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溪村,位于中山城央石岐街道西北部。此地原为山岛海滩,至明代逐渐积淤成田。南宋咸淳年间,张凤岗携妻儿居住于此,后张凤岗携儿迁往张家边,张妻伦氏仍居于此。清康熙年间,时人为纪念伦氏(当地称张婆)开村之功,称此地为张婆澳。后因该村南坑、西坑常年溪水长流,改称张溪。
张溪村村貌(图源《中山村情》,
林子祺摄于2016年)
张溪村有着优秀的革命传统,涌现出许多革命志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张溪村中参加过农讲所的农民骨干积极宣传革命,发展农村力量。1925年初,张溪成立了乡农会,开展废除苛捐杂税、反对民团、实行自耕自看等维护农民权益的活动。1927年,张溪成立的农民自卫军参加了卖蔗埔起义。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溪村人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英勇抗击敌人,为革命的胜利、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黄峰:
奔赴延安“抗大”学习的中山人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广州广雅中学就读的张溪青年黄峰,受当时形势与进步思想影响,与同学刘舒等人一起奔赴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学习,“成为第一批到达延安的中山人”。1938年,黄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中共中山县委派黄峰回家乡张溪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发展党的力量,建立党组织。黄峰先后出任中共中山县石岐镇委书记、一区区委书记、中共中山县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98年,参加张溪英烈亭揭幕仪式的黄峰
(中山市档案馆馆藏)
黄峰回乡后,先是发展以捞虾捞蚬为生的贫困农民杜广加入中国共产党,继而发展梁沛洪、马锐彬、梁达初等人入党。1938年,中共张溪党支部成立。1939年初,中共中山县委搬到张溪乡河北大街梁沛洪家作机关办公地点。侵华日机轰炸石岐时,中共张溪党支部积极组织乡抗先队员前往被炸的地方抢救伤员、扑灭火场;帮助守军挖战壕、公路,阻止日军入侵。在战争时期,中共张溪党支部从未间断过活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
1939年,黄峰任中共中山一区区委书记,负责联系石岐近郊一带党组织。1939年初,黄峰在中共中山县委指示下组织举办长洲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并担任指导员。训练班的学员绝大多数结业后成为抗战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长洲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旧址黄氏大宗祠
(中山市档案馆馆藏)
1943年,黄峰当选为张溪乡乡长,中共珠江特委书记梁嘉指示黄峰要当好“白皮红心”乡长。黄峰上任后,安插了一批共产党员担任乡中职务,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1944年10月,黄峰接受中共珠江特委书记梁嘉的指示,负责运载中区纵队指导员约500人挺进粤中。黄峰动员组织张溪村民近百人,出动蚬艇、禾虫艇四五十艘,运载中区纵队由濠头涌口出发,经港口、九区二顷围,再由海洲转往新会荷塘。村民用投禾虫票款(即投标捕捞禾虫的河涌的资金)购买了一挺机枪送给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支持中山抗日斗争。
在抗日救国的道路上,黄峰带领共产党员开展革命工作,建立地下交通站、联络站,掩护中共珠江特委,筹集粮食,支持山区抗日部队,为抗日部队输送兵源和骨干等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梁松方:
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梁松方,原名梁庆枌,中山张溪人。曾在中山县城石岐念书,于1932年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制造专业,毕业后在南京国民政府工业实验所任职,开展科研工作。1938年,为抗日救国,他毅然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兵工厂工作。
1939年,梁松方受命与刘贵福、孙云龙一起组成技术攻关团队,研发新式步枪。梁松方负责图纸设计、专用设备制造和枪械零部件加工三部分。同年4月25日,经过梁松方与战友们的共同努力,我军第一支步枪——“无名式马步枪”研制成功,开创了我军自主设计制造步枪的历史。步枪还没来得及命名就被送去参加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工业展览会并获甲等奖。参与研制的有功人员获得由毛泽东题有“生产战线上的英雄”的布质嘉奖状。2014年5月,101岁的梁松方将嘉奖状捐赠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保藏。
1939年5月1日,毛泽东为中国人自主研发第一支步枪的有功人员题词的嘉奖状(梁松方之子梁晓江教授供图)
1947年—1956年间,梁松方在重庆、北京等地从事军工事业的管理工作。1957年,梁松方任山东工学院副院长,培养军工人才和工业建设人才,1978年任院长,直到1983年退休。
1949年10月1日,梁松方参加了开国大典。1950年4月,梁松方(左一)和战友特地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石侧留影纪念。(梁松方之子梁晓江教授供图)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张溪村涌现出一批赤诚为国、忠烈可风的革命烈士和乡贤,遗留下许多红色印记。1988年,村民在现石岐街道张溪万福园内修建了张溪革命纪念亭、革命英烈纪念碑。纪念碑上承载的段段光辉历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致敬时代英雄的生动党史课。
张溪革命英烈纪念碑(石岐街道办供图)
2021年,中山市发布红色旅游十大线路,线路串联了中山主要的红色旅游点,其中第六条“繁华城央线”的红色旅游点便包括张溪村(张溪革命纪念亭、张溪革命英烈纪念碑)、岐江桥等,市民和游客行走于张溪、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一带,可以在观光游玩中感悟红色乡情。
张溪革命纪念亭(石岐街道办供图)
文丨吴瑶瑶
编辑:蔡婉婷
复审:何燕萍
终审:高小兵
本文内容来源及参考资料:《中山村情》《中山市石岐区志》《中山革命史迹通览》《光辉的历程——张溪村革命和建设史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