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皇帝”科莫辞职揭示的美国性侵文化

南周知道
+ 订阅

今日话题

字数:2000阅读时间:4min

美国自视为“牛仔国家”,你何时见过戴口罩的牛仔?这个“自我映像”可能已经赔上了几十万美国人的性命 ,而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说美国人男子气概的毒性不亚于新冠肺炎,并非全是夸张之词。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美国的强奸文化。

(IC photo / 图)

当地时间8月10号,美国纽约州州长科莫宣布辞职。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美国纽约州州长科莫(Andrew Cuomo)因性侵丑闻辞职,我实时想到的就是贾宝玉的这几句话。浊臭逼人是男人的本质,尤以美国男人为甚。

这不是种族歧视,而是以事论事。去年新冠疫情在纽约肆虐,科莫在每天举行的记者会表现出“疾风知劲草”的领袖风范,既有雄纠纠的男子气概,又兼备暖男的温柔体贴和慈父的关怀备至。一时之间,全国为其倾倒,印有“Cuomosexual”(恋莫)的T恤在网上热卖,传媒更誉之为突显时任总统特朗普无知无能的“真英雄”(the real deal)。

一年过后,这个“纽约皇帝”众叛亲离、人格破产,政治前途未卜。《纽约时报》说这是美国州长选举史上从未见过“由最高处急速坠落的惨烈景象”,堪称希腊悲剧;而“一如所有希腊悲剧,关键是主角的狂妄自大”(As with all Greek tragedies, at the heart of it all is hubris)。此言差矣,科莫失势与失去人心(fall from grace),不是因为他狂妄自大,而是他“有毒的男子气概”(at the heart of it all is toxic masculinity)。

“美国的男人有毒”(American men are toxic)是近年来贯穿美国政治、商业、社会、娱乐以至医学新闻的主轴。他们的“有毒男人特质”有很多表现方式,性侵女性是其一。

美国有一套深入社会各阶层的性侵文化,男人对女人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性侵每天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事情不会闹上法庭,而一旦闹上法庭,受害人往往受百般刁难,加害者却得到包庇。

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不是只有像印度这些第三世界国家才有所谓性侵文化吗?的确,印度的强奸案之多臭名昭著。去年多达三万五千多女性被奸,每小时平均有四名女性遭狼吻。在美国,男人对女人的侵犯当然没有那样明刀明枪;但若论深入骨髓和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可能犹有过之。尤其是有权有势的男人当女人是玩物和泄欲工具,更是政界、商界和娱乐圈的潜规则。

例子不胜枚举: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黯然离开他一手创办的Uber,因为他担任首席执行官期间,对Uber近乎失控的大男人和性骚扰文化不闻不问,结果造成公关灾难。福克斯新闻(Fox News)创办人及主管艾尔斯(Roger Ailes)因卷入性骚扰案被迫离职,更揭发福克斯新闻的高层和男主播以性骚扰和性侵犯女同事为乐的公司文化。更不要说原来是“连环性侵者”(serial abuser)的黑人喜剧演员考斯比(Bill Cosby)和凌辱、侵犯和强暴女艺人和女同事达三十年的电影监制维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其实,远在“我也是”运动展开之前,美国最有权力的男人之中,是性捕食者(sexual predators)的已不在少数,其中以前总统肯尼迪和克林顿最广为人知。

凡此种种,令人想到特朗普竞选总统期间,被记者找到一段多年前他录像电视节目时与监制的对话。他志得意满地告诉监制,只要你够出名,就可以对女人为所欲为,甚至抓她们的私处也可以。这句出自美国总统的肺腑之言,堪称美国性侵文化的最佳脚注。

(IC photo / 图)

美国文学的奠基者马克·吐温(Mark Twain)说,我们高估了性(Sex is overrated)。实情是刚刚相反,我们低估了性如何扭曲男女关系,以及怎样腐化拥有权力的男人。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在《第二性》(The Second Sex)中指出,女人的身体是男人的渴求,所以每个男人都会对女人有非份之想。的确如此。所谓“纽约皇帝”,说到底,不就是男人一个!

逞强(play tough)是其中一种毒害最深的男子气概,美国的男人和女人都深受其害。世纪病毒来袭,疫情严峻,但那么多美国人还是宁死不戴口罩,因为这有损他们的硬汉(tough guy)形象。总统身为美国人的“老大”,自然要做“男人中的男人”(alpha male)。特朗普以满不在乎的态度“怠慢”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自己确诊前两天还在电视转播的总统大选辩论中嘲笑对手拜登“与口罩为伍”(Every time you see him, he's got a mask)。如此行事,无非是要证明自己一无所惧,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美国人称之为“cool under fire”,是典型的西部牛仔本色。

美国自视为“牛仔国家”(cowboy country),你何时见过戴口罩的牛仔?这个“自我映像”(self-image)可能已经赔上几十万美国人的性命 ,而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说美国人男子气概的毒性不亚于新冠肺炎,并非全是夸张之词。

从逞强到逞凶有时只是一步之遥。美国的校园欺凌和大规模枪击事件(mass shooting)恶名昭彰,因为弱肉强食是“toxic masculinity”的核心价值。不管在校园还是工作间,家庭还是社会,美国的男性都奉行“你不吃人,人必吃你”的丛林法则。难怪他们那样喜欢拳击和综合格斗(mixed martial arts)那这类搏击运动(combat sports)。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运动就像以大欺小或恃众凌寡的霸凌行为(bullying),能够在嗜血中将男子汉与娘娘腔区分起来(separate the men from the boys)。

跟特朗普一样,“欺人太甚”是科莫的领导风格和行事模式。他在任内杜撰了一个脍灸人口的新名词“纽约狠”(New York tough),意思是只有非常厉害的狠角色,才可以在充满挑战的纽约生存。科莫在下台前的最后一刻,还在浑身解数地扮演狠角色。他在电视直播的辞职演讲中这样说:“我生于纽约,长于纽约。从不认输,战斗是我的本能。”(I'm a New Yorker,  born and bred. I am a fighter, and my instinct is to fight)。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