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20克晒干的白马茶放进线袋子扎好袋口,放进锅里与杏花鸡一起煮5-7分钟,让其吸收杏花鸡的油汁,杏花鸡肉质更加柔嫩清香、‘玻璃皮’更加脆口,且肥而不腻!”
谈起这道自创的封开特色美食——夏日风情(即茶香鸡),封开县悦封苑张大厨师滔滔不绝。
封开美食一一茶香鸡 黄瑛居 摄
据悉,封开杏花鸡近期将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总站新媒体系列短视频——《跨粤》。
为配合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宣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东总站从9月份起推出新媒体系列短视频《跨粤》。“粤”既是广东的简称,也代表“粤字号”农产品,还包含“粤菜师傅”的含义。摄制组通过实地探访广东部分地市的农产品产地,用新媒体短视频聚焦“粤字号”背后的故事,展现广东农业的新成果,体现广东喜庆丰收的氛围。
摄制组拍摄封开美食一一茶香鸡现场 黄瑛居 摄
封开厨师用封开杏花鸡与封开白马茶独创了一道美食。
正所谓“无鸡不成宴”,广东人对鸡肉绝对是真爱。封开杏花鸡原产于封开县杏花镇,其体型小、体质结实、结构均匀、被毛紧凑、前躯窄、后躯宽、体形似“沙田柚”。
封开县大洲镇大和村佰秀家庭农场杏花鸡养殖基地。黄瑛居 摄
封开县杏花白马茶因产于杏花镇境内海拔800多米的白马山上而得名,据传在清朝时为贡品,近代也闻名于省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封开县杏花白马茶采摘现场。黄瑛居 摄
9月9至12日,笔者跟随《跨粤》摄制组前后来到了封开县智诚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广远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广远杏花鸡山庄、佰秀家庭农场等地进行了现场实地探访拍摄。
封开杏花鸡养殖户刘佰秀在百香果场里养鸡。黄瑛居 摄
据了解,封开杏花鸡的养殖历史要追溯到唐朝,当地还流传着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上京“带货”杏花鸡的故事。
很长一段时间里,杏花鸡都是以村民自繁自养自贩的散养方式为主。粗放型养殖不利于杏花鸡种群发展,20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积极开展保种育种工作,购回纯种鸡,成立杏花鸡繁育中心,引入龙头企业,扶持养鸡大户,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养殖。在此过程中,杏花鸡已从以往平均1.8斤的重量提升到2.5斤左右,抗病性也大幅提高。
随着杏花鸡品质的提升,其品牌也逐渐打响。封开杏花鸡不仅是广东省的三大名鸡之一,还被评为“广东最具人气土特产”“广东十大名牌农产品”,2018年3月正式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养殖历史超过1100年的杏花鸡,如今已经走上规模化生产的进程,封开杏花鸡产业园也全速建设中。
封开杏花鸡养殖户刘佰秀在百香果场里养鸡。黄瑛居 摄
封开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桂华表示:“产品化的杏花鸡不仅要走出杏花镇,更要走出封开,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因此,杏花鸡要走出封开,还得从“量”做起,形成长产业链。
封开县智诚杏花鸡育种场。黄瑛居 摄
2019年,封开县开始建设以杏花鸡为主导特色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空间上构建现代加工研发与流通中心,标准化养殖核心生产区、规范化屠宰核心示范区,智能化鸡苗孵化基地、产业化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信息化养殖技术培训基地,广信文化生态旅游走廊的“一心双核三基地一走廊”总体布局。
据介绍,该项目将完善封开杏花鸡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原种鸡的品种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优质杏花鸡供应能力,保证畜禽产品安全生产质量,并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园全面建成后,全县杏花鸡种鸡存栏量可达30万套,较创建前增长66.7%;年产杏花鸡苗4000万羽、年饲养杏花鸡肉鸡3000万只,较创建前增长50%;年加工冰鲜肉鸡500万羽、年加工生鲜蛋鸡200万羽、年加工熟食鸡200万羽,产业园年产值可达20多亿元。
封开杏花鸡养殖户刘佰秀在鸡场观察杏花鸡。黄瑛居 摄
此外,杏花鸡产业园还可破解优质鸡苗供应不足的瓶颈,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专业大户+农户”“公司+专业大户”“公司+农户”“公司+扶贫队+贫困户”等多种模式,扶持养鸡专业大户10户,带动中小养鸡场200户,带动全县发展杏花鸡养殖2000多户,达到年产杏花鸡肉鸡3000万只的规模,户均增收1.6万元。
封开县大洲镇佰秀家庭农场场主刘伯秀放弃了在佛山高薪,2018年回到山青水秀、绿树成荫、盛产竹子的家乡大洲镇大和村,承包山林、荒地,从一开始养殖500只杏花鸡到今年年产量6万只,带动30多户村民养殖杏花鸡,3个杏花鸡养殖基地解决了1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1个饲料加工厂满足了养殖基地需要,为大和村乃至大洲镇7个村打造杏花鸡养殖,助推“一村一品”在乡村振兴中发力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