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聚势:供给优质空间 催生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对面,一片空旷的荒地上,深圳市卫光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卫光生物”)建设的卫光生命科学园,正在像竹子一样,每天“拔节生长”。这个位于光明科学城核心区的产业园,目标是建成全国首个合成生物成果转化专业园区。

就在卫光生命科学园“拔节生长”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悄悄发生了。今年3月22日,光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成立了空间保障科。这个从原来产业发展和投资推广科职能中剥离出来的科室,承担着产业空间保障、产业园区提升等重要使命。

不管是专业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还是政府加强对产业空间的统筹力量,都剑指一件事情:产业空间保障上,光明区正在“下一盘大旗”,通过质量齐飞的产业空间保障,吸引集聚更多符合光明科学城产业导向的优质企业,让光明科学城更好实现“沿途下蛋”。

帮光明留下更多“金蛋”

要实现“沿途下蛋”,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王立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要有大学、产业需求、细颗粒度的服务机构,还必须要有产业园。有人,有需求,有服务,但最终都要落到产业园。”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在建设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的同时,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也已经找到了合作伙伴,将在光明区建立“光明科学城脑与类脑智能产业园”,推动脑科学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而对于卫光生物来说,建设卫光生命科学园,意味着这家深圳唯一的血液制品企业,抓住了一次重大转型机遇。

卫光生物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战介绍,卫光生物在成为差异化的血液制品先锋同时,也在思考怎么抓住光明科学城发展契机,和周边如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等创新资源同频共振,“他们能突破从0到1,卫光生物借助原本的产业积累,可以做从1到10、从10到N,构建以创新孵化和成果转化为特色的科研经济生态体系。科研经济讲求的是‘沿途下蛋’,我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做好‘沿途捡蛋’,帮助光明留下更多的‘金蛋’。”

正是基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以及产业发展的强烈内生需求,光明区开足马力,持续加大用地用房产业空间供给力度。

光明区将打造“两个一千万”工程,即通过区属国有企业新建改造、城市更新工改工、工业项目容积率提升、企业招拍挂拿地建设、存量产业空间纳管等多种渠道持续供应建设标准高、运营管理水平高、园区形象好和成本可控制、房租可预期的高标准产业保障房,确保到2025年,新建改造高标准产业保障房和存量产业空间纳入高标准产业保障房统筹管理的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000万平方米以上。

2021年4月,光明区确立了区委主要领导挂帅的“十大攻坚克难任务”,其中就包括6片平方公里级较大面积产业空间片区重点城市更新任务。

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

“卫光生命科学园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要瞄准全球生物技术前沿,以合成生物学、脑科学等为重点领域,以大分子药物、新型疫苗、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先进治疗技术为主要细分赛道,建设基因、大分子和细胞核心技术平台,创建全国首个合成生物成果转化专业园区。”张战说。

为此,卫光生命科学园打造了专业化的产业载体。两栋优质的独栋GMP生产厂房,层高7—8米,荷载800KG/㎡。两栋研发孵化空间,共计32层,单层建筑面积2833—5503平方米,层高4.5—7米,能承重500—1000KG/㎡。园区还建有CDMO平台、中试平台、污水处理站(处理量1000吨/日)、锅炉蒸汽设备、双回路电力系统+应急发电设备、危化品储存间等设施,全方位满足生物医药企业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污水处理站不仅能满足园区,还能承接部分周边的科研载体、企业污水处理需求。

张战介绍,这种高标准的生物医药专业化园区,在全市来说都是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在粤港澳大湾区也非常稀缺。目前,一期已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二期也预计今年年底封顶,明年6月投入使用,已经吸引了新阳唯康、深信生物、汉腾生物等生物医药领域企业拟入驻。

专业化也是恒泰裕·华南医谷生命科学园(下称“恒泰裕”)做出的选择。尽管一期的栋数不多,但“含金量”十足。其中一栋已引进以实验室、轻生产为主要特点的科技型企业。另外一栋将作为合成生物产业专用,已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深圳赛桥生物创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赛桥生物”)已率先入驻。目前,该园区已累计引进四家重点生命科学企业,企业均从事医疗器械行业。

今年10月,赛桥生物投资千万建设的5000平方米高标准研发、生产场地将正式投入使用。这家企业选择了合成生物产业赛道,做合成生物药物自动化生产和检测核心装备,第一个切入点就是细胞/基因治疗药物的全封闭数字化工艺装备。成立16个月以来,赛桥生物已完成由国内顶级投资机构领投方的三轮近亿元融资,产品研发已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经开始小批量交付试用,计划今年11月商业化产线投入使用正式量产。

该企业CEO商院芳表示,恒泰裕的园区载体标准很高,还有针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污水处理厂等配套,基础条件好,“更重要的是,园区上下游会形成一个闭合的产业生态圈。我们是跟着整个合成生物大产业走,光明区对合成生物的政策导向力度非常大,园区有共享平台,光明科学城还有相关大科学装置以及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研究机构,这样有利于研发跑起来,降低成本。我们希望做平台型的药物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服务并协助培育更多的用户。”

由“项目等空间”变“空间等项目”

卫光生命科学园、恒泰裕是光明区专业化产业园区崛起的一个缩影。

国内国际的实践经验表明,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集聚产业,通过资源重构与共享,克服外部负面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光明区大力引进培育孵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关联企业,打造一批以科研经济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园。

“十四五”期间,光明区将重点打造新型显示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生命医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四类大型综合园区,打造5G产业示范园、数字经济产业园两类特色主题园区,并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园区,推动由“项目等候空间”到“空间等着项目”,确保有优质项目就有承载空间。

目前,光明区还正结合承接市级“8+4”产业集群定位和区级“3+1”重点产业发展导向,计划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九大特色产业园区。

专业的园区需要有专业化运营。在卫光生命科学园,能提供管家式的生活配套,同时提供投融资、工商财税、法律咨询、知识产业服务、上市辅导、政策咨询、药品上市注册咨询等服务。恒泰裕邀请专业运营团队加盟,将构建科技金融、生活配套、公共技术、研发生产四大服务运营体系。

为引导园区提供高质量专业化服务,光明区也拿出了“真金白银”。如对建筑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以上、入驻企业不少于5家且产业聚集度达40%以上的专业化特色园区,给予园区运营主体100万元奖励。园区企业年度营业收入总额20亿元以上,产业聚集度达70%以上,且具备一定公共服务能力,则给予园区运营主体200万元奖励。

自2020年11月启动第一批光明区科技创新产业园认定工作后,光明区共发放园区运营主体单位认定资助250万元,撬动辖区不少于2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提质增效。

【记者】柳艳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王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