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东省旅游规划与营销协会承办的“品粤剧悠长韵味 传岭南曲艺精髓——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体验日活动”在粤剧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首个旅游团正式发团。
据介绍,本次旅游路线是根据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中的非物质(粤剧)文化遗产游径来具体设计,涵盖广州粤剧名伶纪念游径和佛山粤剧故乡游径两段实体游径,串联众多重要的粤剧地标,包括位于广州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八和会馆和位于佛山的兆祥黄公祠和祖庙万福台等。
本次活动既有现场观摩,又有互动交流,通过与粤剧的亲密接触,让观众在一天的时间里深入了解粤剧的迷人魅力。
清晨,体验团从永庆坊出发,国家一级演员、粤剧广东省级非遗传承人关青与游客同游园林般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悉心分享了自己从艺多年来的经历和感悟。
直播回顾:国庆精华游攻略!短途深度文化之旅
在展厅内,一个巨大的、呈弧形的木箱引起了游客的好奇。据介绍,这是粤剧演员的戏箱,外表漆皮可防水,底下的木板将箱子垫高以防潮,弧形的箱盖则减轻了路上颠簸或雨水对箱子的损害,有效保护了戏服,粤剧前辈们的巧思令现场观众连连赞叹。
午后来到佛山禅城区祖庙里的万福台,游客们都非常兴奋。这座拥有300多年历史的万福台是现存比较完整、装饰华丽的戏台,至今仍定期有戏上演。关青老师走上万福台,向游客们展示了粤剧的扇功、唱功、身段等,大家纷纷抓住机会学习,还现场交流起了粤剧发音和技巧,互动十分热烈。
据悉,本次体验团通过网络方式向全社会招募,团友来自广州各区,其中不乏90后和00后的青年粤剧爱好者。
一位“90后”大学生小麦(化名)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看家里的粤剧光盘,是个不折不扣的“粤剧迷”,所以看到这次活动招募就立刻报名了。“确实是一次非常不错的文化体验,学到了很多关于粤剧的历史知识。这条线路并不长,也值得推荐给亲朋好友,适合周末出行,有机会还会再来的!”她兴奋地对记者说道。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的粤剧之旅非常有意义,让我们了解了粤剧这一岭南瑰宝的艺术魅力,对粤剧的起源和发展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此类活动可以经常举办下去。”一位游客在现场频频点赞。
知多D
作为拥有500多年历史、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已经成为粤港澳三地的重要文化桥梁。在这一背景下,非物质(粤剧)文化遗产游径应运而生,在广州、佛山各设有一条实体游径,长度都不超过3公里,带领游客在步行游览中了解粤剧发展历史,欣赏粤剧悠长韵味。
粤剧艺术博物馆
传统岭南园林式建筑,主要承载展览、演出、教育、研究、公共活动等功能及文物修复、粤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等配套服务。
八和会馆
坐落于广州市西关老城区,是由邝新华、独脚英、林之等粤剧艺人在光绪十八年(1889年)所建立粤剧仝人的行会组织。它作为粤剧艺人行业协会,对研究广东粤剧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传承地的重要物质载体。
兆祥黄公祠
起初是由旧祠堂活化利用建成,馆内存放有粤剧剧本、戏服、乐器、粤剧名伶的书画、粤剧电影等3000余件展品。
祖庙万福台
作为专供粤剧演戏用的戏台,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它是广东现存最完整、装饰最华丽的古戏台,且至今仍用于粤剧等舞台艺术表演。戏班首台演戏必选万福台相沿成习,万福台首演成功才有资格继续演出,故老百姓俗称万福台为“审戏台”。
【记者】黄堃媛 徐子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