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 2021年6月,我省印发了《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方案》,在全国首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机制,向全省1127个乡镇派出驻镇工作队,协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
在此重要节点,为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激发镇域经济新活力,促进乡镇产业结构调整,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全面展示新时期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成果,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特别策划推出——“乡村旅游·镇在出发”系列专题,全面聚焦全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和镇村同建同治同美,讲好乡村振兴新赛道上的文旅故事。
潖江之源、美丽水头
系列专题第一篇,我们聚焦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2021年8月26日,受驻镇工作队邀请,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组织行业专家赴该镇调研,并就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新业态打造提出工作建议。
01
水头镇简介
水头镇位于佛冈县城东部,距县城11公里,镇域总面积146.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24万人,下辖11个村(居),包括潭洞、西田、石潭、桂田、桂元、新联、铜溪、王田、新坣、莲瑶10个行政村和水头社区。全镇有127个自然村、196个村民小组。
这里山溪河流交错,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物产资源丰富,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条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红色旅游资源众多,可吸引游客前往参观游玩。近年来,水头镇积极保护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资源,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力求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草青的居住环境,重新原生田园风光和原本乡情乡愁,助力乡村振兴。
02
规划引领 统筹联动
7月19日,水头镇召开乡村振兴动员大会,对《广东省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对口帮扶佛冈县水头镇五年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解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署,勇于开拓、奋发拼搏,奋力闯出乡村振兴帮扶新模式,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该规划聚焦把脱贫成果“巩固好”、把富民产业“发展好”、把美丽村镇“建设好”、把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好”、把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好”五项重点任务,按照“一带二路三产业四平台”发展布局和思路,即建设潖江两岸群众休闲风景带,开展S245线、镇村连接道路改造提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三大产业,抓好党建平台、廉政文化平台、公务服务平台、社会治理平台四个平台建设,整体推进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力争到2025年,把“潖江之源、美丽水头”基本建成为生态、宜居、健康、文明的美丽小镇,并成功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帮扶示范样板。
03
驻镇帮镇扶村 助力乡村振兴
驻佛冈县水头镇驻镇工作队指出,要通过对标省内外先进地区经验,扎实开展好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通过学习借鉴广州从化区溪头村、莲麻村和西和风情小镇规划建设思路,汇聚合力,把水头镇打造成为具有“水”特点的魅力小镇,把潖江沿岸水头段10村1居建成现代乡村农业公园,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04
生态资源
森波拉度假森林
森波拉,一个远古森林里的山水世界,一处冰川遗址下的乐水天堂,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京港澳高速佛冈出口,距广州50分钟车程,占地2000余亩,坐拥数万亩羊角山森林公园,由香港新信集团投资20亿元打造的“一站式”旅游王国,集冰川水谷、主题公园、度假酒店、火山温泉等项目于一体,开创了在省级森林公园发展复合型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度假养生产业新局面,打造了中国水上娱乐、山地旅游、温泉疗养、商务休闲和森林度假的又一张旅游王牌。
碧桂园·清泉城
碧桂园·清泉城坐落于佛冈之“三大旅游经济圈”中的“羊角山森林闲情山水旅游经济圈”,山水环境得天独厚,背靠3万亩羊角山森林国家公园,空气质量8倍优于广州(PM2.5仅0.002,负氧离子浓度高达31500个/cm3),内部餐饮商超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经由京珠高速至广州市区仅需1小时车程。
通天蜡烛
通天蜡烛景区海拔1047米,横跨清远市佛冈县、广州市从化区和韶关市新丰县,素有“一山踏三市”之称。每年4-5月山上杜鹃花盛放,山顶处尤为茂盛,形成一片花海,远远看去,像无数点燃的蜡烛,因而得此美名。近年来声誉日隆,前来登山赏花的人也越来越多。
王田村鲤鱼冲水库
鲤鱼冲水库位于佛冈县水头镇王田村西面,潖江一级支流鲤鱼冲水中游,1958年动工兴建,当年建成,2004年开展加固,是一宗以防洪、灌溉、养殖等功能为主的小(二)型水库。
05
人文历史
莲瑶村东坑黄氏宗祠
东坑祠,又称东坑黄氏宗祠,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莲瑶村。始建于明朝壬午年(1582年),重修于1946年,属古建筑。祠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面积1432.35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梁架,梁枋上饰以精致的雕琢,祠正面檐下墙体有花、鸟、草、木、人物壁画,祠正门屋脊有熬鱼瓷塑,建筑保存完好。
龙牙寺
龙牙寺,坐落于佛冈县水头村莲瑶村域内,据1851年版的《佛冈厅志》记载,该寺庙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旧时该寺殿宇辉煌,鼎盛时期有僧百余,晨钟暮鼓、梵音袅绕,是佛冈早期比较有名气的寺院之一,历来都有很多信徒前往该寺祀佛。
同兴村七十二家房客
同兴村是水头镇桐溪村委下辖的村民小组,位于水头镇南部约5公里。该村绿树成荫,屋舍俨然,清凉洁净。今年该村利用极佳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的农村旧舍,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业有机融合,建有“七十二家房客”项目,打造出集观光、民宿、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
水冚村墙面彩绘
近日,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水冚村的村民们发现,村里的墙面变“靓”了,一幅幅彩绘宣传画跃然墙上。这些墙绘作品,出自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首饰设计专业毕业生、瘦圆艺术团队创始人李得杰等人之手,他们用26天打造共约700平方米的墙面彩绘,让乡村更有年味、更显文明。
06
红色文化
王田村中共佛冈特支旧址
廖氏宗祠是中共佛冈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创建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水头镇王田村中共党员邹北珍(邹华衍)奉命回乡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廖氏宗祠是打击国民党自卫队反动气焰的策划地;是庇护游击队脱险的地方。故居为简易平房,面积40平方米。1939年秘密成立佛冈特别党支部、佛冈区委、佛冈县委时,都是在邹华衍烈士故居举行的。邹华衍烈士故居于2011年1月被佛冈县委批准委佛冈县革命事迹保护单位。
07
产业资源
鹰嘴桃园
近年来水头镇大力发展种植鹰嘴桃,形成了“春天看桃花,夏天摘桃子”的旅游景观。水头镇的鹰嘴桃以甜脆多汁、风味十足而享负盛名,品质极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水头镇出产的鹰嘴桃生长周期长,养分积累充足,吃起来清脆爽口。每逢夏天,很多人都慕名前往水头镇的桃园摘鹰嘴桃,感受一番田园野趣。
西瓜芭乐
西瓜芭乐,也叫红心番石榴,个头较大,果心较软,切开后为红心,乍看像西瓜,深受大众喜爱。与白心番石榴相比,西瓜芭乐果味更浓郁,未切开就能闻到香味,吃起来更是绵甜。走进水头镇桂田村,鲜果飘香,随意摘下品尝,肉质细腻滑口,柔滑香甜,独特的口感,一定不能错过。以红心芭乐为核心的芭乐茶、芭乐酒以及芭乐干,都深受游客的喜爱
水头镇蜂蜜
水头镇的蜂蜜名气也不小,一层层透着蜜香的蜂巢从蜂箱中被抽出,卸下洞口的蜂蜡,晶莹剔透的蜂蜜流泻而出,空气里洋溢着甜蜜的芬芳。水头镇的特色蜂蜜色泽透亮,口感细腻,余味清香。不同花期不同蜜,所以酿出来的蜜在口感、颜色、营养方面存在差异,但共同点是都为蜜中的上乘品质。《本草纲目》对蜂蜜有着这样的记载:“蜂蜜,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在现代,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肝病等方面的防治作用也为大众所熟知。
08
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1
优化形象定位
针对地方资源特色,以“潖江源头,美丽水头“为基础对旅游形象进行再定位,塑造独有的文化旅游ip,打好水头镇的乡村旅游形象牌。
2
节点景观提升
依托一江两岸独有景观优势,以亲水戏水观水为主题,围绕水文化,开展亲水平台、河道美化、沿河绿道等景观设施提升;同时对镇内主要道路进行黑化处理,打造乡村旅游风景道;按照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全面提升镇内主干道和重要节点的旅游标识系统,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进一步挖掘水头镇的文化要素,营造乡村休闲旅游的氛围。
3
发展特色经济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镇域乡村休闲旅游,与周边成熟的旅游区差异化发展,形成互补。
水头镇周边景区主要以温泉度假、生态观光为主,缺乏夜间经济消费项目,可依托潖江一江两岸,通过声光电等技术,打造潖江夜游灯光秀,形成“白天泡温泉,夜晚游水头”的差异性产品。同时谋划打造镇域夜经济,导入商业街、餐饮、清吧、民宿等业态,实现主客共享,打造成为全国首个镇域夜经济文旅消费示范项目。
4
盘活闲置资产
通过与周边院校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设多维立体劳动教育实践场域,盘活现有闲置农业资产,拓展各类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将劳动教育放到广阔乡村田园场景中,村域可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设施,既解决了游客到乡村游玩时的吃住问题,也吸纳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编辑:欧文恒
审校:胡 海
来源: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