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夫举报昭阳医生背后:互联网医疗“以药养医”如何破除?

健康生活圈
+ 订阅

好大夫在线举报昭阳医生涉嫌药品回扣事件有了后续。9月11日晚,昭阳医生发出声明,称被举报的员工还在试用期,尚未完成培训,导致“对外沟通的过程中造成某平台对我司的误解”,目前该员工已经被解约。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事件实质上暴露出“以药养医”正从线下向线上转移的迹象,声势日渐壮大的互联网医疗,未来如何破除“以药养医”困境,仍面临挑战。

一条信息引发的实名举报

9月8日,好大夫在线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已实名举报昭阳医生平台涉嫌药品回扣等商业贿赂、偷税逃税和不正当竞争。

好大夫在线创立于2006年,是中国互联网医疗“元老级”平台。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3月,好大夫在线收录了全国9680家正规医院的78万名医生信息,其中23万名医生在平台上实名注册,累计服务超过7000万名患者。

而昭阳医生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心理/精神健康的辅助诊疗平台,主要提供健康咨询与医患交流服务,其创始人为林昭宇。昭阳医生2021年6月刚完成数亿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为经纬中国、千骥资本、欧普照明。

好大夫在线在微博中表示,接到医生反馈,自称“昭阳医生平台工作人员”的周某,向该医生发送信息,邀请其“开通昭阳医生平台”,称昭阳医生平台的“政策是:原研(药)5%-10%、国产(药)10%-20%(的提成),以咨询费的形式结算,并且不计算个人所得税”。同时,该信息的其他内容还对好大夫在线进行了恶意诋毁。

好大夫在线表示,鉴于此行为涉嫌药品回扣等商业回落、偷税逃税、不正当竞争,好大夫在线已经向广州市荔湾区(昭阳医生公司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实名举报。

“这个事件客观上打击了医生们对整个行业的信心,医生们指出药品回扣这种违法、违规行径不应该‘披上咨询费的外衣’转移到互联网上。”好大夫在线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该事件中的医生看到上述信息非常气愤。“我们并不是因为里面几句诋毁好大夫在线的文字而做出实名举报的决定,在面对大是大非的问题时,这是作为行业一份子应该有的责任,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医生的行业形象,伤害了患者的利益,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如果一直听之任之,有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把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推入‘药品回扣泛滥’的危险之中。

回应:是试用期员工“惹祸”

对于好大夫在线的实名举报,在沉默了三天后,9月11晚,昭阳医生发声明做出回应。

声明表示,被举报的“昭阳医生平台工作人员”是还在试用期的员工。“该员工尚未完成培训,对公司运营状况不甚了解,导致其在对外沟通的过程中造成某平台对我司的误解。”昭阳医生在声明中表示,已于该员工解约,并对新员工入职培训中的工作疏忽做了深刻检讨,及时优化了内部流程,再次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合规教育,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不过,声明并未回应上述被举报信息中的其他内容。

记者注意到,在被举报的信息中,昭阳医生平台工作人员称“好大夫自有药房价格同比昭阳高10%-15%的加成”。对此,好大夫回应称为“不实信息”。“好大夫在线不自建药房,坚持处方‘外流’,把处方分发给合法合规经营的线上、线下药房,例如京东、好药师、德开大药房等。好大夫在线不收取药品上的利益。”

好大夫方面告诉记者,好大夫在线药品库是一个“开放平台”,所有线下实体药房、互联网药房等均可按“开放平台”的要求提交资质材料,经过平台审核、认证后,接入“开放平台”。医生在好大夫上开具处方后,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发药的具体药店,该药店“接单”后为患者完成后续的配送等服务。此前,昭阳医生在提交了如上材料后,接入了“开放平台”,但在收到医生反馈昭阳医生存在涉嫌药品回扣、偷税漏税等严重违规问题后,好大夫在线当天立即对昭阳医生的药房进行了全面下架。

疑问:“以药养医”转移到线上?

在全球新冠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正迎来飞速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520.8亿元,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35亿人。

不过,自诞生之初即困扰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模式问题一直未能得解。在医保这个最巨头的支付方以及保险这一潜力支付模式尚未入局的情形下,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单靠提供医疗服务显然无法维持运转,不得不走回“以药养医”的老路。今年初,一篇《别装互联网医疗了,咱们都是“卖药人”》的文章在网上流传,直指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仍是扮演着同样一个角色:卖药。

阿里健康2021财年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实现收入155.19亿元,其中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到132亿元,占总收入的85%。京东健康今年上半年营收136亿元,来自“京东大药房”的自营商品销售收入118亿,占比86.8%,比去年同期增加52.9%。即便是缺少电商基因的平安好医生,今年上半年总收入38.18亿元,其中一半收入也来自在线商城的业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实名事件,表面看是平台之间的医生之争,实质暴露的则是互联网医疗灰色困境:在药品“零加成”大趋势下,线下的“以药养医”向线上转移,该如何进行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卫健委主任马秀珍也曾指出,部分互联网医院将医生的服务收入与药品销售挂钩,企图“洗白”药品回扣;制药企业纷纷申请开办互联网医院,有的试图掌控诊疗过程,提升本企业药品销量;资本市场对诊疗服务和药品销售相结合的所谓“互联网医院闭环模式”,给予很高的估值,推动更多企业“入场”,形成资本推动下的群体风险。

好大夫在线向记者表示,“药品购买是非常特殊的,患者吃什么药,是由医生做出决策的。如果一家医院或一个医疗服务平台是在卖药上有收益,并且是主要收益的话,风险是很大的,最终一定会干扰医疗决策的中立性,药品回扣就是在这个环境下产生的。”

为此,好大夫在线认为,医疗服务平台需专注在医疗服务上,不在药品销售上获利。 “我们非常认同医药电商平台的社会价值,但一定要牢记新医改一直强调的‘医药分家’。”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的相关监管措施也在逐步加强。2020年8月,银川市针对互联网医院出台新规《银川市互联网诊疗服务规范(试行)》,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将医师的任何收入与其所开具处方的药品金额挂钩,不得以药品利润诱导医生的处方行为,也不得以其他方式变相向医生提供药品回扣。

“互联网医疗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全程数据留痕,只要监管部门真正有决心,应用技术手段,反而是更好控制的。现在少数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以为可以逃避监管,那只是暂时的盲目乐观。”好大夫在线指出,应对线上的“医药一体”的业务模式进行必要的关注和监管,坚决抵制“医生的线上收入与处方量、处方金额挂钩的行为”,坚决抵制“哪些医生的处方量高,平台就把患者导流给哪些医生的行为”。监管和行业自律“双管齐下”,患者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医患之间的信任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记者】严慧芳

编辑 欧旭江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