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托起了连州的希望|教师节特别报道

南方+ 记者

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连州教师,时刻以教书育人的情怀,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和“筑梦人 ”。

在这个充满敬意的日子,南方+记者聚焦连州教师群体,讲述他们的从教故事,致敬他们的教育人生,同时向连州全市3761名教师说一声:“教师节快乐!”

扎根乡村28年的教师赵贵英

“新八村位置偏远,没有老师愿意去。我还没毕业时,学校老师找我说开学半个多月了,还没老师来——后来我就回到那里当教师。”

“小小手,放桌面,小眼睛,看电视。”9月6日,连州市三水瑶族乡民族小学教师赵贵英正在给二年级(1)班的同学们上班会课。多媒体教学电视机上正在播放赵贵英老师在过去收集的孩子们在家里做家务、课间做体操和画画时照片所制成的视频,“看到孩子们这么认真,就忍不住拍些照片记录。”赵贵英笑着说。

扎根乡村教育28年的赵贵英。张晓欣 摄

扎根乡村教育28年的赵贵英。张晓欣 摄

民族小学位于三水瑶族乡云雾村,学校距市区五十余公里,是该乡仅有的一间学校,共有166名小学生和18名教师。学校不远处是二广高速丰阳三水路段的高架桥,连江河水在校园旁流淌而过。

赵贵英是二年级(1)班和六年级(1)班的语文老师,兼二年级(1)班班主任。1993年从连县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的三水瑶族乡新八小学任教,2005年调到三水民族小学,期间一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28年。

说起为何选择回到家乡当教师时,赵贵英回忆道,“当时,新八村位置偏远,没有老师愿意去那里教书,还没毕业,新八小学的老师来找我,说开学半个多月了,我们那里还没有老师来。后来我就到那里当教师,给孩子们上课。新八小学教学点撤并后,就到三水民族小学教书了。”

在语文教学之余,她还是学校心理辅导师老师和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的老师,始终关注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同时还到学生家里去家访,了解学生生活近况。在赵贵英2020年4月份的朋友圈,记录着当时的家访,“今天跑了好多个村,很高兴见到我的孩子们了啦!去烟竹坪路小弯多,有惊无险。”

“留守的孩子们缺乏家长陪伴和指导,要和他们多聊天,多陪伴他们,隔代教育的情况也多,要多给予他们学习上的辅导。”赵贵英说。

赵贵英在家访。

赵贵英在家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赵贵英老师和学生们的努力下,她所带的2019级毕业班的语文期末成绩在连州全市排名第一。2018年,她被评为连州市优秀班主任;2020年,她被评为年度连州市优秀教师;2020年,被评为清远市优秀乡村教师和连州市六年级语文“教学能手”。

在三水民族小学校长黎清眼中,赵贵英是一位非常实干的教师,“她有一句常说的话就是‘干就完了!’,2019年的时候,赵老师就根据学生情况到学生家里家访,给他们辅导作业,跟踪家长是否有陪学生阅读等,赵老师能取得这个成绩,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暑往寒来春复秋,在乡村小学教师这一岗位上,赵贵英一干就是28年。她一直脚踏实地,默默扎根在乡村教育。“当老师很开心,能够在家乡当老师更开心啦,土生土长的,和小孩子们打成一片,早就当成朋友了。”

“90后”教师曾晓

“如何让这里的孩子们学好英语是一个难题,当然啦,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挺享受站在三尺讲台的感觉的。”

如果说赵贵英老师是扎根在连州山区教育的一名“老将”,那么曾晓老师就是一名“新兵”。今年3月,“90后”教师曾晓横跨广东南北,从沿海的阳江市来到连州市大路边镇这个粤北边陲小镇,成为山塘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师。

山塘中心小学落在几乎是广东最北部的群山之间,海拔600多米,从学校向外望,视线穿过校外的几座矮房,可以看见对面山头用于发电的风车迎风缓缓转动。校长唐方年介绍,山塘中心小学是大路边镇山塘片区附近唯一一所完全小学,目前有学生541名,教师30余名,英语教师仅有3名,要负责4个年级11个班的英语教学。

从沿海阳江市来到连州市大路边镇这个粤北边陲小镇的曾晓。张晓欣 摄

从沿海阳江市来到连州市大路边镇这个粤北边陲小镇的曾晓。张晓欣 摄

曾晓毕业于广东金融学院,毕业后在阳江市一所私立中学当了3年英语教师。现在她除了是山塘中心小学六年级3个班和三(2)班的英语教师,还兼任六(3)班班主任,同时还任教班里学生们科学与技术、道德与法治等课程。7日,记者在山塘中心小学见到了这位年轻的山区教师曾晓。

坐着38个学生的六(3)班教室里,曾晓正用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学习新学期的英语单元课程,不时提问学生们问题和带读,标准的英语发音,热情的性格,受到同学们喜爱。

“班里的孩子很多是没有条件到外面上学的留守儿童,缺少家长陪伴和家庭教育,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也相对也较差。”曾晓说,“教他们要更用心,在课堂上要多进行小组pk提问等互动,提高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感到学英语有趣,学生们才会主动去学。”

曾经有位在外工作的家长对曾晓老师说,希望老师能对孩子的教育管严一点,他在外工作“鞭长莫及”。“‘鞭长莫及’四个字很‘扎心’,也是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现状,这需要多和家长沟通,和他们讲讲孩子们在校生活和成绩,希望他们能给孩子多点关心。”曾晓说。

在山塘中学就读的高年级学生,有部分是从各自然村教学点升学上来的,没有上过三年级英语课程就直接开始学习四年级内容。“这些学生会觉得学习英语难,不是因为知识点难,而是因为心理压力,觉得以前没学过,就和其他有基础的同学学习同样的知识,所以会觉得学习英语很困难。”在教学点升学上来的学生大多数也是住宿生,曾晓就利用上晚修时间,从简单的字母ABCD教起,给他们补上基础英语知识。

曾晓说,她挺享受三尺讲台的感觉,看到学生进步很欣慰。张晓欣 摄

曾晓说,她挺享受三尺讲台的感觉,看到学生进步很欣慰。张晓欣 摄

坚守在山区教育一线,不是一件易事。“这边比较偏远,购买生活物资方面没有那么多选择,买肉菜的话,一般等到赶集日会多样点,平时很少青菜卖。一开始听不懂这里的方言,蚊子特多特狠,在这里生活一段时间后,慢慢就适应了。”曾晓说,如何让这里的孩子们学好英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也是一个难题,“当然啦,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挺享受站在三尺讲台的感觉的,看到学生进步也很欣慰。”

“这几年学校招进了一批像是曾晓老师这样年轻优秀的教师,他们安心扎根在这,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虽然在山区教育存在不少难题,但是在他们身上也切实感受到了山区教育的希望。”山塘中心小学校长唐方年说。

“夫妻档”教师:陈木彬、郑亮秀

“我们常一起共同探讨一个教育案例,怎样才能教育得更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出来,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我一直期望我培养的孩子会是一个温暖的人,也能传递温暖!优秀传递优秀,温暖传递温暖,真情传递真情,自信传递自信……一直传递下去。那是我觉得最幸福的事了。”在收到曾经教过的学生发来长段表达感谢的信息后,郑亮秀老师在朋友圈写下这些文字记录自己的心情。

郑亮秀是连州市北山中学八年级(26)和(27)班的语文教师,兼八年级(27)班班主任,她的丈夫陈木彬是连州市慧光中学副校长、八年级(11)班的数学教师,同时任连州市教育局创文办主任。作为教师“夫妻档”,他们二十余年如一日,耕耘在教育岗位上。

作为教师“夫妻档”,陈木彬、郑亮秀二十余年如一日耕耘在教育岗位上。

作为教师“夫妻档”,陈木彬、郑亮秀二十余年如一日耕耘在教育岗位上。

去年中考,郑亮秀老师所带九年级(16)班学生包揽了连州市中考语文科成绩前三名,总分第1、第2、第4、第5、第6名也均是她的学生。取得如此亮眼成绩,但作为教师,夫妻二人都认为教育应该摆脱功利性,回归初心,要引导学生成长,关注教育能为学生带来什么。

“文字是非常有力量的,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需要好的文字滋养心灵。”课堂教学中,郑亮秀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在每个星期一节的阅读课上,她带领学生们阅读经典和进行主题阅读,让学生们体验阅读、爱上读书。

作为慧光中学副校长,陈木彬关心每个孩子在个性上的完善和全面发展,“除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优,我们还提出评‘慧光之星’、‘文明之星’、‘奉献之星’、‘体育’之星等,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每个孩子都能拿奖状回家。”陈木彬说,印象深刻的是曾教过的一个男同学比较调皮,但是他有个很好的优点是在同学们搞清洁时会去帮忙,“后来我们评了他一个‘奉献之星’,这是他小学到初中第一次拿奖状回去,他觉得很开心,家长非常高兴。”

在教学工作中,两人更是最佳拍档。“因为都是教师,我们常一起共同探讨一个教育案例,怎样才能教育的更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出来,一起相互促进、共同成长。”郑亮秀老师说,例如在今年5月份开展“积极教育 爱护眼睛”家庭教育和主题班会活动时,在准备过程中他们一起合作设计班会流程,共同定稿。

郑亮秀与陈木彬参加“积极教育 爱护眼睛”家庭教育和主题班会活动。

郑亮秀与陈木彬参加“积极教育 爱护眼睛”家庭教育和主题班会活动。

“当要上公开课、示范课时,我们经常备课备到深夜,妻子会注意到文字颜色和底板怎么让人看得舒服,会给我一些制作课件和版面设计的建议,让课件更赏心悦目更生动,上起课来效果也好很多,这是实实在在的帮助。”陈木彬介绍,自己也会常和妻子分享外出进行教研培训时候的所获,联系工作实际,一起思考怎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孩子们更喜欢。

谈起教学中暖心的经历,两位老师觉得幸福感满满,“一些优秀毕业学生会回到学校,分享成长故事,对学弟学妹们学习产生了正影响。”陈木彬说,作为一名教师,在这其中看到了教育是一种延续,一种传递。“在每年教师节和过年会收到学生发来的温暖又动情的祝福,觉得能被学生惦记很幸福。”谈及此,二人嘴角带着笑意。

对于未来的期望和设想,两人希望做一些教育类社会公益活动,目前他们是清远市“积极教育”讲师和连州市“慧•悦”家庭教育讲师。“我们希望能向家长们分享一些家庭教育的体会,把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传递给家长,让家庭教育得到重视,结合创文为连州和谐发展、创建连州本地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作出自己的贡献。”陈木彬说。

【撰写】张晓欣

【通讯员】李旭华

【策划/统筹】黄津

二维码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冯志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