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桑梓!九江乡贤凭何誉满岭南?

南方+ 记者

九江添新路,乡贤润故土。近日,位于南海九江的上西大道改造项目正式通车。这条5.5公里的道路,由九江乡贤关杰初伉俪捐赠550万元改造完成。

城乡面貌的提升,彰显了蓬勃的乡贤力量。数百年来,历代九江乡贤怀抱家国情怀闯荡世界,满怀家乡情感回报桑梓,成就了九江“著名侨乡、誉满岭南”的传世口碑。

南海区九江镇城市面貌。  通讯员供图

南海区九江镇城市面貌。  通讯员供图

如今,更多新生代的九江乡贤正沿着父辈的足迹,加入这股德润桑梓的大潮。他们在一座座桥梁、一所所学校、一家家医院、一桩桩实业身后,践行着心系家国、情牵故土的初心。

这是侨乡的传承故事,更是时代的动人音符。

起源于宋元之间的南海九江,是一个具有800多年历史的古商埠和历史文化城镇。根据《九江儒林乡志》记载,九江乡自宋咸淳间始渐有田庐,至明二百七十余年间,乃大为发展,人才士绅辈出。他们进则为官,为社稷贡献,退则为绅,建设地方、教化乡土。儒林乡这个地名,就是对这群士绅的尊崇和纪念,也是九江这片土地精神和价值的最佳体现。

其中,陈万言是九江颇有德望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他生长于明代中叶,在外为官,成绩斐然,在回归家乡之后,更是热心公益,创建九江大圩,启动修筑东方围等水利设施,这些地名和建筑,至今仍能在九江土地上找到。

南海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地方,九江则是南海“向洋而兴 走向世界”的出发地。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造就了九江人开放进取、闯荡世界的冒险基因,也成就了九江在水运时代呼风唤雨的历史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南海如今40多万海外侨胞,其中半数是九江人。20多万九江乡亲分布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代又一代的华侨从这个古朴繁华的古镇走出去,散落世界各地,而在他们心中,儒林之乡的精神传承以及沉淀在心中的乡情永远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精神牵挂。不少九江乡贤心系家乡。他们把自己的热忱变成故乡的一座座桥梁,一所所学校、医院。

现在的九江侨乡博物馆,原名吴慎德堂宅第就是地标见证。该馆是由越南华侨吴赓南及其兄弟吴畅如所兴建,始建于1887年。

吴赓南自十几岁便到越南谋生,在越南的业务包括进口大米、药材、矿产、铁路、运输等等,发家致富后,在40岁又回到家乡,兴建了吴慎德堂宅第。

作为一名热心公益的爱国华侨,吴赓南是旅港南海九江商会创会发起人之一。他曾支援孙中山革命,出船队从越南海防运军需物资经香港到内地,后被日本军发现炸沉。此外,他还慷慨资助家乡创设慈善机构——万善堂、九江方便医院,为贫弱病人赠医施药。

从古至今,九江乡贤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也形成了优秀的乡贤文化。当下的九江已从桑基鱼塘的农业镇变身成万众瞩目的制造业之城,在这个过程中,一批从九江走出去的求学者、致仕者、从戎者、经商者传承了九江优秀乡贤文化,他们反哺故土、回报家乡,成为公益慈善中的“先行者”。

走进九江镇儒林第一小学,迎面便可看到一栋楼高六层、占地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该楼是旧楼改造重建扩容,于2019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大楼共有36个场室,可为招生片区提供600个优质学位。

这栋教学大楼是由九江旅港乡贤吴碧捐资600万元港币助建的。自2002年吴星可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该会会长吴碧一直致力于家乡的慈善公益事业,近年来,共捐资约2300多万元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惠及九江医院、九江颐养院、九江慈善基金会及扶贫济困等多方面。

距离儒林第一小学不远处的九江上西村里,也矗立着一栋三层高的大楼,这座大楼主要用作文化活动中心。几年前,上西村每当要举办大型活动时,往往苦于没有“像样”的文化活动场所。九江乡贤关杰初得知之后,拿出超1350万元,为上西社区6个经济社建设了文化楼、文化馆。

公益回扶、人气回聚,这些新生代乡贤的身影出现在乡村建设、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他们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今年高考,九江镇覃锦瑶、孙鹏两名学子被北京大学录取。为了鼓励两名优秀的九江学子继续努力学习,发扬拼搏精神,关杰初、吴绮兰伉俪亲自登门探访、慰问两名优秀学子,并为每位送上20万元奖励金。关杰初介绍,只要是九江镇户籍的高考生,考上清华、北大,计划每人奖励20万元。

心系桑梓的关杰初,不遗余力支持九江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合计捐资超过1亿元。


新乡贤出得来、立得住,也有赖政府创造的好条件、好环境。

南海区九江镇城市面貌。  通讯员供图

南海区九江镇城市面貌。  通讯员供图

2013年,南海区政府启动“家·南海桑梓情乡贤反哺工程”,以“为家添力、为家添智、为家添美、为家添彩”四大计划,鼓励广大海内外乡贤积极参与南海建设,并发挥海外乡贤的“智囊”作用,带动南海社会管理理念的提升,宣传推动南海在海外的知名度。

九江镇近些年也积极搭建平台,引导乡贤参与到乡村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让乡村成为乡贤发展的大舞台。在场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着力,为乡贤开展利于乡村发展的事务提供必要的便利。

今年8月,由九江镇委镇政府统筹、关杰初伉俪捐资并建设,分批对江滨社区和23个农村社区部分主干道重点路段进行沥青罩面和安全标识改造提升,计划改造100多公里。

100公里是什么概念?是九江到桂城路程的两倍多距离。假设骑车时速能达到30公里,也要不间断的全速骑3个多小时才能走完。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九江镇专门建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和推进建设工作。九江镇副镇长候选人邹荣坤介绍,项目将以村(居)需求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将对村(居)报送的意向改造线路按照建设标准进行严格筛选和把关,根据各道路截污、路基、施工难度等情况,分批改造提升。

接下来,九江在幸福儒林之乡建设过程中,将继续搭建乡贤“归雁”平台,让乡贤发挥在资源、人脉等方面的优势,把先进发展理念和优秀项目带回家乡、建设家乡,为城乡发展出谋划策、出资出力,为九江的乡村建设注入更多正能量。

【南方日报记者】李源

编辑 熊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