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科创板官网发布信息,计算机视觉行业头部企业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天励飞”)IPO申请过会,目前已经申请注册,未来一旦注册通过,将正式登陆科创板。
云天励飞是一家起步于深圳市龙岗区,将芯片、算法、应用场景有机结合起来的计算机视觉公司。
计算机视觉被认为是AI行业第一赛道,也是目前AI在中国落地最顺利的技术,多家头部公司投入视觉算法与芯片研发,经过几年发展,也开始冲刺二级资本市场。2020年,依图科技科创板申请被终止之后,一度给行业上市增添阴影。但是今年以来,旷视科技、云从科技、格灵深瞳等计算机视觉科技公司提交科创板IPO的申请均获得受理,行业又添加曙光。最近,商汤科技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指出,AI初创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与龙头仍有较大差距,商业模式是否能为公司带来持续盈利还需经过市场检验,过程较为坎坷。
深圳创业7年,竞逐“计算机视觉第一股”
2014年,就在谷歌斥巨资收购了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DeepMind(DeepMind于2016年开发了人工智能棋手Alpha Go),云天励飞前身云天有限在深圳注册成立。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宁,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曾在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担任系统架构师,在中兴通讯担任IC技术总监。2020年,陈宁入选了深圳特区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
截至上市申请前,公司完成了从天使轮到C2轮七轮投资。其中,投资方包括特区建发、真格天峰、投控东海、光启松禾、红秀盈信、道合智道、合肥达高、鸿博投资、印力商置、中电华登、优必选天狼星、粤财产投、Forebright(宏盛科技为其投资主体)。
其中,深圳市属国企特区建发(即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该公司约9.477%的股份。此外,投控东海、粤财产投等也有国资背景。
云天励飞募集资金项目
云天励飞本次募集资金拟投资于城市人工智能计算中枢及智慧应用研发项目、面向场景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项目、基于神经网络处理器的视觉计算人工智能芯片项目,并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一直以来,业内都在关注“计算机视觉全产业链第一股”头衔到底会花落谁家。
近年来,人工智能企业上市新闻成为关注焦点。比较知名的是寒武纪2020年7月上市,顶着“芯片第一股”头衔,上市首日,寒武纪开盘大涨288%,市值破千亿。
具体到计算机视觉这一人工智能细分行业的上市情况,此前,有媒体报道2019年科创板上市的虹软科技是“计算机视觉第一股”,但该公司以软件为主,业内对其持有的有关计算机视觉的核心算法和芯片的技术能力抱有疑问,更多倾向于看好“AI四小龙”(商汤科技、依图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等。
目前,除了云天励飞,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天目深瞳等计算机视觉行业科技公司也在年后申报科创板,有望登陆上市。科创板官方网站显示,截至9月15日,旷视科技已经过会;格灵深瞳已被问询;云从科技与云天励飞均过会,提交注册,等待注册结果。另外,人工智能巨头商汤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所以,未来谁是“计算机视觉第一股”,有待观察。
自研AI芯片和视觉算法,投入大有待实现盈利
普通人可能对云天励飞不是很熟悉,但是对此前几年儿童走失或被拐的新闻多有耳闻。2018年8月,一名10岁深圳女童走失后很快找到,给警方提供人脸识别技术支持的,正是云天励飞开发的动态人像识别系统“深目”。目前,“深目”已经协助公安破获各类案件数万起,并被复制到全国100多个城市。
招股说明书介绍,云天励飞以人工智能算法、芯片技术为核心,为客户提供算法软件、芯片等自研核心产品,并可根据客户需求,将自身核心产品,外购的定制化或标准化硬件产品、安装施工服务等打包以解决方案的形式交付客户,算是一家在在芯片、算法、产品及解决方案各环节布局的计算机视觉全产业链公司。
在人工智能算法层面,云天励飞算法技术达到业内领先水平;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公司自研芯片DeepEye1000已于2019年起实现独立商用,但尚未形成大规模销售,芯片的市场份额尚无法可靠评估,但总体市场份额仍较低;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层面,公司已经实现多个大型项目成功落地,不过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尚小。
云天励飞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招股说明书截图)
风险方面,首先是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风险。2018-2020年,云天励飞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2.30亿元及4.2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78.99%。但是,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5.10亿元及-9.42亿元。截至2020年末,公司合并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2.41亿元,公司尚未盈利及存在未弥补亏损。
另外,云天励飞也面临行业激烈竞争的风险。在视觉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企业被称为“人工智能四小龙”,与云天励飞业务和盈利模式更接近,聚焦在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这些公司的营收规模、市场占有率、研发投入均优于云天励飞。此外,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传统安防厂商,华为和浪潮等企业,也通过产业链延伸的方式,切入视觉人工智能行业。同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亦有英伟达、寒武纪等重要参与方。
此外,公司还可能面临来自全球科技公司的潜在竞争。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云天励飞公司产品价格、利润率或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
云天励飞寒武纪等毛利率比较。(招股说明书截图)
专家:计算机视觉企业商业模式有待市场验证
招股说明书介绍了人工智能行业尤其是计算机视觉行业的现状和趋势。
从产业链上来看,人工智能行业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由于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高,基础层的底层技术由少数国际巨头垄断,国内行业结构稍显“头重脚轻”,国内企业在算法和硬件算力领域仍然任重道远。在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方面,主要可分为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三个主要方向。
其中,计算机视觉主要研究计算机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相关课题,解决机器“看得清、看得懂”的问题。目前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提升至97%以上,是人工智能市场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在2020年上半年贡献了整体市场中超过48%的收入。随着计算机视觉的应用落地走向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市场份额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针对人工智能行业面临投入大、盈利难等问题,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认为,市场对 AI 企业给予了一定的包容和支持,AI企业上市也需明白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从寒武纪的上市、云从科技的顺利过会可以看出,AI 企业想通过市场和监管的双重拷问,关键是要回答好“面对龙头企业如何提升竞争实力”的问题。
陈梦洁介绍,AI 初创企业聚焦差异化场景发展。计算机视觉AI企业主要是“两强四小”的格局。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两大龙头,旷视、依图、云从、商汤四家AI初创企业。在行业龙头企业的强势进攻下,初创企业各自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如旷视布局智慧物流,云从下沉到金融监管方向,依图偏向芯片和系统的垂直整合,商汤向AIDC等新业务发展。
陈梦洁指出,AI初创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与龙头仍有较大差距,商业模式是否能为公司带来持续盈利还需经过市场检验,过程较为坎坷。旷视、 依图、云从的研发费用率都超过了 90%,研发投入依旧较高,以及营业成本居高不下、研发投入大、回款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了 AI 企业整体盈利还存在距离。
【记者】李荣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