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李子柒,守护“用心讲故事的人”

南方评论
2021-09-30 16:28
+ 订阅

文| 陈之琪  

七月中旬,李子柒在平台更新了制作四川自贡井盐的视频,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系列迎来完结。此后,其在各大平台的账号都处于内容“断更”状态,直到9月23日,李子柒本人才作为“四川农耕文化形象大使”再度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两个多月的“线上消失”,引发众多网友对李子柒的诸多猜测和讨论,与“第三方公司”纠纷、创作团队被挖、李子柒模式被复制等说法不断发酵。

2016年,李子柒凭借一则《兰州牛肉面》短视频开启了她作为中国文化“输出者”、田园生活“内容创作者”的道路。她让人们看到,中国从来不缺好故事,只是用心讲故事、把故事讲好的人还不够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今天仍有魅力,只是需要用当代语境与方式去讲述和呈现。正如白岩松所言,“如果我们来自民间并真的走向世界的网红,由一个变成几十个,变成几百个上千个,那中国故事就真有得讲了”。

注意力资源稀缺的时代下,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眸关注,也能给优质内容创作带来更多资源与商机。这本应是一场相辅相成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能为讲述者递上更响亮的话筒,另一方面也通过资金支持来为创作提供物质保障。然而,一些创意创作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与争议频现,在今天成为了内容创作者的瓶颈;“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纠葛,令“讲故事的人”如鲠在喉。

每个真正“用心讲故事的人”都具备独一无二的生活积淀与内容追求,这决定了他们的声音并不重复,而是能引发海内外观众的思想共振与情感共鸣。比起资本急于逐利、网友义愤争一时是非,其实更需要社会各方理解并尊重李子柒们,认识并守护他们为文化交流带来的可贵意义。 温柔对待这些想要用心把故事讲好的人,给予他们更清朗的展示平台和创作空间,才是对他们最好的保护,也是最大程度助力他们发挥自身价值。

编辑 蒲思伊
校对 吴荆子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