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我穿越了,短短两个月时间,我们学校由原来的残旧局面变成如今的现代化,感觉像是做梦一样。”在石角镇龙南中心小学里水教学点,今年54岁的语文老师陈社容惊奇地发现,短短一个暑假,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她感到很震惊。而这是佛冈实施“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
石角镇龙南中心小学里水教学点校园环境实现大改观,孩子们在新校园开心玩耍。程浩 摄
今年暑假期间,佛冈县各镇中心小学主动作为,把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按照“一校一方案”的原则,共投入资金280多万元,对全县12所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整改,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提高佛冈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水平,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一校一案”改善办学条件
12所农村小规模学校焕然一新
石角镇龙南中心小学里水教学点,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原名云从社学。学校占地面积14333平方米,建有1幢3层的教学楼,共有课室12间,9月,一共有教师5人,学生42人,其中一年级新生16人。由于校舍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关校舍、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已较为残旧。
石角镇龙南中心小学里水教学点,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原名云从社学。程浩 摄
今年暑假,为进一步改善佛冈县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根据乡村振兴等相关要求,佛冈县教育局对全县12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启动“一校一案”整改落实方案,此次改造的重点是对学校课室地面、灯光照明、课桌椅及电教设备等进行统一改造及更新,对具备条件的学校建设一条60米塑胶直跑道,配足配齐教学仪器等设施设备,而里水教学点环境提升项目被纳入其中。
石角镇龙南中心小学里水教学点内,老师带着学生开展游戏。程浩 摄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水教学点热闹繁忙,学校和施工队全力抢抓暑期“黄金施工期”,全面铺开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基础设施。在里水教学点,学校的课室内购置多媒体电教平台、换新学生课桌椅,地面铺设防滑瓷砖,按标准改造课室照明,实现了升级改造。校园内改建了综合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建设了一条60米4跑道塑胶直道跑道、足球场和篮球场,校园环境实现了大变样。
在石角镇龙南中心小学里水教学点,老师带着孩子在新的运动场内开展阅读活动。程浩 摄
“新学期我来到学校,就见到学校变得漂亮了,多了很多花花草草,课室也更加明亮。还有足球场和跑道,我们在这里上体育课玩得很开心”。在里水教学点读三年级的黄同学说。
开设武术等特色课程
计划打造特色教育学校
云从社学之名源于“云生从龙,风生从虎”之句,词源简语为“云龙”,意为社学培养如龙似虎的人才。以此为由,学校确定了“立云龙之志,兴社稷之学”这个办学理念。
新学期开学后,看到宽敞明亮的校园,干净整洁的课桌和现代化的运动场,42名学生欢欣鼓舞,学生和家长也为眼前的新变化感到很开心。在陈社容看来,有了好的教学环境,抓好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新任务。
佛冈开展农村小规模学校改造后,石角镇龙南中心小学里水教学点课室升级改造,孩子们用上了多媒体电教平台。程浩 摄
此前陈社容曾在班上尝试开展的音乐公开课、跳鬼步舞等特色活动,这些都获得孩子的喜欢,如今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学校有现代化的新设备和新场室,陈社容与里水教学点负责人谢玉香商量后有了新计划,他们打算通过开设特色课程,从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养孩子的教育素养,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谢玉香介绍,里水教学点计划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引入武术等传统文化,开设非洲鼓等艺术课程,让里水教学点成为龙南片区低年级特色教学的示范点。
在石角镇龙南中心小学里水教学点,老师带领孩子在读书角进行阅读。程浩 摄
里水村的孩子一直都有在家劳动的习惯,谢玉香计划通过在学校内开辟一个劳动基地,让孩子通过劳动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勤劳的品质。龙南武术也是当地的传统文化,在课程设置上,谢玉香希望通过将武术纳入体育课程,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立德立志的精神。
“在艺术课程上,我们将开设非洲鼓兴趣班,让孩子都参与到音乐课程中,感受音乐的律动,培养艺术素养。”谢玉香说。
在陈社容老师看来,里水教学点将要开设的这三大类特色课程都很贴合孩子的实际需要,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开花的种子,她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艺术的浇灌下健康成长。
【记者】程浩
【通讯员】邓坚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