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之星”耀校园|张世伟:让爱回家,无问西东(附视频)

南方+ 记者

近日,中共东莞市委平安东莞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了东莞市“平安之星”进校园宣讲活动,东莞市两位入选全国榜单的“平安之星”将带来新学期第一堂普法课。点击链接预约直播>>>

两位“平安之星”有哪些先进事迹,他们又有什么想教给孩子们的呢?

今天,我们走近全国“平安之星”、东莞“让爱回家”志愿者服务队和义工组织的创始人及会长张世伟,听听他怎么说。

走在塘厦镇宏业南路,如果留意,会发现街道尽头处一面内凹的墙,一张柜子恰到好处地镶嵌其中——被分成三栏七格,塞进去的,除了衣鞋,还有玩偶。

这个墙被称为“爱心墙”,路过的人可以投放闲置用品,也可以自行免费取用。和这个柜子一样传递温暖的,还有旁边的“让爱回家”公益服务中心。这是张世伟工作地点之一。创办公益服务中心以来,他更集中的工作,其实是在街头巷尾寻找流浪汉。

如今,“让爱回家”遍布全国,现已拥有6800多名志愿者、在全国各地有12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的爱心组织,其首创的全国网上网下反向寻亲方式,仅在东莞就帮助了3795名流浪人员回家。

▽点击下方看视频

“平安之星”耀校园|张世伟:让爱回家,无问西东 

“专职”帮助流浪汉的人

2001年,走在街头的张世伟没有想到,为一位迷路阿姨报警的寻常经历会成为他日后长期从事慈善事业的肇始。

“她的家人已经找了三四天,当时团聚场景很感人。”张世伟意识到,原来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助一个家庭团聚,“我觉得很有意义”

2006年,“让爱回家”成立,张世伟开始“专职”帮助流浪汉。张世伟过起了另外一种生活——每个周末,他都会带着志愿者到东莞、深圳的各大天桥、银行门口以及多年来他掌握到的流浪汉聚集地,跟他们打成一片。

2016年3月,张世伟建了几个帮助流浪者找家人的QQ群,同年10月,创建“让爱回家”寻亲网。如今,民间公益组织“让爱回家志愿者服务队”吸引了近6000名志愿者加入,在梅州等省内其他城市,都有该公益组织的身影。

张世伟发现,先找失踪的人,后找他们所在的家庭,能实现更高的寻亲效率。由此,他在全国首创了网上网下“反向寻亲”的方式,先找到街头流浪人员,再发布寻亲信息,跟踪反馈,直到家人前来确认,最终认定回家团圆。

自成立“让爱回家”公益组织以来,目前在全国各地创办了65家工作室、220支志愿者服务队、400多个网络分群、20000多名网站注册志愿者,帮助5000名流浪人员回家。“一个人的善是小善,带动大家一起来行善,才是大善。”张世伟说。

“每一个人终极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回顾过往十多年的经历,让张世伟历历在目的不只是2001年无意间救助的迷路阿姨。这些年来,“让爱回家”志愿者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流浪者:神志不清迷路的老人;沉迷游戏或与家人赌气离家的青少年;想到大城市打拼的农民工;期待值更高但连遇挫折的大学生。

与此同时,张世伟发现,顺利回归社会的流浪人员也不少——流浪十多年的大学生努力多年当上人大代表,或者重返社会拿到较高薪酬,“命运逆转向上。”

他也观察到一个变化:十年前街头流浪乞讨的主要是老人小孩,现在年轻人的比例越来越多。

那些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愿回家的理由各不相同,比如排在前几位的是:赚不到钱没有面子、离婚、跟父母闹矛盾、父母双亡等等。

“我觉得这是缺乏挫折教育的结果,很多人不懂遇到挫折之后怎么化解。”张世伟说,那些主动选择流浪的大学生们,既有国内名校的高材生,也有海外归来的留学生。

对于流浪者来说,结束漂泊,开始新的人生,意味着隔膜突破带来的不适应。在施助中,张世伟也会经历一些未知风险。他相信人心本善,“善意沟通总能赢得信任、化解误会的。”

“每一个人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希望广大青少年能够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好青年。”张世伟表示,希望大家都来帮助身边回不了家,或者不愿意回家的人回家,一起努力缝合他们的伤口。

【撰文】龚菊 郭文君

【视频】黄伟兴

编辑 毛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