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新高地 | 汕头华侨试验区7周年特别报道(下)

南方日报

2021年9月15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华侨试验区”)迎来7周年日子,同时迎来了一个重磅消息——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准。

这是继广州、深圳、珠海之后,广东省内第四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不仅将提升试验区企业的国际通信能力和网络安全性,促进投资、贸易、金融、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功能对接,更可直接带动以通信网络为依托的相关产业发展。

新起点,新机遇。新试验,新产业。

如何打造汕头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新高地,是当前汕头市委给予华侨试验区的试题,也是这个国家级发展平台创新试验的最终落脚点。

自2014年设立以来,华侨试验区被视为是“特区中的特区”,但外界更希望看得到的,是一个继往开来又有时代担当的“新特区”,是一个更能展现改革旗帜和创新标杆的试验区。

站在7周年的新起点,华侨试验区如何再出发?

经过7年建设,汕头华侨试验区高楼林立。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经过7年建设,汕头华侨试验区高楼林立。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1  南方+ 肖俏 制图

说起华侨试验区,大多数汕头人第一反应会想起东海岸新城。作为其直管区,这片围海而成的土地,几年间从一片滩涂变成高楼林立。

“从围海、修路,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汕头越来越现代化了。”汕头骑行爱好者蔡先生这些年的足迹,随着东海岸新城的发展一路东行。

他记得,华侨试验区还没设立时,位处汕头东区的海湾大桥就像一条城市分割线,往西是市区,往东是郊区。彼时,他骑车向东穿过大桥,人烟稀少。再往前骑行没多久,就到了新津河堤围,“偶尔能碰上游泳的人和岸边垂钓的人”。

后来,围海工程开启,片区内的路网、住宅、商业、教育、体育馆等相继成形,昔日的郊区一步步蜕变成了新城。“这些年变化太大,太快了。”蔡先生感叹,短短几年,曾经骑行休息的地方建成住宅小区。而他的骑行路线,也随着道路完善不断向东延伸。

2017年,连接东海岸新城3大片区的东海岸大道建成通车,打通区域路网的同时,也拉长了蔡先生的日常骑行路线,“以前觉得去南澳岛很远,现在骑着骑着就到南澳大桥下了。”如今,他每次骑行都会穿过整个东海岸新城,一路骑行一路欣赏新城的风景。而这一趟路程,要比7年前延伸多16公里。

道路延长。正是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

目前,东海岸新城已建成总长33.6公里市政主次干道,3座跨江大桥,24.5公里海堤;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国家示范性高中和2所幼儿园办学招生;津湾公园、东海岸公园、红树林公园,堤顶路休闲步道等便民服务设施也投入使用。

新城崛起,初具规模。

2021年6月,位于东海岸新城塔岗围片区的汕头亚青会主场馆建成完工。这原本是离市区最远的片区,但随着汕头亚青会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路越来越多,交通愈加方便。

汕头亚青会主场馆选址华侨试验区 。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汕头亚青会主场馆选址华侨试验区 。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按照计划,塔岗围片区市政工程总投资约27亿元,规划以“一环、一纵、三横”为主要道路骨架,建设6条市政道路。一河之隔的新溪片区,去年10月启动总投资超37亿元的市政工程建设,规划建设13条呈方格网状的市政道路,包括3座大桥和一条穿河隧道。

“新城不断完善,市区逐步扩大,现在觉得去哪里都变近了。”望着已建成的汕头亚青会主场馆前,蔡先生期待日后骑行来观看这场体育盛事。

南方+ 肖俏 制图

相比普通市民感叹华侨试验区的发展变化,身处其中的人有着更加直观的体会。

“我们刚入驻时,这里只有两个创业团队,现在整层楼都坐满了,创业氛围非常浓厚。”林钦泽是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一名创业者。2年前带领团队入驻时,第一次听到人才大厦这样的平台。

彼时,林钦泽看中了这里的政策补贴和办公环境,于是成立游戏研发公司汕头小小网络。短短2年,公司不仅开发了“稍微挪挪”“猪场大亨”等注册量超千万的线上爆款游戏,还扩大团队规模,把项目孵化到深圳落地。

在他看来,人才大厦办公环境好,服务高效快捷,再加上减免了场地租金,对创业团队来说能够减轻负担,把更多的创业资金投入到研发上去。

引进团队人才,孵化创业项目,是华侨试验区设立人才大厦的初衷之一。该大厦面积约5800平方米,引进启迪之星创业孵化器,引入系列创新创业品牌活动,重点培育一批跨境金融、文化创意、医疗服务、信息海洋产业等创业项目。截至目前,32个创业团队入驻,其中6个创业项目获得融资。

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吸引众多创业项目入驻。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华侨试验区人才大厦吸引众多创业项目入驻。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产业布局,逐步拓宽。

近年来,华侨试验区围绕人工智能、供应链金融、数字科技、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集中发力,持续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产业项目,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在新溪片区,深圳汕头协同创新科技园正加紧建设;在宝能时代湾写字楼,华侨试验区数字科技产业基地投入运营;在珠港新城,总投资约200亿元的13个总部经济项目落户;在东海岸大道一侧,汕头首宗新型产业用地(MO)挂牌,未来将服务现代产业。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华侨试验区直管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75亿元,同比增长32.9%。直管区在建项目54个,年度投资计划220亿元。截至8月底,直管区存量登记注册企业1031家,同比增长46.24%,总注册资本433.03亿元。

从滩涂到新城,从平台到产业,站在7周年节点的华侨试验区,按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快捷键”。

南方+ 肖俏 制图

当前,汕头提出走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经过7年发展的华侨试验区,被赋予了新使命——打造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新高地。

实际上,华侨试验区直管区并没有工业厂房用地,该如何破题?

“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电子产业。”华侨试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俊毅认为,这是华侨试验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方向。

刘俊毅说,与传统产业产值不高、技术含量低、发展空间受限、缺乏竞争力不同,高度信息化的产业是如今的工业发展趋势。这些产业对环境污染小、占用空间小、发展潜力大,是华侨试验区助力实现“产业强市”的出发点。

方向已定,如何发力?

“吸引企业入驻,要先清楚了解自己的核心优势。”在刘俊毅看来,做大做强华侨试验区产业,首先要端正态度,再找到绝对优势。

端正态度,是要主动精准招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过去,招商工作更多是企业提出需求,华侨试验区当好“店小二”。刘俊毅认为,这是招商的1.0时代,接下来将打造2.0服务,就是为入驻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除了项目落地前各项审批工作,项目落地后的融资对接、股权托管等全程跟进,打造高效的“试验区速度”。

眼下,全国首条填海造陆区综合管廊在华侨试验区竣工,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准。去年,广东省政府出台“24”条支持华侨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这些硬软件设施的完善及政策红利的倾斜,无论是在粤东区域,或者放眼全省都屈指可数。

这也是刘俊毅眼中的绝对优势。“过去华侨试验区处于一个‘大基建’时期,如今已具备粤东甚至全国最好的硬软件配套,以及政策利好。”刘俊毅以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为例,未来在华侨试验区的企业可借此直接连通海外,既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又能享受最快的通信速度。

现代产业,蓄势待发。

在华侨试验区珠港新城,总部经济项目集聚。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在华侨试验区珠港新城,总部经济项目集聚。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南方+ 肖俏 制图

走进华侨试验区宝能时代湾的数字科技产业基地,一间间直播室装饰一新,话筒、灯光等一应俱全。尽管每个房间的面积不大,但从这里发出的声音却遍及全球各地。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这句流传于潮汕地区的俗话,在如今的华侨试验区,不仅成了向海外潮汕人讲好中国故事和汕头故事的初心,更是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切入点。

针对疫情之下援外华文教师无法正常到位的情况,汕头华侨试验区利用互联网探索华文教育新模式,打造粤东首个面向海外的“云课堂”。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上万名海外潮汕人,搭建起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平台。

文化相通,连接全球。

“在这基础上,我们将积极申请设立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中心。”刘俊毅说,华侨试验区作为全国唯一以“华侨”和“文化”命名的国家级平台,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理所当然。

在他看来,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准,为华文教育在线直播提供更好的通讯保障。接下来,华侨试验区将优化升级华文教育课程服务模式。打造“N+1+N”模式,即N所本土学校+一个直播基地+N所海外华校,形成国(省)内华文教育资源+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中心+海外华校的全新格局,打造华文在线教育特色品牌。

近年来,在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教育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近年来,在华侨试验区东海岸新城,教育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南方+ 杨立轩 拍摄

试验路上,聚力聚侨。

“接下来,进一步推进华侨产业园项目建设,做实‘侨’经济”。刘俊毅表示,接下来,华侨试验区将优化升级新侨创新创业基地,整合华侨华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研究制订华侨产业投资项目扶持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快《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条例》出台,优化《华侨投资产业目录》,在项目用地,办公用房、奖励等方面支持优质侨资项目落户。

华侨试验区七周年。

相关:7年“试验”成长记 | 汕头华侨试验区7周年特别报道(上)

【策划】孙朝阳 廖奕文 

【统筹】赵文君 辛均庆

【记者】杨立轩 

【实习生】 吴宏彬 

【通讯员】 陈妍彤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编辑 肖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