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又到丰收的季节。近期,位于大柘镇超竹老圩村的梅州市达诚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稻鳖共生新型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也迎来了丰收季,一只只鲜嫩肥美的甲鱼被打捞起,陆续“爬”上市民的餐桌,引人食指大动。
据悉,鳖也叫甲鱼或团鱼,在该综合种养基地内,收割机进入已排干水的稻田开始收割稻谷,一旁,循水而“居”的甲鱼早就机警地从稻田里“没”入到水沟的淤泥里,工人们手拿抄网,将一只只生猛的甲鱼捕捞上来,准备上市销售。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2019年,其流转了大柘镇超竹老圩等三个村的共300余亩田地,建造稻渔共生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稻鳖共生”、“稻虾共生”等多种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其中在“稻鳖共生”模式下,不人工投料,让甲鱼自然生长,由稻田为甲鱼提供良好的摄食、晒背场所;而甲鱼也可疏松农田土壤,吃掉部分害虫,且其代谢物可作为水稻生长的优质肥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生长,基地甲鱼在体重达到1.5至2斤以上便可上市销售,售价为普通市场甲鱼的三倍左右,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加上稻谷的收益,稻渔共生示范基地亩产值效益可达8000元左右。目前,基地已先后陆续销售成品甲鱼近千只,市场供不应求,综合效益明显。
梅州市达诚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姚承宇:这个超竹老圩稻渔共生基地养的鱼是150多亩,稻鳖共生70多亩,(甲鱼)吃一些田里的水体生物,还有福寿螺。今年跟可其山合作拿去市场上推广售卖,每只是750克到1000克,售价是卖238元一只,养了三年、两年都有,(普通甲鱼)市场卖128元一只,我们这里卖120元一斤,多出(市场价)几倍,接下来肯定继续养殖,总的来说生态养殖的东西相对会比全加饲料的肯定好很多。
基地通过打造生态有机农业,提升了山区稻田的生态农旅附加值和经济效益,还联合带动了当地30多户农户参与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村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梅州市达诚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姚承宇:平时基地有6到20个工人务工,农忙时节几十个,农闲的时候五六个,都是本地村民,流转了本地的330多亩土地,都是用于适地经济作物种植。
记者:雪玲、迎辉、伟传
制作:平远县融媒体中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