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人才风采录 |全国优秀教研员邓梅:梅花香自苦寒来

南方+ 记者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初见邓梅,那是在20年前她的一节公开课上。那时相见,当年青涩纯净的她,竟如辛弃疾这首《念奴娇·梅》一般冰清玉洁、温柔明秀。时隔20年,邓梅已是“全国优秀教研员”、漠阳江小学语文界一枝“扑鼻香”的韵梅了,她依然是“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梅蕾初绽

1996年,爱好文学、务实肯干、怀揣梦想的邓梅毕业,她在读书时就崭露头角,是学校髻山草文学社的社长,这使她一到江城一小上班就备受重视,校长经常把公开课、写论文的任务交给她。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她每天泡在教材和理论书籍中,反复研读与思考,坚持不懈地写教学反思,还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她一直在默默地钻研教材、开展课题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蕾初绽的她多次参加各级各类公开课比赛都获得了好评。2003年,邓梅参加江城区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比赛获得了第一名,主持的课题“快速作文”实验也获得阳江市科研成果一等奖,还有多篇论文在各级部门获奖。她已然成为了一枝“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墨梅。

邓梅老师和她工作室朝气蓬勃的伙伴们。

邓梅老师和她工作室朝气蓬勃的伙伴们。

梅香三江

2004年,邓梅被教育部门选拔为干部培养对象,挂职到城西街道三江小学当副校长。当年的三江小学,教学条件落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滞后。来到这里,她竭力配合校长,深入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常常废寝忘食写计划、定方案、上示范课、开讲座......,她以充足的干劲,饱满的激情感染了该校的老师和学生。支教一年时间,三江小学的师生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学校管理越来越规范,教学教研氛围越来越浓厚,当年还被评为江城区的“文明先进单位”。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梅之馨香使三江小学这座小校园春色明丽、暗香浮动。

梅开三度

邓梅是一位有梦想有追求的老师,一经开放,便不负春光。2005年,遇上江城教育局公开招考教研员,她在几十人中脱颖而出,当上了一名教研员。还记得刚去教研室报到时,室主任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当教研员是一件苦差,要吃得苦耐得住寂寞,还要有很强的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工作很琐碎,你要做好心理准备。邓梅并没有被吓到,她表现出来的是 “勇挑重担有气度”。因为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更大的平台,她认为一个好老师或许能培养一批好学生,而培养更多的好老师却可以培养更多的好学生。一开始,她倍感压力,因为在别人的理解中,教研员应是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专家,而她只是个不足30岁的一线老师,如何担得起这重担?怎样发挥指导、引领、服务的职能作用?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唯一的出路。

邓梅老师受邀到阳东区红丰镇开展《智慧备课,高效课堂》讲座。

邓梅老师受邀到阳东区红丰镇开展《智慧备课,高效课堂》讲座。

那段时间,她不是在啃书、研究课例就是在编写练习题,特别是试题的编写,她一个人负责小学六个年级的命题任务,一个学期就要编写60份试题供全区学校使用,任务非常繁重。她还积极参加“省骨干教师”和“国培计划”培训学习,聆听专家讲座,学习别人的宝贵经验,不断充电。渐渐地,她学会了观课议课,学会了如何指导老师上课。她每次的讲座总能带给老师们一些有用的东西,每次的评课既有理论又有实例,深受老师们的喜欢,老师们常说:听邓老师的讲座和评课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收获很大,她似乎悟到了教研员这份职业的价值所在。因此,她和很多小语教师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彼此欣赏,相互借鉴,一起经历成长的艰辛,共同期盼教育的发展。

由于教研工作出色,2008年起,邓梅被阳江市推荐为广东省小语会的常务理事。她又多了一份责任——负责全市小语教师的论文(课例)评审、区域研修、选拔培养青年教师参加省级比赛等工作,成为了江城区乃至阳江市同行公认的学科带头人。她多次受邀到其他县区举办讲座,对全市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邓梅老师受《阳江日报》邀请,在阳江市图书馆为小记者们上作文课。

邓梅老师受《阳江日报》邀请,在阳江市图书馆为小记者们上作文课。

可是,追求没有止境,“开拓业务有韧度”是她的梅开二度。除了小语教研,她还负责本区的科研课题管理指导工作。她经常深入学校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指导江城一小梁瑞茹主持的课题获得了广东省课题成果一等奖;指导江城四小杨水主持的课题获得广东省课题成果三等奖;带领雷月香等老师主持的课题,顺利地通过市级课题结题。她个人主持的五项课题更是成果突出,其中一项获广东省子课题成果一等奖,两项获阳江市科研成果一等奖。还有一项省级课题于2019年结题,获得优秀等级,另一项省级课题2020年已通过立项,正在开展研究。撰写的论文有8篇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中发表,有19篇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撰写的教学设计有3篇在省级比赛中获奖,上的录像课例有1节获得省的二等奖。她还参与了《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30年》《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广东省“粤星杯”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选》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等书籍的编写工作。

25年的教学教研工作忙碌而充实,她的努力拼搏没有白费,回报给她的是累累硕果。她曾获得“全国优秀教研员”“全国小语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小语会先进工作者”“广东省骨干教师”“广东省校园阅读点灯人”“阳江市第六批市管拔尖人才”“阳江市教学能手”“阳江市市级名师”“阳江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尽管如此,她仍不懈怠。2017年11月,“邓梅教师工作室”正式挂牌,她带领她的团队组织同课异构、送课下乡、举行读书沙龙、开展课题研究等活动,并开设公众号定期推送活动简讯。她以朴实的人格魅力紧紧把工作室的成员、学员团结在一起,也带动了一大批小语教师参与其中。工作一桩桩一件件,邓梅从不喊苦喊累,而是浸润其中,乐而生趣,真是“俏也不争春,她在丛中笑”。

邓梅老师被评为“阳江市第六批市管拔尖人才”。

邓梅老师被评为“阳江市第六批市管拔尖人才”。

邓梅是这样一位有韧劲的女子,更是一位有温度的伯乐。梅开三度就是她“培养新人有温度”。她每一次组织教研活动,不管是区市级还是省级的比赛,她都亲自指导青年教师上好每一节公开课。近年来,她辅导教师上公开课80多节,指导参加区级以上教学比赛共有25人次获奖。在她的指导下,关肖梅、郑小莲、吴丽映等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他们代表阳江市参加广东省的现场教学比赛分别获得了省一、二等奖的好成绩,而且都成为了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大家都很喜欢她,亲切地称她为“梅姐”。她指导参赛老师到处磨课,一连十多节的试教课,她总是一节不落地听,从不厌烦。“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她的细腻,她的执着,她的精气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全媒体记者】杨世华

【通讯员】梁玉环 江组宣

编辑 李明秀
校对 冯志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