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育家型教师
广东省冯大学名师工作室
主持人简介
冯大学,深圳市南山松坪学校校长,2018年6月到2021年8月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校长(以下统一简称“南外高中”),正高级教师。2017年广东省“特支计划”名教师,广东省数学特级教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2020年深圳市年度教育人物。2012至2020年担任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自2021年开始,担任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南粤专家型校长,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西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
发表教育教学文章30余篇,参编和主编教材与教学参考书20余本,独立编写“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立体几何部分、主编教师用书第三册。致力于“不预习下的发现式教学法”的研究。2017年由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专著《不预习下的发现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并于2019年重印。多届从初一到高三大循环都取得突出成绩。2018年6月担任南外高中校长,提出“办学必须从相信学生出发,培养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将来负责”相关理念,带领南外高中从理念、制度和实践等方面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实现了扩容、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2019—2020年南外高考文、理科综合实力跻身全市前六名;2020年南外高中中招录取分数线全市第七名;2021年南外高考重点率86.7%,600分以上高分占比33%。2019年一次性引进19名清华北大研究生,强师举措并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工作室简介
2012年成立广东省冯大学教师工作室,2015年成立深圳市冯大学名师工作室,2018年成立广东省冯大学名师工作室,2021年成立广东省冯大学名校长工作室,本文重点介绍2018年到2020年的名师工作室。
冯大学给校长培训班上课
一、努力克服“三个问题”,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1.克服初中数学教学“重知识、轻能力、少素养”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形式化”“机械化”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工作室致力于结合教学实践,从聚焦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实施入手,以学生为主体,着力构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形态。
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突破“学生获得了数学知识却无法解决数学问题”这一困扰我国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的难题。
2.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1)将教与学的目标与学业质量水平有效对接,实践改进结果评价、拓展增值评价和注重过程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注重围绕“思维深度、课堂效率以及作业效率”的三维标准展开评价,数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思维习惯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作业的有效率是关键。
(2)巩固“不预习下的发现式教学法”研究成果,探索数学教学中的“单元整体教学”,打造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深度教与学的范式。
二、大力实施“四个示范”,引领“双区”名师工作室发展
对标“双区”建设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建立“双区”示范名师工作室为己任。推进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落实学科“立德树人”育人价值,为整体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有益的尝试。
1.在弘扬高尚师德师风方面先行示范
(1)利用“精选习题,紧抓课堂主阵地”“创新作业,立德树人融其中”等工作室品牌活动,充分挖掘教材,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作业少一些,让学生的负担轻一点,让数学活动多起来,让教学效果好一些,把德育融入每个教学层面,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使立德树人目标得以落实。
(2)2020年2月开始,勇做先锋,率先组织系列公益课程和志愿服务活动。工作室累计开展数学公益直播课10节,近10万人次初三学生参与听课与线上问题讨论。录制微课1200余节,数十个课例被省、市、区级空中课堂资源库收录并展播;主持人第一课“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获赞4万余次,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勇敢担当。
2.在践行教书育人神圣使命方面先行示范
(1)建立工作室荣誉体系,搭建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平台,创造性落实“双区”建设意见。
(2)利用优势资源,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助推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室定期到经济薄弱地区和学校进行教育扶贫,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公益课和支教扶贫,使广东、贵州凯里和西藏林芝等数十万孩子受益。
3.在彰显智慧教育和智慧管理方面先行示范
打造工作室云端教研和成果展示平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内教研共同体协同发展。开展高质量几何画板示范课、微课等线上展示活动,促进成果在学校、教师间的交流、学习和借鉴。通过智能化手段,在“双区”范围内实现优质教研资源的共享。
4.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先行示范
冯大学名师工作室的品牌成果是“不预习下的发现式教学法”,这是冯大学多年对学科教学方法提炼与总结,经过多轮系统实践,效果良好。
(1)“不预习下的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中学数学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老师创设的情境条件下实施发现式教学。当然,这里的发现是指学生自己的思考的“再发现”,并不是科学实验中的发明创造。对学生而言也是属于他们本人的思考与发现,能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养成思考的习惯,最终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与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学生思维不受限,经常会有创新性的结论或者方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创新意识浓。实践证明,多名学生在数学专业杂志上发表相关数学论文,冯大学老师辅导3人进入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冯学玙获得金牌,李凌获得银牌。大部分学员借鉴了这一教学模式,取得了“减负增效”的实际效果。
(2)落实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合推进建设高校紧缺人才的优质生源培养基地。工作室积极落实教育部“强基计划”,在成员校开设理工科创社团或选修课,拓展开设数学、物理等延伸课程,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搭建优质平台,赋能教育改革,力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冯大学名师工作室在西南大学附中交流
工作室骨干名录
(注:以下为2018至2020年广东省冯大学名师工作室成员简介)
王振鑫 深圳市龙华区大浪实验学校校长、硕士研究生学历。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深圳市王振鑫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龙华区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教育部第41期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全国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学员(中国教育学会)。曾获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次)、广东省初中数学优质课大赛第一名、深圳市班主任专业化能力大赛初中组一等奖。近10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
向 伟 深圳市高级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数学教学通讯》编审。广东省首届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初中数学一等奖第一名;多次在深圳市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在国家核心刊物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获邀在江苏、林芝等地进行名师优秀课展示。主持市重点规划课题并已结题。出版专著《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金典》。
袁朝川 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学校中学教务处主任。深圳市优秀教师,第四届南山区精英教师,深圳市南山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冯大学”工作室助手,南山区优秀共产党员,南山区优秀教师,南山区“引领者计划”首批骨干班主任,全国NOC应用数学优秀指导老师,广东省中学青年教师数学问题讲授核心片段展示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深圳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主持省专项课题等多项课题。个人公众微信号“袁朝川教师工作室”获2017年北京大学数学文化节最受欢迎数学公众号第六名。
余 涛 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龙华区民治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学生处主任;广东省名师工作室成员;深圳市“名师工程”骨干教师。深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深圳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深圳市初中数学命题大赛一等奖。龙华区“龙舞华章”高层次人才。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学数学参考》《数学教学通讯》《中学数学》等期刊。
姚慧玲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大冲学校教务处主任。初中数学高级教师,深圳市优秀教师,南山区首届“引领者计划”骨干教师,南山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山区中青年教师数学教学基本功大赛十佳教学能手,课例获国家、省、市、区级奖项20多项。
朱喜松 深圳市宝安区孝德学校,宝安区初中数学兼职教研员,宝安区第五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宝安区“薪火计划”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宝安区支教工作先进个人。论文《变式教学在线段中点中的应用》荣获深圳市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
金朝阳 深圳中学数学老师,数学博士。辅导学生多人次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一等奖,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多篇,参编教材1部。
董 博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南校区初中数学教师、竞赛教练,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理事。参与完成深圳市属辅导材料编写,主持并完成区级课题,参与并完成市级课题,获得市级微课大赛特等奖。
杨 娜 深圳前海港湾学校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学习指导中心副主任。荣获南山区第二届“百花奖”初中数学组特等奖、南山区第二届中学数学青年教师“解题及解题教学”一等奖、2017南山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018年南山区优秀班主任、2018南山区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贺 静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南山区优秀教师,南山区初中领衔班主任,主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获中国教育信息化项目式学习评选一等奖并获最佳项目;获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片段比赛一等奖。《透彻理解定义,巧妙解决难题》等多篇论文发表。
魏遵鑫 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东洲中学副校长,数学中学高级教师,红海湾区兼职数学教研员。广东省特级教师,汕尾市优秀教师,多篇论文获市级奖。
赵 丹 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华侨中学数学备课组长,中学一级教师,汕尾市骨干教师。
陈岸强 河源市第一中学年级级长,河源市市直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论文《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理解力》获河源市优秀论文一等奖。参与完成省级课题“基于微课在初中学科教学实践应用研究与探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