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展里的秘密 中国空军展现“战略转型”

姚忆江工作室
+ 订阅

首次亮相的电子战飞机歼-16D,具备“侦、攻、防一体”综合作战能力。歼-16D的研制,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备研制先进电子战机能力的国家。 (南方周末记者 麦圈/图)

首次亮相的电子战飞机歼-16D,具备“侦、攻、防一体”综合作战能力。歼-16D的研制,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备研制先进电子战机能力的国家。 (南方周末记者 麦圈/图)

2021年9月28日上午10时,珠海金湾机场,轰鸣声骤然迫近,又倏而飘远。

尾部喷射斑斓彩雾的歼-10战机疾速掠过长空,轻巧飞旋,游刃有余地完成“眼镜蛇”“落叶飘”“天女散花”等高难度动作,在蓝天上划出一道道绚丽飘带。每有战机驰过,观众们犹如捕捉太阳的向日葵,随着飞机的方向仰头、转身、踮脚。

伴随着惊险而刺激的空中表演,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正式开幕。

中国空军新任司令员常丁求上将在开幕式上致辞。他用“昨天”“今天”“明天”,回顾了人民空军的创建发展历程、新时代的战斗航迹,并展望了空军未来建设发展远景。

他表示,中国空军将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向世界一流同行学习,向世界一流空军奋飞,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决捍卫祖国统一。

空军阵容展示“体系化”

2021年9月28日上午11点,中国航展“航空航天馆”1号馆的室内展区里,挤满了等待的人群。一个直径约20米的旋转展台上,隐身战斗机歼-20、大型运输机运-20、战术通用直升机直-20的大比例逼真模型依次陈列,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打卡。

过去数年,包括歼-20、运-20、直-20在内的新一代战机先后在珠海亮相。而这次航展上,“20”家族迎来重聚,继续成为瞩目焦点。除了“20”家族外,中国空军展示的战机阵容还包括空警-500、轰-6K静态展示,歼-16D、无侦-7首次展示,教-10进行航展飞行展示等亮点。

受疫情阻隔一年后,广大军迷们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第十三届中国航展。

据了解,这次航展吸引了线上线下共40个国家和地区、近700家企业集中亮相,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成果“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最为军迷们关注的航空航天馆由7大场馆组成。南方周末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展商中既有航天科工、航天科技、航空工业、中国电科、中国民航这样的制造“巨头”,也有提供动力、爆破、材料等制造配套的众多服务商。除了传统航空器外,也有无人系统、海事防备等主题,实现了“陆海空天电”的全覆盖。

展品琳琅满目,布局亦是内有乾坤。

9月29日,中国航空工业新闻发言人周国强答南方周末记者问时特别提到,希望大家关注6500平米展厅里航空工业展区的布局设计。

他风趣地说,飞机的“堆法”是有道理的,“空中打击、海上攻防、低空突防,包括战略投送、察打协同、智能协同,我们是有不同展区的。”他表示,通过展区、展品的排布,可以一窥中航工业如何回应“战略空军和世界一流军队的建设需求”。

9月28日,歼-20总设计师杨伟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战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不同阶段。未来战机的发展需要一个融合性的平台,满足战斗机履行战斗使命的需求。“战斗不是单机的战斗,任何一型飞机都要融进作战体系中。”

“体系化”,无疑是此次航展的关键词之一。

军事媒体资深编辑黄国志是中国航展的“常客”,说起此次空军展示阵容,他认为“基本上是按照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来设计的”。

黄国志分析,展示里既有第三代改进型战斗机、第四代隐身战斗机以及大型轰炸机,也有预警指挥机、运输机、医疗救护机、教练机等保障机种。比如,航展中出现的电子战飞机、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以及高空高速隐身无人侦察机,这些用于作战支援的机种,以前很少进行公开展示。

“每一年都有新的亮点,装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国际航空》杂志主编王亚林从2012年开始参加航展,而在此次中国航展中,相较于“20兄弟”这样的主战装备,王亚林更关注“节点”装备。

据他介绍,过去的空战中,非常强调单个装备的性能和作战能力。可能某一款装备出来,就能“包打天下”,甚至决定战争态势。如今,越来越多的武器装备互相连接,形成体系。

“比如,通过预警机掌握战场态势,加油机可以延伸装备航程,而电子战飞机可以在无线信号的压制和对抗中占据优势等。通过卫星、电子预警机、地面通信雷达等节点,把各方连接起来,可以形成体系优势。”王亚林说。

无人机:“跟跑”“并跑”“领跑”

在9月28日的飞行表演中,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翼龙-2无人机首次亮相表演,并展示了无人机系统全自主起降、爬升巡航飞行、空地协同等能力。这也是大型无人机首次在国际航展进行飞行表演展示。

此次航展中,很多新型号无人机首次对外公开。比如无侦-7型、无侦-8型、彩虹-6以及最新型的攻击-11隐身无人攻击机。其中,无侦-7无人机也是无人机展品中的“明星”机型之一。据中国空军此前公布阵容,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高空无人侦察机,主要执行边境侦察、领海巡逻等任务。

黄国志认为,本届航展展示的多种类无人机,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在无人机发展上的最新成就。“在无人机发展上,中国从之前与其他国家的‘跟跑’,到现在‘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我们可以做到‘领跑’”。

航天科工三院无人机所负责人马洪忠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无人机的使用体现了作战理念的变化。该所研制的“天鹰、猎鹰、海鹰”等多款无人机产品亮相航展。

“从作战理念上来说,国内外对零伤亡、非接触的作战理念越来越形成共识,而无人作战装备则是这一理念的重要体现。”马洪忠表示,相较于有人机,无人机不仅可以替代有人机来执行特殊任务,减少人员伤亡,同时又可以实现对目标的精确打击。

随着技术进步,无人机的性能也大大扩展。比如让无人机携带精确制导武器,实现察打一体化。同时也可以携带电子战设备,实现对目标的干扰。“所以,无人机的性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情报侦察,而是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近年来,高新技术在武器装备上得到广泛应用,无人机的研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中东、西亚等地的局部冲突中,军用无人机被投入战场,屡立战功,成为国际军事界热门议题。

2020年10月,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爆发冲突。阿塞拜疆军队使用土耳其制造的TB-2无人攻击机、以色列制造的“Harpo”无人机等,对亚美尼亚的目标——包括先进的S-300、“道尔”防空导弹,数以百计的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D30火炮、火箭炮,工事甚至单兵展开攻击,令亚美尼亚损失惨重。

王亚林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在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冲突之前,美军的“捕食者”“收割者”等无人机,就大量投入在伊拉克、阿富汗战场上。不仅减轻了有人飞机的损耗,提高了监控范围和效率,更提高了定点清除任务的效率。

“相较于无人机,有人机需要考虑飞行员的生命保障、生理疲劳等,而无人机甚至可以自毁式执行任务,在减少接触和伤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王亚林说。

在9月28日举行的中国国际无人机装备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预测,无人机将是未来空中作战的主力军,成为空中作战机器人。而隐身无人机将会有一个大发展,或成为军用装备的主力之一,“无人机将迎来发展新高潮”。

电子战新战场

自空军航展装备阵容公布,首次亮相的电子战飞机歼-16D,便引起了军迷们的关注。正如黄国志所说,“歼-16D无疑是此次航展非常耀眼的明星。”

南方周末记者在停机坪上看到了这款明星机的“真身”。状似火箭的尖锐机头、机翼上竖立着数根天线。飞机翼下、腹部,都悬挂着电子吊舱,机腹中部还悬挂有导弹样武器。

航展现场介绍显示,歼-16D飞机是以歼-16飞机为平台自主研制的新型电子战飞机,具备“侦、攻、防一体”综合作战能力,可有效对抗预警探测、指挥通信、拦截打击等要素构成的先进防空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歼-16D飞机尾翼上,已经涂上了灰白色的“八一”军徽,这意味着歼-16D已入列服役。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此前介绍,歼-16D飞机投入实战化训练,将进一步提高空军电子进攻能力支撑空军作战范围拓展和空军战略转型建设。

歼-16D的研制,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具备研制先进电子战机能力的国家。

美国海军的EA-18G“咆哮者”舰载电子战机,同样是为在攻击任务中干扰敌方系统和对其他友军战机进行电磁保护而设计。

黄国志认为,对于现代空战来说,电子战飞机是非常关键的装备。没有电子战飞机的整个支援保障,空中作战行动的成功率会大大降低。电子战飞机也可以实现更为全面的空中作战体制的构建。

“长期以来,在整个装备事业中,中国空军缺乏电子战飞机这样一个机型,该机是目前各国空军中唯一一种以双发重型战斗机为平台改装的现役电子战飞机。”黄国志说。

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朱里奥·杜黑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制空权理论。他预言,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空权的斗争极端重要。只有阻碍敌人飞行,才能保证自己飞行。

二战时期,美英盟军就曾在诺曼底登陆计划中,综合运用电子对抗技术,保障登陆顺利进行。战后,随着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电子战”也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新战场。

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对叙利亚的一次空战中,以色列先利用无人机做“诱饵”,探测叙利亚雷达的无线电频率。随后,出动电子战机对叙利亚的导弹制导进行干扰,紧接着派出空军部队进行轰炸。数分钟内,叙利亚苦心经营十年的导弹基地当场被毁,三十余架战机被击落,最终以色列一方创下了82∶0的空战纪录。

王亚林分析称,二战到海湾战争之前的空战,敌对双方的飞机性能可能有高下,这个差别并不是上一代和下一代的差距。随着二战后全球各主要国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国家的作战飞机开始出现代差。用新一代飞机打老一代飞机,基本上可以实现一边倒式的降维打击。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代战场上,电子战能力对战场攻防态势和透明度有重要影响。”王亚林说。

“跨入战略空军”门槛

8月31日,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空军历史性地跨入战略空军门槛,将在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集中展现空军推进战略转型、迈向世界一流的新成就。

据其介绍,目前中国空军正在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战略转型,歼-20、运-20列装部队,国产新型地空导弹直指苍穹,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等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多名专业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目前在学术上,战略空军尚没有非常清晰的定义,但一般性共识认为,战略空军的概念是相对于战术空军或者战役空军而言,即空中力量不是地面部队的配合方,而是作为主力,实现远程打击、远程投送等,进而取得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意义。

退役空军大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湘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美军在阿富汗的作战中,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采取“空中打击加特种部队作战”的形式。即以空中力量为主完成战略打击任务,然后出动少量特种作战力量完成地面控制。

王湘穗表示,战略空军的形成,不仅跟装备性能有关,还跟兵力结构有关。不仅要有夺取制空权的歼击机,还要有空中运输、对地对海打击、电子作战等能力。在作战距离上,要能够做到全球到达全球感知全球打击。另外,还要经过实战检验,在无数次训练磨合后,形成能够完成战略任务的作战体系。

“我们空中力量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但还面临以劣胜优的挑战,接下来还要完成从优到全,形成完整作战体系的飞跃。”王湘穗表示。

武器装备的更迭基本上按照时间线性发展,而现代战争却呈现“演化”趋势。也有受访专家认为,加大对未来战争形态的研究,“先要预知战争是什么样子,然后才能考虑发展什么样的力量和装备”。

二战时,德国率先使用的“闪击战”,大规模投入坦克集群。其实,当时欧洲多个大国都有坦克,但是首先能想到把这种先进的装备集中使用的,却是德国。

新技术领域或许是突破点之一。

王湘穗表示,空中装备机械技术的迭代时间,一般需要10年以上,而电子装备迭代按摩尔定律一般是18个月,数年可能就更新一代。如能利用电子技术的突破,弥补原来航空机械技术方面的差距,在作战性能上达到与国际强国相仿的水平,那么我们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现在美军也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下一代飞机会是什么样子。”王湘穗认为,中国空军在向国际一流奋起直追的同时,航空工业的顶级专家们也在探索,研究什么样的航空器能够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而不是说,“我们只顾忙着赶路,结果打一场过时的战争”。

“中国空军跨入战略空军门槛”的消息,引发国内外媒体关注。英国《简氏防务》、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台湾《中时新闻网》、中国香港《南华早报》等先后作出报道,众说纷纭。有声音猜测,或许有更多战略武器即将问世。

在9月28日的媒体见面会上,面对南方周末记者“这次航展有哪些新突破或新侧重”的提问,空军发言人申进科大校留了个悬念。

他表示:“我们在之前说到,这次主要展现战略转型的新成就,具体还有哪些新成就,我们在国庆节会再好好说一说。”

(实习生任子薇对本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南方周末实习生 孙玥

责任编辑 姚忆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