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鸟曾被封为“福星鸟”,《诗经》从它写起…

惠州发布
+ 订阅

惠州西湖萌宠

又有新发现

这次的主角是珠颈斑鸠

得名于它背颈上

散落着许许多多的“珍珠”

就像自带珍珠项链或时尚纱巾

视频中

斜阳打在珠颈斑鸠的翅膀上泛着金光

风在脚下呼啸

珠颈斑鸠仿佛乘风飞翔……

在珠颈斑鸠的“朋友圈”

很多人看到它跳舞都评价为

气质翩翩的御姐

汉·焦延寿《易林》卷六:

“鹊笑鸠舞,来遗我酒。”

“鸠”说的就是斑鸠。

民间常用“鹊笑鸠舞”作喜庆的祝辞,

斑鸠跳起舞来,魅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在古代故事里,

斑鸠不仅是吉祥鸟,

还是皇帝封的福星鸟。

刘邦当年大败荥阳,被项羽穷追,

只好躲在路旁一口枯井里。

于是斑鸠的祖先飞到井栏上戏耍,

为他“打掩护”,乱了追兵的眼,救了他一命。

后来刘邦做了皇帝,便下旨:

继承先秦“献鸠以养国老”的礼俗。

怪不得大家都说,

斑鸠不仅很有灵、还很仙、很有福呢?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

开篇《国风•周南•关雎》也有斑鸠的踪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斑鸠之所以能因诗出名,

皆因斑鸠家族可是遵循一夫一妻制的,

对爱情忠贞这是它们自古以来的贤淑美德。

斑鸠可盐可甜,

非常喜欢和人类生活在一起。

尤其是在惠州西湖,

它们三三两两分散栖于相邻的树枝头,

在枝头上吃小果果,不怎么怕人,

有时候还会飞到绿地,

边走边寻找植物种子、小虫来吃。

除了跳舞厉害,

斑鸠的歌声也很甜。

虽然是简单的“谷谷、谷谷”声,

却也可以变幻出不同的节奏和音律,

唱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乐章。

知多D

珠颈斑鸠,又名鸪雕、鸪鸟、中斑、花斑鸠、花脖斑鸠、珍珠鸠、斑颈鸠、珠颈鸽、斑甲,是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斑鸠。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是中国东部和南部最为常见的野生鸽形目鸟类,俗称“野鸽子”。体长30厘米左右,和鸽子大小相似。通体褐色,颈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颈部两侧为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为本种最为显著的特征,因而得名“珠颈”斑鸠。不过这个珍珠斑点只有成年的珠颈斑鸠才有,幼鸟是没有的(此外,印度还有一个亚种也是没有“珍珠”的),且幼鸟的颜色也没有成鸟那样鲜艳。(来源:百度百科)

寻找萌宠,发现美好,呵护家园!

我们将继续挖掘

更多惠州西湖萌宠的故事,

欢迎大家留言提供线索。

采写:惠州头条app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