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发布,发现这些新变化

南方+ 记者

9月27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聚焦广州社会民生、社会治理两大领域指出,“十三五”期间,广州私营、个体经济就业比重大,新兴就业类型不断涌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数量与广州三大产业的比重基本一致;关注老年人养老需求,广州“大城市大养老”服务模式有序推进;加快社会融合步伐,广州探索超大城市社会融合新道路。

展望“十四五”,蓝皮书建议,广州加强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化供给,完善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机制。同时,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全面增强卫生健康综合实力。

   南方+ 周甫琦 拍摄

高技能人才培养助力产业发展

蓝皮书指出,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一直是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从不同类型单位就业状况来看,私营、个体和其他从业人员占比从2016年的61.1%上升至2019年的64.5%,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比重持续下降。私营、个体经济成为广州就业主阵地,在稳定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广州以职业教育专业对接产业、服务产业为原则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广州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数量对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6%、22%和72%,与广州三大产业的比重基本一致。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广州中职院校形成了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开设一系列新技术型专业,匹配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此外,随着产业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快递小哥、电商主播、自由职业者等各种新兴就业类型不断涌现,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群体。

防疫、养老、社会融合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蓝皮书指出,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已构建全周期全域全链条应急防控格局,成为综合抗疫新典范。广州核酸检测能力全省最强、全国领先,发热门诊(诊室)规范化建设全省最多最快,并在全国最早推出“穗康”小程序。疫情防控期间,广州还实现了防疫工作的六个“零”,即应急响应“零延迟”、组织动员“零缺位”、排查监督“零疏漏”、常态推进“零脱节”、医疗救治“零差错”、医务人员院内“零感染”。民调显示,市民对政府防疫满意度高达95%。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广州养老服务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擦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目前广州已设置长者饭堂1036个,城乡社区覆盖率达100%,“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配餐格局基本形成。从2016年起,广州每千名老人床位数已达到40张,并通过增加社区嵌入式、多功能、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机构供给,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此外,以新技术引领的“智慧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无墙养老院”等模式也在探索中逐步丰富。

蓝皮书显示,“十三五”期间外来人口数量稳步增加,广州成为常住人口近2000万、流动人口近1000万的超大城市。在此背景下,广州加快社会融合步伐,出台相应政策,从完善外来人口积分入户、住房保障、教育培训、党的建设、志愿服务等方面着手,在全国超大城市中率先全面开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工作,并通过党建引领的方式为来穗人员社会融合创造便利条件,探索超大城市社会融合新路子。目前,已建立来穗人员党委7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254个,服务管理来穗党员4471名;全市来穗人员志愿服务队员达50多万人。

加强教育设施体系建设

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蓝皮书建议,广州应着力提升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及均衡化程度。应多渠道、多方式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和公办幼儿园的资源供给,并进一步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适当向学龄前儿童密集地区、学前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倾斜。

在中高职院校建设方面,广州应继续推动中高职组团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增加高职院校对中职毕业生的招生数量,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广州产业布局的契合度。推进产教协同育人,鼓励企业参与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面向“十四五”,蓝皮书还建议广州在“十四五”期间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全面增强卫生健康综合实力。提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质量,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以跨部门、跨区域共享数据融合应用和业务协同为中心,完善“广州健康通”功能,推动电子健康码接入所有公立医院、并与“穗康码”融合通用,推广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推进5G建设及医疗场景应用。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周甫琦

【实习生】伍奕衡

编辑 尤丹娜
校对 谢日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