,广州、深圳同日报告出现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疫情来势汹汹——一个月内,三条疫情传播链累计报告感染个案达190例,波及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茂名、湛江6市。三次疫情均由境外输入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引起,疫情传染源不同、相互独立。

“已经延期一年的中国航展,难道还会再度延期?”大多数展商和观众担心。

实施防控分级分类、信息发布一天一场、生活物资派送到家、疫苗接种全力保障……政府部门、广大医护人员、社工、志愿者、街坊居民齐上阵,构筑起一道道坚强的全民防疫战线。

6月30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消息称,上述三起疫情社区传播均已阻断,局部管控区域已逐步恢复常态生活与生产,重型、危重型患者全部清零。

加快构建全人群免疫屏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24时,广东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06亿剂次、1.07亿人,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接种任务。

更值得一记的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依然轰鸣。

今年1至8月,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两年平均增长5.6%;

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7.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1.5%;

进出口总额5.24万亿元,同比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7.6%;

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3.4%、21.8%,新基建领域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投资同比增长127.2%……

航展上的“广东造”星光璀璨

这几天,来自中国航展的各种新产品不断刷屏:

航天科工深圳工业技术研究院展出20余款“无人系、保障系、智能化”产品,秀出深圳航天防务科研成果和实力。

来自广州的小鹏汇天,带来了旗下首款双人智能电动飞行器——旅航者X2。小鹏汇天正在研发下一代飞行汽车,既能在陆地上跑也能在空中飞,有望在2024年面世。

珠海本土企业欧比特,带来了“珠海一号”卫星星座模型,以及该星座在轨12颗卫星从太空传回的卫星影像数据。“广东航空航天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欧比特也将把公司打造成为融合宇航电子、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飞行器等为一体的‘一流商用宇航公司’。”欧比特相关负责人说。

航展上火“出圈”的“广东造”,透射着广东在航空产业话语权的变化。

从1996年举办首届航展至今25年,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心”和“广东造”的变迁史。

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根据航空产业网的统计,全球有超过2.2万家航空制造持证企业,其地理分布密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航展现场。 关铭荣 摄

航展现场。 关铭荣 摄

但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很多年,在我国,广东、浙江等经济较发达省份的航空制造业却反而一直较为薄弱。

直到近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大力扶持航天航空产业发展,从完善航空基础设施到引进龙头企业再到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园,省内已经形成了集中各方力量,加快航天航空产业发展的共识。

从前几届航展“寥寥无几”的广东身影,到今年,86家广东企业齐聚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一大批高精尖产品和技术、航空航天材料、航空航天装备、核心零部件、无人机、航空芯片、以及无人艇等悉数展出……

在业内人士看来,广东在商业航天方面正逐渐形成产业闭环,其中通用航空产业规模在全国举足轻重,航天应用市场发达卫星导航及卫星通信等应用产业终端的规模和技术也在国内遥遥领先。

今年8月发布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

在航空航天装备方面,广东将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市,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

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建立省航空产业创新平台,打造航空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

支持珠海航空产业园建设,推动水陆两用飞机批量生产,加快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航空试飞设施建设。

支持汕头、佛山、阳江、揭阳、惠州、云浮等市延伸发展航空装备产业链。

在卫星产品及装备方面,广东将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市, 打造集卫星芯片、终端、关键元器件制造为一体的卫星装备产业集聚区。 支持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卫星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卫星应用基础设施和地面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向前,向前!

航展上的“广东造”,

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和“增量”不断向前!

大湾区,航展背后的“大V”

打开高德地图,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到横琴口岸,33公里车程,31分钟,便是大湾区新未来与世界级航展的距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自带流量的大湾区“网红”,实火!

凭什么——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已拥有8000万人口、超11万亿元经济总量,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看联通,坚持基础设施“硬联通”,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已基本形成,一个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正冉冉升起;

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粤港澳三地积极寻求两种制度规则下的“最大公约数”,促进资金、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看创新,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搭建起“两廊”(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点”(深港河套创新极点、粤澳横琴创新极点)的框架体系,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逐步落地。

航展现场。 关铭荣 摄

航展现场。 关铭荣 摄

看民生,粤港澳三地以推进居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规则衔接为重点,加快打造便利港澳居民生活的宜居环境,和谐宜居湾区正有序推进……

大湾区,未来能否更火?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

一系列重磅政策部署,含金量之高、改革开放力度之大、发展举措利好之多前所未有。粤港澳大湾区再添跨越发展新引擎。

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交汇点上,横琴的升级、前海的扩容,将以更大的能级量级深度对接港澳,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战略作用。

飞机轰鸣冲上云霄。

大湾区的好声音、好未来可不止这些,还有微服务、大民生、强制造、快联通……

“广东造”点亮“中国芯”。

大湾区的新活力、新优势也不止这些,还有开放市场、融合创新、高尖人才、大国工匠……

这里是广东——

我们在这里,看见世界;世界在这里,看见中国。

【采写】沈梦怡 蒋欣陈

【摄影】关铭荣

【策划】陈捷生


编辑 叶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