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少年说 | 木偶戏、榄雕、陈皮,这些非遗让我们读懂了匠人精神……

小学生诗歌季
+ 订阅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教育厅、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少先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的“非遗少年说”第二届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演讲展示活动评选工作日前已圆满结束。

活动组织了专家进行初赛评审,评委会通过对作品主题内容、语言表达、视频演绎三个方面进行评分,综合线上点赞排名,评选出优胜奖50名、“非遗少年达人”10名。决赛通过线上直播,组织专家评委通过在线评审打分,最终决出3名“非遗故事大王”。

我们将陆续选登获奖的优秀作品,呈现南粤少年对于岭南非遗生动有趣的演绎,展示广东非遗的“威水史”。

本期“非遗少年说”选登的是“非遗少年达人”获奖者车彦熹选送的非遗故事《茂南单人木偶戏》,张倩僮选送的《粤讲非遗—广州榄雕》,以及梁璟瑜选送的《中药炮制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

车彦熹选送的《茂南单人木偶戏》,让人看到了鬼仔戏精美的造型、精彩的表演。短短不到三分钟的视频中,车彦熹向观众简短扼要地介绍了鬼仔戏的传承与特色,之后重点介绍鬼仔戏的艺人,这是鬼仔戏的灵魂所在,所有的唱念做打、锣鼓钹镲等,全都由一名艺人完成。一个人撑起一台戏,不得不令人惊叹!看完视频,观众对于鬼仔戏这种民间艺术就有了直观的印象,对其艺术魅力也有了深刻的认知。

张倩僮选送的《粤讲非遗—广州榄雕》中,以采访广州榄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宪鹏大师的形式,同时采用原滋原味的粤语,向大家介绍广州榄雕的精髓与魅力,也展现了曾宪鹏大师对非遗榄雕传承的大力推广。作品形式生动活泼,小达人出镜落落大方,充满了传统的美学韵味。

而梁璟瑜选送的《中药炮制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则带我们走进新会陈皮制作的繁复流程中,从采收、开皮、晒制、陈化,可以看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用心,让人联想到那一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于是感叹道:一个小小的陈皮能够名扬天下,传承数百年,其支撑便是无数代匠人的汗水与心血。

这也是“非遗少年达人”系列中的最后三名小达人作品,一起来细细品味吧。

车彦熹(非遗少年达人

学校:茂名市愉园小学

非遗项目:茂南单人木偶戏

指导老师:张影飞

非遗少年说——茂南单人木偶戏

茂南单人木偶戏也叫鬼仔戏,是古代茂名独特的剧种之一,也是广东省独具特色的民间剧种。剧本多以古代传统剧目,当地民间故事及近现代事例改编而成。主要传播忠孝仁义的观念与思想,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鬼仔戏中,小木偶的头、手、眼、嘴在艺人高超技术操作下灵活转动,加上不同角色的头盔、头饰、服饰及化妆,表现得栩栩如生。操纵整台戏的只有一个人。能够把担任木偶戏演得出神入化的艺人,必定是鱼龙百变,博学而多才多艺的。他们一专多能,集唱念做打于一身,既能唱男腔又能念女调,时而模仿狗吠马嘶,一双手既要敲锣打鼓,又要摆弄木偶,期间做出行、坐、跳、打等各种动作,还要给木偶更换衣冠,生、旦、丑、公、婆、红净、黑净、大花、小花等角色轮番登场,口古、白榄、平喉、悲吼、叹板、大腔等唱腔信手拈来,锣、鼓、钹、镲等伴奏自然转换,千军万马一双手,九腔十调一张嘴,正是对鬼仔戏表演的最佳形容。

不过随着现代影视的高度发达,鬼仔戏的影响日渐衰弱。但只要接触鬼仔戏,就会从中感受到匠心浓重的文化气息,匠人的温度、心血,以及匠人对生活的感情与热爱。希望这些传统文化能够进入到我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去体验,并把自己的感受传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张倩僮(非遗少年达人

学校: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

非遗项目:广州榄雕

指导老师:李思敏

粤讲非遗—广州榄雕

外公跟我讲过一篇文章,叫《核舟记》。文章描述了一只由榄核雕刻而成的小船。我就在想,一只手指头那么大的榄核,怎么可能雕刻出一部精美的小船呢?经过一番打探,我终于知道广州榄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就由我来带大家一齐登门拜访,广州榄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宪鹏大师,看看一粒普通的榄核,是怎样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广派榄雕,注重镂空深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果核通常是人们品尝鲜果后的弃物,但是对于手艺人来说,这些果核都是宝贵的创作原料。

曾宪鹏是非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爸爸曾昭鸿是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0后的曾宪鹏子承父业,醉心榄雕事业。他们还开班受艺,将“榄雕课”带进校园,培养出更多的榄雕人才,树立文化自信。

僮:曾叔叔,广州榄雕是不是很多年的历史了?

曾:榄雕,在我们国家已经超过一千年的历史了,最早在宋朝就已经有记载了。

僮:那有哪些作品是比较经典和实用的呢?

曾:在我们中学的课文就一篇文章,叫做《核舟记》,它所讲述的是,明朝有一名工匠,用一粒榄核雕刻成一只小船,就是这只了。船头有三个人,分别是苏东坡、黄庭坚、佛印,船尾有一个修工,一个童子,正在煮水哦,另外呢,还有八扇能动的窗,对不对?每个窗上呢,都分别刻着两个字,加起来就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那这篇课文呢,在我们中学时候是要背诵的哦,那你以后呢,学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就要记得,你曾经是亲眼看过这篇文章所描述的内容了。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今天终于见识到广州榄雕的魅力,感到非常之自豪。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同我一样,走进非遗、热爱非遗、学习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一起努力啦!

梁璟瑜(非遗少年达人

学校:江门市新会区广外附设外国语学校

非遗项目:新会陈皮

指导老师:何嘉玲 廖慕轩

中药炮制技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我的家乡也被称为“陈皮之乡”。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传统名产,新会陈品制作工艺更是一门独特的陈皮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会人制作、贮藏、使用陈皮的传统习俗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了解新会陈皮,要先从新会柑的采摘开始。摘果并不是单纯地从树上采摘下来就可以了,剪果需要用园林专用果剪,并且采用“一果两剪”的方法。第一剪要在接近枝根的地方,第二剪在果柄的地方。剪的时候不能留下过长的小节,否则小节处长出来的新芽,就会消耗

柑树的营养并不会结果。刚采的新鲜柑果要洗干净才能开皮,紧接着下一个工序就是翻皮,开皮后的鲜果皮水分依旧充足,这时候果皮质脆,直接翻皮会造成果皮断裂,影响晒出来的陈皮外观。我们可以把剥出来的鲜果皮放在阴凉的地方自然阴干6小时左右,让果皮的水

分蒸发皮身变软之后再进行翻皮。干皮翻皮后还要选择合适的天气自然晾晒,再用痛风性较好的麻袋装好,放在地势较高通风干燥的地方进行陈化保存。到了最后最关键的一个步骤,那就是陈化。新鲜果皮的存储陈化并不简单,它还需要贮存陈化三年以上,在每年的2月至5月,潮湿天气下,新皮要密封好,避免受潮,6月-11月,每天都要在太阳底下晒5-6个小时,11月后才可以入库陈化,如此反复三年才能成为新会陈皮。

在陈皮的制作过程中,无论是采收、开皮、晒制、陈化,它都属于传统的新会陈皮制作技艺,所以我们在吃陈皮的时候,感受着的是每一瓣陈皮身上承载的智慧与情感,也是我们一份跨越时间的珍贵礼物。

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南方报业天空城兴趣社区协办的“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活动进入倒计时时间,将于9月30日结束,敬请抓紧最后的时间参与!

请点击下方的链接进行了解投稿详情。

非遗进校园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