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咸水歌……中山这场非遗展演“亮大招”

南方+ 记者

直播回顾:好玩好看还有奖品拿!中山这场非遗展演送出多份“大礼”

9月19日下午3点,“我们的节日”—— 2021年中秋节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孙文西路步行街上的喷水池广场举行,中山咸水歌、长洲醉龙舞、三乡木偶戏等精彩的非遗项目走进群众中间,一出极富文化内涵的非遗盛宴在此拉开。

西区长洲醉龙队带来传统醉龙舞表演。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活动由中山市文化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山市石岐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主办。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印象,通过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保护这些文化宝藏。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让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为推动中山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中山市文化馆馆长方文说。

市民游客在展示体验摊位体验中秋文化。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目前中山市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下称“非遗项目”)51个,44名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下称“非遗传承人”),此次现场展演的非遗项目包括醉龙、咸水歌、木偶戏、马家枪等,还有醒狮、武术、国标龙等类型表演。其中,龙舞(醉龙)、中山咸水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乡木偶戏、沙涌马家枪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场,来自西区长洲醉龙队、小榄镇东升民歌队、南区沙涌马家枪协会、三乡镇木偶戏协会的演员们为市民、游客带来精彩的表演。

第一个上场的是醉龙表演,伴随着音乐伴奏,演员们手持“龙”造型的道具开始表演。醉龙舞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源起宋代,盛于明清。舞蹈内容包括:拜祀、插金花、请龙、三拜九叩、喝酒、席间舞龙、灌酒、巡游。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金渐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经常参加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通过对外宣传醉龙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大家了解醉龙、保护醉龙,让醉龙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三乡木偶戏《花好月圆》表演。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中山咸水歌在坦洲历史最为悠久,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唱法。中山咸水歌是中山民歌的缩影,是大沙田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是古老疍民歌曲的遗存,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疍家人共通的“语言”,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连续十一届荣获全市民歌大赛金奖的周炎敏在演唱中山咸水歌。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三乡木偶戏、沙涌马家枪也是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乡木偶戏是中山市三乡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戏剧,是以木偶为主要演出道具,模仿粤剧戏班的全套演出,并配套音乐、配音、雕刻、偶像装饰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沙涌马家枪属于长兵器类,其特点是枪身长而重,枪腰刚劲有力,枪头轻巧,动作紧密迅速。沙涌马家枪的枪法名目繁多,枪法技术体系以三十枪势为主。据传马家枪由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所创,后为马氏后裔代代相传,并广泛流传于岭南及巴蜀一带,传承至今,以马氏族人为主要传承群体,从未中断。

沙涌马家枪《良都英雄传》表演。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除了非遗展演,活动现场还通过有奖问答的形式,送出了多套《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这套书详细介绍了中山市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情况,让市民参与到非遗知识学习中来,共同做非遗的保护者、传承者。

【采写】见习记者 苑世敏

【摄影】卢子衡

编辑 李姗恒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