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农商银行:引金融活水,助产业兴旺

南方日报

1

“农户融资,难就难在没有抵押物,而且种养过程风险大,最需要的就是这种针对整个产业、凭信用就能贷到款且利息不高的金融产品。”张先生在中山小榄镇东升片经营脆肉鲩养殖场,据他介绍,每年10月养殖户都较为缺钱,因为年尾要缴纳下一年的塘租水电等费用,10月会有不少人急着卖鱼回款。“但鱼价一般较低,卖了太亏,不卖又缺钱。有了‘脆肉鲩养殖贷’后,这个‘关键时刻’的资金周转问题迎刃而解。”他深刻感受到金融支持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中,产业兴旺是重点、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枢纽。中山农商银行根植中山,传承为农服务的基因,主动对接“三农”金融需求,优先将信贷资源投放到“三农”领域。改制8年(2013年6月至2021年6月末)来,该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04.24亿元,服务1.74万农户,市场份额稳居全市前列。

1

政银合作▶▷“金融活水”灌溉产业沃土

中山农商银行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遍布城乡的毛细血管功能,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助手。

通过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合作,中山农商银行围绕“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投放,积极在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广大村集体、村民和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加快中山市乡村事业发展。该行先后与古镇镇、南区办事处、南头镇、沙溪镇、黄圃镇、西区等多个镇街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地方政府重大建设项目融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合作事项,共同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

该行还引入保险机构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参与,积极推广“政银保”“助保贷”等信贷产品,加强对农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上规上限,不断提升对“三农”、小微的信贷服务质量。截至2021年8月末,中山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助保贷”贷款85户,贷款金额97288万元;累计发放“政银保”贷款131笔,发放82户,贷款金额6616万元。

做优专业▶▷“拳头产品”解决融资痛点

中山农商银行紧跟地方经济发展模式,针对中山特色产业定制推出多种信贷产品,如“脆肉鲩养殖贷”“生鱼养殖贷”“花木种植贷”等,担保方式和还款方式灵活多样,申请流程方便快捷,贷款利率实惠,实实在在惠及养殖、种植户,支持当地三农发展。

中山市小榄镇东升片区为著名的“中国脆肉鲩之乡”,脆肉鲩养殖已有30多年的历史,去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但是众多中小养殖户普遍因无法提供足值抵押物而出现融资难题,作为中山本土银行,中山农商银行主动扛起支农支小的责任,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了“脆肉鲩养殖贷”。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升级优化,目前无抵押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对本地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

中山市横栏镇是“中国花木之乡”,也是中国南方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花卉苗木和园林绿化专业生产销售基地之一。中山农商银行通过与当地政府、经联社密切沟通,在充分了解花木种植行业特征及资金需求后,及时推出了“花木种植贷”,并通过整村、整协会授信的方式为当地农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中山三角镇有近40年的生鱼养殖历史,每年销售鱼苗、鱼种超过35亿尾,占全国的60%,这是当地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今年8月,中山农商银行针对三角、民众地区的生鱼养殖行业出台了“生鱼养殖贷”,支持当地产业做大做强。

截至2021年8月末,“脆肉鲩养殖贷”已累计为542户养殖户提供了信贷支持,累计发放金额超3.77亿元;“花木种植贷”惠及农户128户,累计发放金额7517万元。

金融赋能▶▷“整村授信”撬动发展杠杆

自2020年4月起,中山农商银行在全市推广整村授信服务,以村(社区)为服务单位,批量为每户村居民、农户准备“专属备用金”。搭建线上和线下授信模式,该行专门打造“美丽乡村”信贷服务四大系列产品——业兴、村美、农富、信誉系列,其中“农富”系列支持当地农户发家致富,着力破解广大农村区域贷款难、担保难问题,旨在以“低门槛、惠利率、优服务”让村民乡企在“家门口”也能轻松贷款,享受阳光、周到的金融服务。

截至2021年8月末,中山农商银行累计完成123个村(社区)的整村授信挂牌,覆盖全市24个镇街,累计给予挂牌村“整村村民预授信额度”超220亿元,给予村(居)民正式授信超69亿元,惠及村民超3.8万户,有效提升农村金融可得性。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中山农商银行将继续根植实体经济沃土,不断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中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为中山经济社会重振虎威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梁晓恩

编辑 李姗恒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