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欢迎来到【高训工控】专业课堂
第90期
本期由叶老师为大家带来
制作Arduino智能小车(二)
电机的驱动与开关控制
在上节讲解电机的课程中,我们了解到电机均有自身额定参数,要让电机正常运行,就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的驱动电压与电流。
那么我们使用的arduino开发板,它的各个引脚能够输出多少功率,是否符合驱动电机的要求呢?根据官方手册,arduino开发板中输出电压为5V,而每个信号引脚的额定最大电流为40mA,Vcc和地的额定最大电流为200mA。更详细的可以参考下图:
图中标明了开发板的主控芯片各个引脚的电流限制,各引脚组的灌电流(sink)总上限为100mA,拉电流(source)总上限为150mA,而单个引脚,最大额定值为40mA,建议值为20mA。
而看回电机,就算是玩具常用的微型130电机,其额定电流的需求也得200mA左右。直接将电机连接上开发板来驱动,是不现实的,就算能勉强驱动起来一个,也会过分占用板,导致其他引脚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令芯片烧坏。
通过开发板控制电机的驱动
事实上,不仅仅是Arduino,其他类型开发板的各个引脚的输出功率也是很低,这是因为对于开发板而言,其引脚的输出是作为控制信号来使用,而非作为元器件的驱动电源来使用。
那么要如何通过开发板来实现对电机的驱动控制呢?这时可以使用三极管、MOS管这类电流控制元件搭建一个开关电路,从而实现开发板的小功率输出信号对大功率驱动电源的控制:
NPN型三极管开关电路
三极管具有三个电极:基极(b),集电极(c),发射极(e)。基极就像是一个阀门,阻隔着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通道,这道阀门由小功率电源控制:当电压Ub符合条件时,阀门打开,大功率电源的电流得以在通道间流通;这时基极电流Ib越大,阀门打得越开,流过通道的电流便越大,此时为三极管的放大状态;当Ib大到一定程度,阀门完全打开时,流过通道的电流达到了最大值,此时为三极管的饱和状态。
而三极管又分为NPN型与PNP型,主要差别在于电流方向与电压正负的不同:
在NPN型中,当基极电压比发射极电压大于导通值(一般为0.7V)时,三极管就导通,电源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VCC→GND);而PNP型则相反,发射极电压比基极电压大于导通值时才会导通,电源电流由发射极流向集电极;
下图就是通过NPN型三极管搭建的一个简单的开关电路:
其程序代码很简单,就是令引脚输出高电平信号,从而令三极管导通,使得9V电池的输出电源能够驱动电机运转:
MOS管开关电路
MOS管也称为场效应管,是基于三极管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电子元件。与三极管对应,MOS管也有三个极:栅极(G)、漏极(D)和源极(S),对应三极管的基极(b),集电极(c)和发射极(e);基于内部结构,分为N沟道型和P沟道型(对应三极管的NPN与PNP):
N沟道型MOS管原理图,通过对GS两极之间施加正电压(如对栅极输入高电平信号),令载流子(带负电的电子)在N型导体间集中,进而构成D、S两极之间的N型导电沟道,实现导通。
P沟道型MOS管原理图,如同三极管的NPN与PNP,在极性上相反:通过对GS两极之间施加负电压(如对栅极输入低电平信号),令载流子(带正电的空穴)在P型导体间集中,进而构成D、S两极之间的P型导电沟道,实现导通。
MOS管与三极管最大的不同在于,三极管是通过基极电流Ib来控制阀门的开关程度,而MOS管是通过栅极电压进行控制,所需功耗远低于三极管,灵活性更佳,更适用于大功率、大电流的电路。
下图就是通过N沟道型MOS管搭建的开关电路:
本期文章就到这里,通过本期文章,希望大家对开发板如何实现对大功率元器件的控制有一定理解。当然,本文仅提及了简单的开关控制,要如何实现电机的正反转切换、速度调节,请继续关注公共号收看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