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 18岁,18公斤……我们被邢益凡感动,不仅因为他立志成为霍金

+音
+ 订阅

+音 | 18岁,18公斤……我们被邢益凡感动,不仅因为他立志成为霍金

00:00/00:00

南方有“+音”,每周末晚与您准时相约。

最近被一则新闻深深地感动和震撼到:

开学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新生——18岁的男孩,体重只有18公斤。

他叫邢益凡,在6个月大时,被诊断为LAMA2-相关先天性肌营养不良。这是渐冻症的一种,全国病友不超过百人。

消息一出,迅速登上了热搜第一的位置。

“我就想看看,我还能走到哪一步”

因为患病,邢益凡的肌肉几乎不能生长,最大运动能力只能独坐。

是躺在床上虚度每一个日夜,还是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邢益凡选择了后者,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

由于严重脊柱畸形,邢益凡一堂课最多能坚持坐着听课30分钟,剩下15分钟只能躺着听课。但这些都没有压倒他,凭着一股钻劲、韧劲,他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心。

中考时,邢益凡以615分考入吉林一中,这是学校最好的中考成绩。你可能觉得,这已经非常棒了,但邢益凡期待着自己能考上大学,“我就想看看,我还能走到哪一步,想再往前奔一奔。”

2021年高考,邢益凡不负众望,以645分考上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从小时候起,邢益凡就有一个“航天梦”,“太空没重力,我就和别人一样了,可以在太空中自由翱翔。”

初中时,他听说了霍金的故事,立志要做中国的“霍金”,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世界。在这个秋天,邢益凡距离自己的人生理想又近了一步。

不向命运低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不止邢益凡,还有很多残障学子不服输、不放弃,在努力坚持。

今年,四川师范大学学生黄欢成功保研至本校。黄欢4岁时因交通意外失去双腿,她逐渐学会用凳子“行走”,也因此被称为“凳子姑娘”。

疫情期间,黄欢还主动参与家乡疫情防控卡点志愿服务活动。对于未来,她充满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学到更多专业的知识,学以致用,回馈社会。”

刘翰文患有先天性重症眼疾,即使坐在教室第一排,他仍然看不见黑板。高考只能使用“大字卷”,考试答题时,要趴在书桌上,眼睛距离书桌5厘米左右,才能进行阅读和书写。

今年高考,北京语文卷作文议论文题目是《论生逢其时》。刘翰文说:“考场上我一边写作文,一边联想自己,天无绝人之路,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拥有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永不放弃并在困难中磨炼自己的意志,最终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身对社会的价值。”他最终考了687分被北大录取。

开学季,同济大学迎来了失去双臂的研究生彭超。6岁时,彭超不幸触碰电线导致双臂截肢。但他没有被命运打倒,他通过努力完全做到以脚代手、生活自理。彭超说:“我心里有一种信念,我能行,只要我付出更多努力。”

2015年,彭超以603分的高考成绩被四川大学法学院录取。今年3月29日,彭超初试、笔试和面试成绩达到录取分数线,顺利被同济大学法学院录取。

突破人生的“不可能”,就是英雄

面对邢益凡们,你只能发自内心地去赞叹。能够有今天的成绩,一定是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他们重新定义了“生命力”。

一个健康体魄的人,可能在碌碌无为地浪费时光,而他们则争分夺秒,没有浪费一丝生命。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了人的局限。

对于邢益凡,网上有人评论,“对社会作用不大了,但对他个人还有很多意义”,这种认识,体现的恰恰是另一种局限。

邢益凡完全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甚至可以大胆预计,邢益凡的成就,肯定会超过很多网上的键盘侠。

但是归根结底,我们被邢益凡们感动,并不是因为他立志“成为霍金”,并不是他考上了多好的大学。

是因为他们的现在,因为他们在当下的努力以及他们对自身局限的克服和超越。在人生的道路上,突破了那么多“不可能”,就是英雄。

本栏目接受作者投稿,请直接在后台留言。我们静候您的佳音。

【内容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等

【主播】张家驹

【录制】彭晓

【校对】牟元凯

编辑 洪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