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上午,“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收集日宣传活动在肇庆市端州区星湖社区服务中心星湖同舟举行。活动现场,来自肇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及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投放、收集。
“平时在学校上课老师会教,今天我又进一步学习了垃圾的分类、处理和精准投放,这些知识在自家小区就能得到实践应用,垃圾分类其实一点也不难。”现场参与活动的学生小悦说。
家长和小朋友通过展板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肇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受访时表示,肇庆市结合“十件民生实事”工作和全市性的季度工作推进会部署安排,从顶层设计、政策法规、前端宣传、分类设施投入、终端设施建设等五大板块入手,完善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体系,加快垃圾分类示范体系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2020年3月,肇庆市印发《肇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肇庆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迅速。 2020年,城区569个创文实地测评点位全部推行垃圾分类,947个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端州区对照示范创建标准基本建成了分类示范片区。
2021年以来,肇庆市严格对标省的实施方案,通过自选动作实施“1+1+4+5工程”(即深化1个示范片区,创建1个示范片区,开展4大标准化示范创建,完善5类垃圾处理系统)等措施,并颁布实施《肇庆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高质量推进肇庆市垃圾分类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分类体系,加快推进肇庆市环保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厨余垃圾终端处理项目建设)。
为确保工作实效,肇庆市自2020年起实行“三个纳入”,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测评等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市直部门年终绩效考核专项工作内容;纳入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此外,市分类办(市城管局)联合各区、各街道办每季度对端州、鼎湖、高要区共8个街道进行随机交叉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排名并通报至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
当前,肇庆城市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收运处理,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工作,促进资源回收利用。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12%上升到20%。
为进一步完善可回收物分类收运处理系统,由市供销社牵头,肇庆整合各回收网点和资源利用企业,开发和利用可回收物便民网上预约系统,按照“统一形象,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平台”的要求,开展预约上门回收服务。目前与343个单位签订了《可回收物收运处理协议》,并在每个社区、小区设置便民回收电话,不断扩大回收覆盖范围。
与此同时,城区厨余垃圾处理终端项目如期推进,项目设计处理规模150吨/天,计划在9月底开始试运行。端州、鼎湖、高要区还建立起大件垃圾预约回收体系,市民可电话联系环卫公司预约上门收运大件家具垃圾。
通过前期指导、培训、检查、整改,肇庆940个公共机构全部通过验收,实现了城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肇庆还从市直机关单位选派92名“邻里先锋”第一书记,下沉到城区结对共建的92个社区,协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等工作。
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端州区、鼎湖区和高要区在各类型区域分别选取了12个分类试点,推广“一栏、二图、三点、四桶、五导”模式;优先抓好创文实地点位中涉及垃圾分类的28类共569点位,逐一指导检查,全部达到“有方案、有宣传、有设施、有台账”4有标准。
接下来,肇庆将继续深入实施“1+1+4+5工程”,加快分类示范片区建设,逐步建立“源头避免产生—中端资源回收利用—末端分类资源化处理”的垃圾管理新模式,全面带动并提升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总体水平。
【南方+记者】杨慧荣
【通讯员】梁千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