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以来,惠州市中医医院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充分发挥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到规划实施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实施“科学配置、借力借势、四挖四射”三大战略,构建医院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市中医医院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党委、班子团结奋斗,实施医院发展三大战略,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走出一条中医特色之路。2021年,医院紧抓历史机遇,奋力朝着“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的目标稳步迈进,全力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一、发挥区域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治未病服务的“惠州样板”
中医传统疗法中心效果图
启动治未病中心(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建设,为市政协支持项目,预计今年11月份竣工,包括治未病门诊区、中医特色理疗区、功能康复区3个专业功能区,以及中医药文化展示区、“治未病”产品体验区等,力求打造成为集治疗、理疗、康复、宣传、展示、教育、体验为一体的5A级“治未病”中心、治未病服务的“惠州样板”,以此为“龙头”,全力推进我市“治未病”工程,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治未病及康复服务。
二、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东江新城院区二期项目建设
拟在东江新城院区新建一栋16层综合住院大楼,建筑面积约62944㎡(含地下室约21000㎡),床位500张,地下车位500个,该项目已列入《惠州市2021-2023年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储备项目)》,计划2025年竣工。以此推动医院医疗资源扩容,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周边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提升中药制剂能力,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
启动了惠州市中药制剂示范中心建设,全面提升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和检测能力。通过合作共建,助力中药制剂研发平台的建设,大力提升中药研发和科研水平。携手澳门科技大学中药学院等签约了“粤港澳惠州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合作项目,通过建设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加速提升中药新药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
引进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制剂团队
引进中国工程院刘良院士团队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凝聚发展动力
筑巢引凤,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为医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强化名中医团队培养,树立品牌效应,专科带头人继承人及师承教育取得一定成效;注重人才培养,切实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管理水平,带动业务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凝聚发展力量。目前目前有省名中医3人,市名中医8人、市名医2人,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继承人各11人;国医大师吕景山弟子4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4人,设立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9间。
五、强化专科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坚持“中医要领先、西医不落后”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专科建设,做强优势专科,培育重点专科,带动新建学科。打造了一批在全省拥有较高知名度和技术优势的特色专科,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的学科建设格局。目前,有1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7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形成了省、市重点专科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在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项目上,实现创新发展,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对周边也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六、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升群众对中医的认同
作为惠州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医院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氛围,打造了中医药文化体验区、名医堂、名医壁、中医药文化展示馆等中医药文化展示交流场所,全方位展示中医药文化。持续开展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六进”活动,将市区9所学校列入医院“中医药科普宣传服务点”,通过形式多样的医校互动体验活动,传承中医药文化。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膏方文化节等中医惠民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治未病”理念,普及健康养生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了人民群众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了医院在全市中医药事业中的“龙头”示范引领作用。
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深入社区开展健康宣教义诊活动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下来,市中医医院将坚持党建引领,团结一心,锚定新目标、抢抓新机遇、落实新举措,奋力推进医院新阶段的新发展,为卫生健康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供稿 、编辑 | 李丽萍
主编 | 李连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