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7月份我一直带着套管,无法说话,呼吸都感到困难,非常难受。现在终于可以摘除套管,自由多了!”80岁的林老激动得像个孩子。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以下简称慢阻肺)10余年的他遭遇突发脑出血,并发气胸、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后因年龄太大且肺部基础疾病严重而无人敢替他拔“管”。广东祈福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刘云松主任的指导下,林创明主治医师胆大心细、精心医治,控制感染、呼衰后,用“小管”替代气管切开导管,逐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待他能正常呼吸后一举拔掉小管,病情得以控制,目前已顺利出院。惊心10多年慢阻肺 牵出多种重症病患有慢阻肺十余年,林老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气促咳嗽的频率越来越高,广州的空气已经不适合他,需要搬到清远呼吸大自然。2021年1月份他突发左侧肢体乏力、晕厥,CT检查证实基底节区脑出血,被紧急收入清远某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住院期间,肺部基础疾病再次加重,并发气胸、肺部感染,需要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80岁的高龄,多器官损伤,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他的左侧肢体已经偏瘫,年龄又大,这叫我们怎么办才好?”,一个月下来,病情并没有得到好转,林老家人于是转院求助广东祈福医院重症医学科。惊喜得遇良医 多舛命运强逆转“慢阻肺合并严重感染,肺大疱合并气胸,这个肺基本就是千疮百孔了”,主治医师林创明表示:“保证通气,控制感染作为救治方案的第一步,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反复纤支镜吸痰,针对性使用抗生素”。考虑肺大疱破裂导致气胸,请胸外科行肺大疱切除。然而刚开始麻醉诱导,林老就出现低血压,显然他的身体状况很可能已经无法承受手术。经过全科再次讨论,林创明给予“胸膜黏连术”:在胸膜腔内注入药物促发胸膜粘连,间接促使肺部破口逐渐闭合。气胸渐渐消失了。在治疗过程中,林老又出现多重耐药细菌感染,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林医师一方面予以调整抗菌药物,一方面给予行气管切开和纤支镜治疗引流痰液,然而,肺部的感染仍然反复加重,难以彻底根治。
十多年的慢阻肺使林老的肺功能严重丧失,病情极易反复,每一次急性发作都可能危及生命。为尽最大可能挽救老林,重症医学科发挥三甲医院师资雄厚优势,邀约特诊科及康复科协助。康复科王立银、李芸江医生一方面给予行手法呼吸康复训练,一方面采用“膈肌电刺激”等方式改善患者膈肌功能,增强呼吸力度,改善肺功能及气喘气促等现象;全国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徐成贺特诊两次,先给予大青龙汤发汗解表兼清里热,而后给予固元方固本培元,扶助正气。经过精心治疗后,林老烧退了,气促缓解了,肺部感染终于得到有效控制,整个人也精神起来。为方便家属照顾,林老转回广州市区内一家医院继续治疗。但在外院治疗两个多月,辗转了四家医院,林老的气管切开导管均未能拔除。家属于是再次联系林创明医师,要求回广东祈福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惊奇“小管”大用 托起自主呼吸新希望面对林老的“80高龄”和“多年的基础疾病”,肺功能极差,拔管确实存在呼吸衰竭以及痰液窒息等风险。在充分评估林老的病情后,刘云松主任再次指示,邀康复科行呼吸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固本培元,增强体质,林老气色逐渐好转。但面对一个肢体偏瘫和多年慢阻肺的人,骤然拔管风险太大。有没有一种既可以拔除气管切开套管又能保证安全的两全法呢?林创明医师和刘文洁护士在科室现有材料中终于找到一根材料柔软、长度适中且内径可以容纳吸痰管的导管,修剪到合适的长度,前段塑型后置入气管切开口替换原有的气管切开导管,后端连接开关,万一出现呼吸困难或痰液堵塞等紧急情况时,只要打开开关就能立即进行处置。
“这管比原来的气管切开导管小很多,没那么难受,且开关外置,触手可及,我心也比较安稳。难得林医生能想出这个妙招,想尽办法来帮我解决病痛,太感谢他们这个医护团队了”,这是林老内心真实的感受。
一周后,林老各方面体征恢复良好,顺利拔除小管,调养几天后就出院了。从之前的岌岌可危到如今的良好状态,林老的家属都看在眼里,制作锦旗赞誉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高超技能和爱心。“林老这身病,是因为年轻时的长期吸烟,加上没有系统性治疗,病情才逐渐加重。健康是我们的一切,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早检早查早治,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回报。希望每个人都能爱惜自己的身体!”林创明医师向大家发出呼吁。文章来源:南方网
温馨提醒: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