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目之所及,手之所触,所观所感,皆是飘逸洒脱之美。南番顺地理文化园——结庐都市,闹市中的清幽之境。
南番顺地理文化园
作为“人文三山”目前已投入使用的首批项目之一,南番顺地理文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陈村水道碧道(联安水闸段),其地理位置处南海、番禺、顺德三地的交界处,南番顺有“番禺生南海,南海生顺德”之说,自古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千百年来,三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故合称南番顺。
踏上南番顺地理文化园的林荫小路,眼前别致的景象便是桂城文翰湖片区精心打造的特色化、多样化休闲空间,满园的生机勃勃皆透露出这座城饱满的人文气质与丰富的文化涵养。打造成为城市高品质生活空间,提升市民安全感、舒适感、幸福感,也正是文化园最本质的作用。
这个总规划面积仅30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依托其地理区位优势和丰富视觉体验,规划了文化广场空间、林下休憩空间、驳岸观景空间共3个区域。
通过选择性植物梳理,在园中开辟出一个文化广场,设置代表航运文化的船舵,展示南番顺的渊源及广东商贾文化之繁盛。
林下休憩空间则结合现状林荫环境营造花园景观,设置蕴含岭南元素的休闲坐凳及景观小品,既为市民游客提供休憩之地,又丰富了游览体验。
驳岸观景空间则沿着陈村水道设计了观景平台、木栈道和阶梯坐凳,为市民游客提供亲水观景平台。
设计效果图
在满足市民游客休闲和憩息需求的同时,也为宣传广府文化,展示南番顺历史人文风貌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是高品质地理文化体验、亲子休闲娱乐的碧道节点公园。
那么,这个南番顺融合发展中的“人文传奇”又藏着什么样的奥妙?
秉遵美学,回归自然
事实上,南番顺文化园打造的目的是希望为市民创造一个这样的体验空间:利用现状繁茂的市政绿化带,从喧嚣的闹市和纷繁交通中抽离出来一个带有文化印记的可供交谈、漫步、赏花的江湖隐世。
改造前的公园,虽是尺树寸泓,风光无限好;但是由于没有休憩空间、环境设施和植被杂乱等等不便和问题,让这幅美景如明珠蒙尘,久而久之此地也逐渐成为生活场景中“鸡肋”般的存在。
昔日环境设施
改造时,建设方利用微地形,植物遮挡对高压线塔进行遮蔽和避让,后期计划将高压线塔迁移或埋地,使公园整体呈现出绝佳的视觉效果。
另外,建设方通过移除部分植物的方式,将黄金榕球和部分小叶榕树移除,重点保留了一棵孤植高山榕树,打开观园视线的同时,也为场地的规划挪移出一定的空间。
而所有的改造都是围绕提升市民的休闲体验这一主题而进行。
构造空间,享受生活
园区改造的目的是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能卸下满身疲惫,暂时逃离繁华都市的喧嚣,品味时光,与这里的不经意的相遇,能让人重新找回内心身处最柔软的美好。
改造一个场地就像人生一样,最难的就是取舍。增加什么不会纠结,但是删减什么却是一个很难的过程,设计师亦不能免俗。经过激烈的讨论,一致得出效仿古人“留白”的手法来调整园内的绿植。
对比曾经杂乱的植被状态,改造后的公园宛如一幅层次丰富,意境悠然的绿色画卷。通过对草坪、花木、小径、石桥等的设计,营造出清雅静谧的花园空间,在这里水溪相融,花木相拥,道路纵横,错落有致,人们在移步换景间,触发更多社交可能,遇见真切的生活场景。
沿公园小径漫步,园内的绿化以高大的树木做绿墙,用两至三层色带绿植和花镜形成前景、中景,这个有层次、有景深、通达性强的绿化景观设计在减少了杂乱感的同时,又不乏活泼生动的意趣,为诗意而美好的生活创造更多可能。
每到空闲时,家住南福村的何伯就会骑车来到这里,和村民们聊家长里短,和游客们畅谈广佛时事。
坐在公园里的大榕树下,何伯激动地说到,这里旁边是佛山顺德,对岸是广州番禺。从小时候起,他就深刻感受到南番顺千百年来的一家亲。“那时,南海番禺之间还没有海怡大桥,我们都会通过渡船跨越陈村水道到对面番禺走亲戚。”
如今,何伯为家门口建起南番顺地理文化园而感到自豪,“这个公园地处南番顺交汇之处,有着特殊的地理优势,能让更多人深刻了解广佛两地千百年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们在园中漫步时,也能够与自然亲密拥抱,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人与场地之间的情感共鸣。
作为碧道节点公园的改造,驳岸观景空间的设计是此次改造建设的一大亮点。
施工现场
在改造过程中,为了能做到既为市民提供休憩场所,又保障大堤防洪及航道安全,建设方经过多次方案的调整,终将这个融合人文关怀以及精美景观的75米接驳景观平台呈现到市民的面前,为市民们提供了滨水休憩及观赏平台。
清风徐来,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伫立在观景步道极目远眺,波光粼粼,光随影动,那一刻,孑然,豁然开朗,心境与景观慢慢融合。即便是从航道上远观,也能够乍眼就发现这个小而精的特色碧道公园。
融文化予建筑,相得益彰
场地是有生命的么?如果有的话,是什么赋予场地生命?都说一座与当地历史文化割裂的建筑是空洞的,纵使风景再美,也是没有灵魂的。
广府号
在修建南番顺地理文化园设计之初,设计师充分挖掘广府文化元素,探索景观与广府历史人文完美融合的最佳契合点,形成广府地区别具一格的地缘IP。
初入园区时,门口广场名为“广府号”的航海船舵在满足了市民航海体验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沿海地区重要的“水”文化,触发内在的文化归属感。
广府号以螺旋上升的景墙为轮廓,配合朱红色的墙体和中央的船舵打造为商船意像的景观小品,墙体的内部雕刻着南番顺的介绍以及珠三角的地图,结合地面上的南番顺古地图,也成为了市民游客了解南番顺的渊源以及广东的商贾文化的主要场地。
入园区后,随处可见广府文化元素的身影,错落有致的文化墙、景观小品等等,在传递了广府文化的同时,也成为点缀公园景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此外,广府号外墙展示了与水相关的趣味粤语词汇不仅是为文化留下的种子,更是为城市保留的记忆。
语言与建筑相融,视觉与听觉的巧妙结合,触发知觉的真切感受,除了增加了公园内的美感,也让大家在游园时更加有了一份难以言说的亲切感。
同源路
公园建设中最特别的是,在景观小道旁,建设方设置了一条名为同源路的小道,寓意南番顺同宗同源,广佛两地同源融合之意。
同源路
在同源路后半段的地面上,朵朵“素馨花”栩栩如生,而在木棉还没有被确定为广州市市花之前,素馨花便是南番顺极具代表性的花。
当然,除了上述提及的特色文化景观以外,文化园中藏有众多特色装置,等着大家去打卡发掘~
人文至上,关怀至真
人居有温度,人际有热度,人生有态度。
这三个关键句在南番顺地理文化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品质这件事,桂城文翰湖片区也做到了极致,从文化园内绿地小径的精致标志到宣扬广府文化的“船舵”,处处皆是精心的雕刻。
地处广佛核心之地的桂城文翰湖片区,是一片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交融、本土文化与各地文化交织的热土,丰厚的人文资源正是其打造“人文三山”的强大优势。作为“人文三山”首批启用的项目,南番顺地理文化园正是桂城文翰湖片区通过区域人文优势所打造出的文化交流载体。这种依托城市空间项目提升人文活力的创新探索,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文融合发展中的新样本。
打卡攻略
坐标:南番顺地理文化园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陈村水道碧道(联安水闸段)
来源:浩安生态、佛山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局、广州日报
编辑:佛山新闻网 潘汶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