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强链:科研产业互动 “沿途下蛋”加速

南方日报

今年8月,创立仅两个多月的中科碳元(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所得资金将用于团队扩充及技术工程化研发,加速其在该领域的技术提升,实现在该领域的商业领跑。

这个诞生于光明科学城的年轻企业,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下称“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孵化的企业之一,也是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培育的企业之一,立志做全球DNA数据存储领域的龙头企业。

“沿途下蛋”是对“科研—转化—产业”创新过程的形象比喻。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的深圳47条创新经验中,其中一条就是建立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机制。在光明科学城,从“1”到“10”再到“N”的时间周期将被缩短,一条科技成果“沿途下蛋”高效转化的创新之路正在越走越宽。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建设“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探索建设“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受访单位供图

楼上做研究 楼下办企业

光明科学城内,沿着公常路,从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到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路程仅2公里。

2018年,深圳先进院作为牵头单位,开始建设全球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化生命系统设计与制造平台。

2020年3月,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与光明区政府共建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共同探索建设“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

创新中心大楼里,从企业办公室到科研人员实验室,坐电梯不到一分钟。

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刘陈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楼上是研究院,楼下是企业,目的是为了缩短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研究周期。生物技术类的公司如果跨不过去这段时间,大部分会死在这个‘死亡谷’里。”

首批入驻创新中心的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未知君”)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首家专注于肠道微生物治疗的AI制药公司。目前,未知君自主搭建起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平台和高通量多组学产生平台,大大简化了药物的开发过程,且团队已在肿瘤、神经精神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相关性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等领域完成布局,拥有5条自研微生态药物管线。

未知君总经理谭验说,以前实验室离公司有五六公里远,申请使用设备得排队,如今办公室和实验室搬到一栋楼里,创新中心的自动化生物设施让高通量自动化筛选成为可能,原来一两周才能做完的实验压缩到现在的一两天,“打通了企业缺乏设施和技术平台的梗阻”。

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和穿西装的(产业人员)在一个楼里,也意味着更多思想的碰撞、更多智力的支撑,从而推动企业更及时掌握全球科技前沿和产业热点,更高效解决技术难题。

目前,创新中心已引进未知君生物、森瑞斯生物、厚存纳米药业等2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重点布局医疗健康、农业与生物防治、食品与饮品等消费产品、材料化工等8大赛道,其中13家企业已正式进驻创新中心。预计未来3年,创新中心还将吸引不少于30家合成生物学领域高新企业入驻。

   南方+ 文海燕 拍摄

厚植创新土壤 孵化创业主体

一方面,科研机构依托自身强大的前瞻性、引领性能力,聚焦产业需求共性痛点,给企业赋能;另一方面,一些科研平台也在孵化自己的“蛋”。而这些都将催生产业集聚效应,甚至开辟出一条崭新的产业赛道。

2021年5月,中科碳元由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孵化成立,是国内首批专注于DNA数据存储的企业。中科碳元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戴俊彪正是深圳先进院的研究员之一。

中科碳元创始人、CEO陈逸东介绍,中科碳元拥有的专利技术,是真正意义上从产业应用角度出发的技术,和国际同类技术相比,都具有一定领先性。公司将做好十年磨一剑的准备,真正推动该技术的成本降低以及在数据存储领域的应用,为解决我国在长期冷存储数据、加密安全数据存储方面的需求而努力。

戴俊彪团队的科研和创业AB面,是光明科学城产学研加速融合的一个缩影。

创业者在AB面的双向奔赴得到了有力支持。2020年11月1日,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落地,深圳以法规的形式建立科技人员双向流动制度,强化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

相似的探索也在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下称“脑创中心”)进行着。今年4月20日,光明科学城科研机构平台集中入驻系列活动中,深圳先进院与光明区政府就脑创中心成立进行签约。该项目选址滨海明珠工业园,虽还处于装修阶段,但已吸引一批拟入驻企业。

脑创中心拟建立介观脑结构解析技术研发及医学应用平台,引进合肥百会拓知科技有限公司,服务于光明科学城脑设施的规模化脑结构解析平台以及全国范围科研及医学应用,并孵化相关领域的产业和初创公司。

这意味着,未来,脑创中心中不仅将孵化出自带深圳先进院基因的创业企业,还将孵化出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创业企业。

在深圳先进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王立平看来,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最终是要实现“沿途下蛋”+聚集效应的闭环,形成“鸡生蛋、蛋生鸡”的良性循环。“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就是要依托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创新创业创投‘三创合一’融合发展。”

搭建转化基地 打通转化脉络

“科研—转化—产业”的探索中,光明科学城除了汇聚一批“扛把子”的科研机构,也加速集聚、打造一批服务成果转化的基地。华检测试光明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

一间层高超10米的巨大厂房内部,被分割为一间间实验室。每天,带着产品而来的企业工程师,与实验室工程师一起,借助各种仪器设备,共同完成对产品的“体检”,现场发现问题并倒推成因,提供解决方案。

这是深圳市华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光明实验室的常态。去年10月投入使用的实验室,配备有汽车电子、医疗设备、5G通信等门类实验室,可以完成工频磁场、脉冲磁场、传导测试等测试和认证。其中,一间造价高达1500万元的十米电波暗室,在华南地区十分罕见。

该公司总经理祁辉表示,企业自建中试实验室,不仅投入成本高,还容易出现空置现象,“现在光明科学城提出了三大产业方向,吸引了产业链上很多上下游企业。我们作为第三方检测平台可以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转化效率,服务光明科学城建设。”

光明区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据了解,按照“需求导向、长短结合”思路,光明科学城将分步建设光明国际转移转化中心,联合高校、企业打通概念验证、中试放大、成果转化等前端技术转移转化脉络,推动形成前后贯通的成果转化体系;并依托深圳大学建设光明科学城创新验证中心(深圳大学)等三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目前,国家电动汽车产业计量中心、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等3个“国字头”中心全部实现运行,累计服务2284家企业,牵头或主导制定了20项国家标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过渡场地也正式启用,芯片级量子计量标准和量子传感等科研工作全面启动。

光明区的政策扶持也越来越精准,如探索建立科研经济发展指标监测机制,编制《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合成生物及脑科技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

【撰文】柳艳


编辑 文海燕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