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看视频
每分钟按压100—120次,按压深度5—6厘米,做5个循环……在东莞市红十字水上救援大队陈伟祥队长解说下,李伟凤完成现场防溺水救援演练中的心肺复苏动作演示。
“防溺水演练很有实操性!”看完现场演示,学员黄先生说道。防溺水应急救援技能是保证人身安全的重要防线,9月8日,2021年东莞市文旅行业应急安全知识培训暨防溺水救援演练在大岭山森林公园湾区自然学校举行。
活动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各直属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人,各镇街(园区)负责旅游业务工作人员,负责文化市场工作人员,A级景区消防责任人等15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此次培训,是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部门推进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之一。
救援行动需谨记“5+1”原则
本次培训活动安排紧凑、内容丰富,邀请了多位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授课采取喜闻乐见的多媒体课件方式,包括现场教学、知识普及、设备介绍、案例分析等形式,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的重难点剖析,深入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应急医疗救护知识培训,防溺水救援演练等课程环节。
为增强景区工作人员防溺水应急救援意识,活动邀请东莞市红十字水上救援大队专家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防溺水救援演练和学习。授课老师结合水域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作了详细讲解,分析预判了存在的隐患,实地展示了救生四式、借物救援、活饵救援、拖带救援等水上救援演练项目,为防溺水救援提供了科学指引。
“救援者应该绕到溺水者的身后,防止溺水者突然抱住自己,产生危险”。在水上救援演练项目中,一名“溺水者”身陷水域,救援者随即跃入水中展开救援,陈伟祥通过真人实地演练详细说明了在溺水救援过程中的“5+1”原则,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为第一前提,通过“叫、伸、抛、划、游”五个基本步骤即大声呼救、伸竹竿、抛救生圈、划游艇、下水游泳救人等步骤实施救援行动。
“借物救人”妙招多
“当自己不慎入水,需要大声呼救获得注意,此时救援者可以利用身边道具如竹竿、衣服、裤子等物体伸过去救援。如果溺水距离较远,就要及时将打湿的绳子或水桶抛过去,溺水者此时需要将桶口朝下或者拉住绳子背对救助者来保证自身安全。”陈伟祥强调,在情况紧急、没有救生艇或救生圈等救生物体时,可以利用身边物品尝试救援。
陈伟祥提醒,“借物救人”能够在充分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救援行动,但是也需注意救援细节,如伸竹竿时不能直接打过去或者插过去,需要在水面上平移至溺水者面前以保证不会对溺水者造成伤害,同时在进行救援工作前需谨慎思考,以受过专业训练人员意见为准,尽量团队合作。
施救技能收获丰
“原来很多时候,不需要自己下水,身边物件就可以用来救人!”活动尾声时,一名女学员感慨道,学习完整场活动,她表示收获颇丰,“我感觉自己的基本救人技能得到提升,心肺复苏也可以用在其他非溺水的场景,掌握这项技能很有必要。”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举行应急安全知识培训和救援演练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全市文化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和游客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应急救援实操技能,提高文旅企业快速、稳妥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有效防范涉文旅突发事故发生。
夏季是溺水事件多发季节,本次活动通过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全市文旅行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了他们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充分调动了文旅行业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撰文】章倩倩 龚菊 龚名扬
【图/视频】龚名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