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实验学校:盘活教师资源,为学生创造出彩人生

佛山大课堂
+ 订阅

“初为人师的我们,有热情、有活力,但最缺乏的是经验。今天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向资深教师学习的平台,我们深感荣幸。”9月7日,佛山石门实验学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仪式,青年教师代表杨晨向前辈们发出最诚挚的敬意。

作为佛山一所名校,石门实验学校现有232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教师43名,各类骨干教师(包括名班主任)97人,并有阳智平名校长工作室、语文名师工作室、数学名师工作室、英语名师工作室、政史地名师工作室、物化生名师工作室、音体美名师工作室、信息学名师工作室等全学科名师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均由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担任主持人。如此雄厚的师资条件成为支撑学校锻造“扬长教育”特色品牌,打造教育部“未来路线图”领航实验学校(佛山唯一)重要基石。

石门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阳智平认为,学校将学生成才、教师发展的出彩人生,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学校以党员教师为骨干,打造出面向未来的“扬长教育”品牌创建团队,在2020年南商教育基金评选活动中,荣获“突出贡献奖”。

“青蓝成长工程”为学校注入发展活水

青年教师易晓静还记得自拜师陈英老师后,陈英就一直手把手带领她成长,“陈老师指导我备课,指导我上公开课,指导我出卷命题,每一次我在工作上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师父给我鼓励和信心,让我有冲破困难的勇气。”

像易晓静这样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教师,石门实验学校将他们视为学校发展的重要资源,“青蓝成长工程”就是一项重要投入。

目前,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该校教师团队也在不断壮大。2019年,在整体迁址扩建至太平新址后,石门实验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壮大专业教师队伍,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学位。依据南海区大城良师发展规划,学校依靠推进“青蓝成长工程”计划,让资深教师更好地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工作。

作为学校“青蓝成长工程”推进领导小组的小组长,阳智平表示“青蓝成长工程”目标是根据教师职业发展模型,把教师成长分为五个阶梯。以一学年为一个阶段,逐段考核,以引导青年教师逐级而上,不断进取,尽快成才。“对于刚毕业的新任教师,要求一年过关,两年比较熟练,三年熟练,五年成长为骨干教师。对于资深教师,既要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亦要推动教育科研,发展自己成为能手教师、专家教师。”

综上所述,石门实验学校的“青蓝成长工程”,不仅是青年教师通过师徒结对,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还是资深教师在“传帮带”过程中,与新学徒共同进步的过程。

目前,该校的“青蓝成长工程”已结出累累硕果。

李国豪老师正在给学生上编程课。 石门实验学校供图

李国豪老师正在给学生上编程课。 石门实验学校供图

当时,教龄仅有一年的李国豪,参加信息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夺得大沥镇、南海区、佛山市三级第一名。教龄三年的龙丛,参加综合实践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夺得大沥镇、南海区、佛山市第一名,代表佛山参加广东省赛,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在大沥镇、南海区级别的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学校的老师大部分获得一等奖。教龄两年的何樱桃参加广东省生物概念教学获得一等奖。

“智慧型班主任”团队为学校培育英才

“扬长教育”是石门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在国内享有盛誉的知名教育品牌。2019年12月学校承办教育部第四届学校(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扬长教育”论坛,面向全国分享特色办学经验。

“我们从‘单纯育分’走向‘全面育人’,通过‘扬长教育’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阳智平看来,实施“扬长教育”的关键问题是解决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为此,他提出了“石门实验学校大社区”理念,将学校、学生、家长、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深度参与教育过程、贡献教育力量,这也成为推进“扬长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保障。

今年9月刚开学,学校就制定了一套班主任培训方案,希望通过打造“智慧型班主任”团队,为学校培育英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套培训方案里,既有石门大讲堂(专题讲座),它包括了宿舍管理、家校共建、师生理念培养等内容,也有石门好班会(主题班会),包含了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文明礼仪等课程。所有的项目都是为了让青年班主任尽快适应教育新发展理念,搭建一个家长、学校、学生互促共荣的关系。

另外,学校已连续举办11届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在书面测试、班会课设计、教育成长故事、情景答辩过程中培养优秀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和骨干,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阳智平说,为更好地推进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素养,学校必须提供这样的培训课堂。

石门实验学校对班主任不遗余力的培养是有收获的。在第七届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中,青年教师戴鑫贻不仅在大赛上获得成长故事叙述、情景答辩两个单项一等奖,更斩获综合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教育理念没有对错之分,也不存在完美一说,只有对科学性与实效性的不断追求。真正的德育发展,不能停留在完成任务,而是要有理论高度,形成体系推广。”戴鑫贻说。

用活师资打造“未来路线图”领航实验学校

随着“数智时代”的来临,课程、空间与技术的融合创新成为打造未来学校的重要途径。作为教育部“未来路线图”领航实验学校(佛山唯一),石门实验学校以“智能化、现代化、未来感”为特色,优化智慧校园新系统,推进智能选课系统、教师智慧助手,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研究;完善VR实验室、智慧书法室、生命体验馆、天文地理中心等数智化学科场室,拓展开放式阅读区域、劳动教育基地、科创项目孵化平台,以丰富的资源、融通的空间、真实的情境,面向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此,石门实验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配置,还从外部调集“最强大脑”予以协助。

石门实验学校就与石门中学构建了师资培养和初高衔接的共同体。如正高级教师江涛、全国信息学金牌教练梁冠健是两个学校共享的信息学导师,他们经常参加石门实验学校的教研活动,亲自给石门实验学校学生上课,实现了信息学人才培养的初高中无缝衔接,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多次夺得广东省第一名。

作为石门中学信息学创新班的重要生源基地,石门实验学校近年来已有9名信息学特长生保送清华、北大,其中有4人进入这两所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火箭班”——图灵班和姚班。

“早在学生初中阶段,石门中学的导师便密切关注我校优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给予多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学校也传承、借鉴了石门中学先进办学思维和人才培养方式。”阳智平表示,石门实验学校每年近三成毕业生考取石门中学、逾四成学子入读佛山市卓越高中,并展现出了强大的高中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这不仅是扬长教育的结果,也是初高中老师6年来紧密联系、共同关注的结果。

■教师感悟

中学英语高级教师阳智平:

在“扬长教育”里老师既是导师也是学生

在“扬长教育”里,老师既是导师,也是学生,在扬长课上,教师突破自己本身的专业领域,以自己的专业外特长爱好,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样的课程。另外,学校积极引进校外优秀教学资源,如非物质遗产藤编工艺、机器人、无人机等,让学校形成了乐教乐学的良好风气。我认为学校是要通过“扬长教育”,使SMES育人理念不仅用在学生身上,更用在教师身上,促进他们不断完善自我。

作为石实的老师,不仅要用好科技、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和使用工具,做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使教育教学更加有效、高效。同时尽量能够开发适合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小程序,使学生更好地利用科技提升学习技能、学习素养和学习效果。

中学政治高级教师杨惜从:

用品德引领学生做到身正为范

作为政史地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我主动担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每带一批徒弟,都会从教学计划到命题环节进行详细指导,自己也会做范本让徒弟模仿学习,并要求他们提前完成各项指标。另外,我也引导徒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用良好的品德引领学生,做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把教育做成事业。

南海区优秀青年教师李国豪:

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策略新手段精益求精对待课堂

自己每天都比预想中的多做一点点,并在空余时间,不断地学习与研究新理论、新策略、新手段,主动寻找并制作教学资源。另外,无论是对课堂还是对作品,我都用精益求精态度去对待,做出最好的结果。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尹辅华

编辑 熊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