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4800多米,南方+记者与“高原戍边模范营”官兵过中秋

艾艾探军营
+ 订阅

平均海拔4800多米,南方+记者与“高原戍边模范营”官兵共度中秋

海拔4600米,和走几步都喘不过气的记者不同,西藏军区岗巴“高原戍边模范营”的巡逻官兵们轻松趟过冰河,爬上石坡。

   南方+ 董天健 拍摄

今天是中秋节,按照要求,他们需要进行例行战备巡逻,最高点位海拔6000米。

巡逻官兵手牵手趟冰河。

巡逻官兵手牵手趟冰河。

早上8点半,巡逻任务开始。中士黄新宇已经很习惯这样的日常,2018年中专毕业后,冲着对边防的向往,他写了申请书,分配到了西藏,以往在电视中才能看到的戍边日常,很快就摆在了19岁的年轻人眼前。

和大多数刚上高原的新兵一样,黄新宇一开始的“进藏”日子很难过,“嘴唇发紫,眼睛无神,而且胸闷吃不下任何东西。”在新兵连时,只有靠着吸氧才好受些。

数着天过的日子在半个月后有了好转。和他一样,新兵们也在日复一日的驻守中逐渐习惯高原生活。

巡逻战士爬过石堆。

巡逻战士爬过石堆。

“高原戍边模范营”驻地平均海拔4800多米,最低气温零下40℃,每年8级以上大风200多天。其中,全军海拔最高的驻兵点,以海拔命名的5592哨所条件更是艰苦。

和官兵们随口聊起,大家总会谈到在去年以前,这里还是简单的土石堆,他们要冒着严寒,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执行观察任务。官兵们一点点搬来石砖,建起了一个简陋的坑道,“冬天哨所坑道的雪可能都会把入口堵住,大家就要一块铲雪。”坑道里也没有更好的取暖设施,实在冷得不行时,大家就披着迷彩大衣挤在一块取暖,一位“老岗巴”说。

这次巡逻最高点海拔6000米。

这次巡逻最高点海拔6000米。

虽然现在的条件大有改善,但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驻守,黝黑带着高原红的脸庞是岗巴营战士们的“标配”,对于这样的生活,每一个人都会说一句“习惯了。”

休息时官兵和家人打电话。

休息时官兵和家人打电话。

不过,他们也会提起,孤寂才是大家都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任务紧,去年10个月里黄新宇只给家里打了6个电话,而春节时因为家里电话坏了,联系不上父母,这样的时刻也会让他很失落,每当过节时,看到同龄人的朋友圈里丰富的生活,也会让他觉得羡慕。不过,他对自身的职责理解坚定,“穿上了这身衣服,就要舍小家为国家。”

官兵们在休息时打乒乓球。

官兵们在休息时打乒乓球。

长期以来,岗巴营官兵扎根雪域高原,忠实履职尽责,先后9次获得全国全军表彰、5次被授予荣誉称号(个人1次),涌现出5名一等功臣、44名二等功臣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2016年8月,习近平主席签署中央军委命令,授予该营“高原戍边模范营”荣誉称号。

近日,习近平主席给“高原戍边模范营”全体官兵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也让官兵们更坚定戍边信心。

巡逻官兵和国旗合影。

巡逻官兵和国旗合影。

晚上8点,在岗巴营的某连,中秋茶话会举行,大家在白天执行紧张任务后,得以过节休息。

巡逻官兵在途中吃月饼。

巡逻官兵在途中吃月饼。

新兵泽旦珠刚刚和外婆打过电话,从小,他由外公外婆带大,所以特别亲。到岗巴营后,他只会和外婆说在高原轻松的一面,中秋团圆时,因为不舍,电话那头外婆哭到哽咽,泽旦珠也更思念家人。

海拔5000米,室外大风,温度不到4摄氏度,夜色还未降临,思乡的情绪已逐渐蔓延开来。有人会和远方的家人打个电话,有人会点一首喜欢的歌。

这种思念,待到夜深人静时,最浓……

【记者】曹嫒嫒 杨琼

【摄影】董天健

发自西藏日喀则

【剪辑】罗斌豪

【通讯员】晏良 卢亚鹏

编辑 邓苇
校对 居伟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