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传统的方式讲述你的故事!庆祝建党百年剪纸作品展开幕啦

广州荔湾发布
+ 订阅

剪纸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郭沫若先生曾写诗赞曰:“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2006年,剪纸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荔湾区年度首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就选择了剪纸这一艺术。

9月15日上午,“永远跟党走,传红色经典”荔湾百幅剪纸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展在荔湾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荔湾区文化馆、荔湾博物馆承办,专题展览将持续到10月15日。

小荔在现场了解到,本次展览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专门邀请年轻一代剪纸传承人练晓红及其母亲剪纸大师李笑玲联袂创作了一批红色主题剪纸作品,同时也展出了有广州特色的传统剪纸精品、剪纸艺术文创产品以及学生作品等共计100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党题材系列作品《百年风华》,10幅剪纸作品构成一个宏伟的历史叙事。每幅作品长2米1,宽1米2,技法细腻、构思巧妙,以具象和抽象结合,表现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历史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练晓红谈创作初衷

在创作系列作品之前,我专门重点学习了党史知识,对我们党的奋斗历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些作品都是根据百年党史的时间线和具体故事来创作的,作品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也饱含了我对党的敬爱。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表现广州党建题材的《羊城红八景》《党的光辉照大地》《不忘初心》等作品。

除了传统的剪纸技艺,同场展出的还有练晓红团队最新研发的剪纸主题文创产品,包括剪纸与服饰设计结合的云肩、剪纸与家装结合的台灯、宫扇、日历,剪纸与酒店合作的香薰蜡烛等。

其中,3D景观台历以剪纸技艺为基础,融合陈家祠等全国多个城市地标建筑形象,以及二十四节气故事,让人耳目一新,也对剪纸的活态传承有了新的了解。

为了让市民群众近距离了解剪纸技艺,展览上还展出了剪纸工具:刻刀、剪刀、铅笔、蜡盘……练晓红正是使用这些简单的工具,创作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

看展指路

时间:2021年9月15日-2021年10月15日

地点:荔湾博物馆(逢源北街84号)

博物馆开放时间:9:00-17:30(周二-周日)

大师故事

练晓红作为荔湾区优秀非遗传承人,从事剪纸技艺传承已18年。她生于剪纸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父母是广州剪纸工艺大师李笑玲和练汉锋。2003年,她辞去了收入优渥的工作,正式进入剪纸领域,一边埋头在史料书籍中,收集整理归纳典籍中关于剪纸的记述,不断加深自己对这门古老技艺的理解;一边醉心钻研剪纸工艺,四处拜师学艺,并通过创作磨练手艺。

练晓红的剪纸作品《锦绣岭南》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大型剪纸装置《五羊仙传说》在广州地铁广州火车站展示;抗疫剪纸作品《万众一心,致敬医护》被广东省人民医院收藏。其在全国、省市级青少年比赛中获优秀指导老师,连续两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工艺美术师。

练晓红作品——《锦绣岭南》。

练晓红作品——《五羊仙的传说》。

此外,练晓红重视剪纸教学,能用流利的英语授课,对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她带领团队跨界融合,活化非遗传承,把剪纸艺术融入到香薰蜡烛、服饰设计、酒店装饰当中,推出了剪纸台历、剪纸香薰等一系列文创产品。

练晓红将剪纸运用到服装设计中。

知多D

广州剪纸于2012年被荔湾区政府公布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为荔湾区文化馆。广州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剪裁或刻制,再点染以明快鲜丽的色彩而成。与名声较大的北方剪纸不同,广州剪纸注重运用国画线条的律动、西洋画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具有浓厚的岭南特色。

广州剪纸的题材与内容极为丰富,神话传说、戏曲人物、虫鱼花鸟等包罗万象,多数围绕着祈福求祥与花好月圆的美好愿望展开主题创作。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作品蕴含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近年来,荔湾区广泛开展广州剪纸的传承体验与教学活动,推广“非遗进校园”,在多所中小学开展广州剪纸非遗兴趣班,培养了一批青少年剪纸爱好者。

【文字 荔湾区非遗中心、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李元源】

【图片 荔湾区非遗中心、荔湾区文化馆、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李元源】

【编辑 邓菲菲】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