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话题“大学生活费一个月一千够用吗”再次冲上微博热搜。在热门微博中,一名广东大学生因生活费问题与父亲起争执,女儿认为自己需要吃饭和社交,1000块钱根本不够。但父亲认为一个月1000元生活费不算少,自己当年的生活费只有300元,给女儿的生活费已经翻了3倍。
关于大学生活费应该是多少的话题引起网友热议。记者近日采访了部分广东高校学生,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费究竟如何。
“一千饿不死,一万不够花”
根据艾媒咨询调研数据,2021年中国大学生月均收入中位数为1516元。月均收入为1000-1500元的大学生最多,占比近四成;1500-3000元的大学生也占据大部分。记者了解到,尽管学生家境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集中在1000-2000元,主要开销集中在吃饭上。
网友留言生活费究竟多少才合适。
“老实说,1000块钱不太够用。”尽管家里有三套房子出租,生活条件不错,但就读于广州大学的蒋柯一个月只有1000元的生活费。蒋柯算了一笔账,以每天30元伙食为标准,一个月伙食费也要花900元。但仅按伙食费计算,1000元的生活费时常也会捉襟见肘。蒋柯笑称,自己的恩格尔系数还有待降低。
为了补贴自己的生活费,蒋柯在学校里勤工俭学,担任学生助理。“可能家里的观念是穷养儿吧,但是兼职下来每个月也能赚到将近1000元。”三年大学生活下来,蒋柯得出了一套省钱经,“有时候为了省钱,我就等到饭点快结束的时候再去打饭,这个时候饭堂阿姨会多打一点。”
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的陈依伊一个月有4000元的生活费。尽管在常人看来,她的生活费已经远超普通大学生的平均水平,但陈依伊仍旧觉得“每逢月底手头紧”。除去必要的伙食费,由于自己是艺术生,置办专业所需的美术工具占了生活费中的绝大部分。“平时买衣服和化妆品也要花上1000元,加上我又喜欢洛丽塔文化,买一条‘lo裙’就要几百上千元。如果没有奖学金的话,其实再给我三千块钱可能也不够用。”
生活费逐年升级,另附“恋爱经费”
今年大四的刘志来自清远,目前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每个月1日,父母都会准时给刘志转入生活费。刘志坦言,大一的生活费只有1000元,但广州的消费水平比老家高很多,光是社团聚餐AA,每顿花费都要超过50元,实际上1000元的生活费在广州消费根本不够用。“开始也不好意思跟爸妈说不够钱用,毕竟自己也成年了。后来父母也慢慢理解,于是他们逐年每月多给300块钱,今年大四的生活费已经将近有2000块钱了。”
大学生尚未踏入社会,父母给予的生活费是主要收入来源。家长赵小英告诉记者,自从知道儿子在学校谈恋爱后,自己主动给儿子增加了600元的“恋爱经费”。“这笔钱家长必须要给的,不要在女孩子面前捉襟见肘。小年青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也要花钱的嘛。”
而家长徐先生则表示,自己在上大学前就和孩子商量好,一学期一次性给5000元的生活费,平均每月约1200元。徐先生笑称,“我女儿是个‘大花洒’,花钱不太克制,一次性把钱给她是希望在步入社会之前,她能先学会自我理财。”
超前消费成日常,基金购买成趋势
随着电商经济的兴起,大学生也成为网购的主力群体之一。据某媒体数据显示,在“双11”购物节中,超八成大学生会花生活费网购,主要购买衣服、生活和化妆用品,近八成大学生网购花费金额在700元以内。
每逢遇到“双11”等购物节,华南师范大学的吴青林坦言,自己都忍不住疯狂“剁手”,在生活费之外多花好几百元。“一般都是先靠‘花呗’苟延残喘,再用下个月的部分生活费来还。”吴青林认为,超前消费不过只是普通的一种消费模式,只要在自己能偿还的可控范围内,风险并不大。“只是不要太过分,不要去借校园贷就行了。”就读于广州大学的陈丽仪却表示,超前消费导致生活费总是从指尖溜走,虽然收到快递的当下很快乐,但是月末避免不了要“吃土”。
部分大学生表示超前消费,难还花呗。
消费形式不断增加,除了日常消费支出外,理财也成为部分大学生生活费开销的一部分。自从大三开始了解到基金之后,汕头大学研二学生陈易每个月都会存下300元生活费投入基金市场。“从本科开始,零零散散一直都有买入,每天收益大概有5块钱吧。虽然不是太多,但至少也能赚点钱。”同样就读于汕头大学的黄祝宇也将存下来的钱投入股市,“现在有点后悔,只能说投资有风险,没想到今年都是‘大草原’。虽然投进的钱不多,但拿来吃顿火锅不香吗?”
(上述受访者姓名皆为化名)
【记者】项仙君
【实习生】魏玉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